元朗新厂区“金龙线”正式投产的第二天,香港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冷雨。陈东站在无菌车间的观察廊里,隔着厚重的玻璃墙,看着那张带着珠光质感的特殊纸卷在精密涂布机上缓缓展开,浸润过特制的微胶囊胶液后,散发出一种清冷而奇特的气息。整个车间低沉的嗡鸣声,如同某种巨兽平稳的心跳。
厂长老周拿着一份刚出炉的成本核算清单,几乎是小跑着穿过走廊,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脸上却抑制不住激动。
“东家,成本算出来了!”老周的声音带着颤音,“普通‘飞鱼贴’,每本(100张)成本控制得极好,只要3角!可这高级款‘龙鳞贴’…”他顿了顿,脸上现出肉疼的表情,“这哪是在造纸片?这成本要接近六角钱一本!”
陈东平静地接过清单,目光沉静地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总成本:9角。他放下清单,语气听不出波澜:“我们卖的,从来不是纸。我们卖的是效率,是绝对的可靠性。”他转身走向样品台,拈起一张“龙鳞贴”,慢条斯理地将其贴在观察窗的玻璃上,撕下,再贴,动作沉稳地重复了足足十次,每一次粘贴都牢固如初。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老周,给出了不容置疑的定价:“‘飞鱼贴’,定价5角钱一本。‘龙鳞贴’,定价1.5元一本。而且,最小销售单位是一百本起订,我们不接受零星散卖。”
1.5元?!”老周倒吸一口凉气。
“不错,1.5元。”陈东语气斩钉截铁,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准备寄往北美的样品说明函,用笔在上面补充了一句,“发往北美市场的样品,价格标签标注建议零售价:0.5美元。”
仅仅数日后,汇丰银行总部大楼,高级秘书玛丽莲小姐修剪精致的眉毛微微蹙起,拆开了前台送来的一个质感厚重的硬纸盒。里面是两本装帧迥异的便签本和一份令人侧目的专利证书影印件。
“又一个异想天开的供应商。”她内心不无轻蔑地嘀咕,随手将那张淡黄色的“飞鱼贴”撕下,潦草地写了一条待办事项,贴在了厚重的皮质日程本内侧。下午,当她需要将这条事项挪到另一份档案时,她习惯性地小心翼翼一撕——纸条竟异常顺滑地脱落,丝毫没有她预想中那种廉价胶条常会带来的撕纸或留痕的尴尬。她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又将纸条贴了回去,按压了几下,依旧牢固。
翌日,她鬼使神差地使用了那张珠光色的“龙鳞贴”记录大班的一个临时电话指令。接下来的半天,这张小小的纸片在她纤指间、象牙白的电话机、深色的胡桃木办公桌以及皮质文件夹上来回迁徙,粘贴撕下不下七八次,竟依旧牢固如初,清透如新。玛丽莲小姐那双见惯世面的眼眸中,神色从最初的疑惑变为惊诧,最终化为一种近乎狂热的惊喜。她几乎是以扑的姿势抓过那个已被她丢到一旁的硬纸盒,手指微颤地找出里面的订购说明,直接要通了上面的电话。
“1.5元一本?一百本起订?对!立刻送二十本到汇丰银行法务部!就要‘龙鳞贴’!现在!”她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从容。
几乎在同一时间,怡和洋行大楼内,部门经理大卫·安德森对桌上突然多出的东方风格样品盒起初并未在意。但“全球专利”、“可重复粘贴逾十次”几个烫金的英文字样,不经意间攫住了他的目光。他带着几分怀疑和近乎挑衅的心态,拈起那张“龙鱼贴”,在他价值不菲的光滑红木办公桌面上,开始了反复的粘贴、撕扯。一次,两次,五次,十次!红木桌面光洁如初,而那张纸片的粘附力竟未有明显衰减。安德森先生那双湛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他立刻用力按下内部通话器的按钮,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急促:“珍妮特!立刻联系这家东兴公司!我们需要签订长期供应协议!价格方面…可以谈,但必须保证优先供应和品质!”
纽约,北美联合百货采购部。大卫·洛克伍德拆开那个跨越了太平洋的航空邮包。里面除了样品,还有陈东的一封亲笔信,以及一份令人咋舌的详细价目表——那上面“龙鳞贴”的建议零售价赫然标注着0.5美元。
“上帝,这位陈先生是认真的吗?”洛克伍德对着灯光看了看那张纸片,喃喃自语。这定价几乎是香港本地的三倍。但当他带着强烈的怀疑亲自上手测试,反复粘贴十数次后,他作为顶级买手的商业嗅觉被彻底点燃了。
“brilliant! 定价策略也他妈的是天才!”他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随即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样品,“这根本不是便签,这是办公桌上的身份象征,是效率革命的宣言!它必须出现在我们第五大道旗舰店最显眼的高端文具区!”他几乎是用吼的让助理立刻给香港发加急电报,强调独家代理权的谈判必须立刻提上日程。
而在明尼苏达州,3m公司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威廉·奈特博士的办公桌上,也悄然出现了一份来自香港的匿名测试样品。作为以创新粘合剂技术享誉全球的3m公司核心研发主管,奈特对任何新型粘合产品都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锐。他习惯性地将样品带入实验室,利用精密仪器测试其粘性值、剥离强度、耐老化性、反复粘贴的性能衰减曲线…一系列数据出来后,奈特博士震惊地推了推眼镜——这种微胶囊缓释技术的稳定性、环保性和可重复使用次数,远远超出了他们实验室目前任何处于探索阶段的原型产品。
“见鬼,这种技术怎么可能来自香港?一家从未听说过的东兴实验室?”他眉头紧锁,反复核对着专利文件摘要上的信息,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他立刻起草了一份高度机密的内部备忘录,直送公司最高决策层,郑重建议公司必须立刻高度关注此事,评估技术细节,尽快决策。
元朗工厂内,老周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彻底陷入了疯狂。
“喂?汇丰银行?要一百本龙鳞贴?有有有!立刻安排送货!”
“怡和洋行?长期大宗采购?好好好!经理您放心,优先保障贵司供应!”
“美国来的加急电报?又是催问代理权的?好好,我马上记录转呈东家!”
他刚放下一个电话,另一个又急促地响起。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看着窗外“金龙线”上源源不断产出的“龙鳞贴”,原本觉得高昂无比的成本,在每本1.5元的售价和雪片般飞来的订单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他脸上再也看不到丝毫肉疼的表情,只剩下对东家深谋远虑和果决魄力的无限叹服与敬畏。
傍晚,陈东回到半山书房,手中拿着两份刚刚送达的电报。一份来自纽约的大卫·洛克伍德,字里行间透着热切与急迫。另一份则来自刘律师的简短加密汇报,提及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北美工业巨头3m公司内部已对“龙鳞贴”样品产生了高度关注和深度评估。
陈东的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这正是他精心布局所想看到的效果。让联合百货这样的渠道商去冲锋陷阵,开拓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让3m这样的行业技术巨头感受到切身的压力与威胁。
他不急于回复洛克伍德的急切,让市场的渴望再发酵一下,让巨头们的危机感再强烈一些。时间的沉淀,会为他换来更为有利的谈判位置。
窗外维多利亚港的夜色渐深,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那片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黄色纸片,已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荡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至全球办公用品市场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