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承平一脸殷切的看着对方:“罗兄,不知我可否于今日返家与妻子团聚?”
罗靖岳笑了笑:“丁兄很着急离去?”
丁承平重复道:“主要是内人临盆在即,我担心其身子。”
思来想去,丁承平觉得还是这个理由最合适也最能让对方接受,重点这也是事实,他甚至希望罗靖岳派人跟随自己一道前往上坪镇,亲自去瞧上一眼,证明自己没有撒谎。
但罗靖岳只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丁兄来县城要处理的事情都办好了?”
“昨日我就歇息在铺子里,今早已经核实过两家店铺的账目,没有问题,所以就想早些回家。”
“恐怕要让丁兄失望了,我青巾义军才刚占领县城,如今正是焦头烂额,一片混乱;三日内县城只进不出,等处理妥当再说。”
丁承平皱起眉头,“罗兄还要处理些什么?”
“丁兄觉得如今我青巾义军占领了晃县应该做些什么?”罗靖岳趁机反问。
丁承平想起自己以前看过的电视剧与古文小说,甚至包括玩一些历史题材游戏的经验,沉吟了一会,说道:“占据一座城池,首先是维稳;罗兄刚才召集城中大户,给出自己承诺,让大家安心经营,这是非常恰当的举动。”
罗靖岳也露出笑脸,这确实是昨晚占据县城之后,花了半宿调查、了解、然后安排人员通知下去,今日自己做成的首要大事。
“不过,这也仅仅是第一步,要想稳定统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说?”罗靖岳谦虚的问。
“这要说起来就复杂了,我捋捋。”丁承平坐了下来,“不知罗兄可否给我备些纸笔。”
“来人,速速准备。”
趁着取纸笔的空闲,丁承平在脑海里细细的思考了一番。
“首先自然还是维稳,大户已经通知到位,接下来就是普通百姓。对于百姓倒是简单,只要保证城市的集市贸易正常,能确保米粮菜肉供应,且不去侵扰他们的住宅,没有几日,百姓们就能从惶惶不安中恢复平静,对了,还可以适当宣传造势,比如将青巾军被逼造反的事迹宣传出去,然后再公开处决几个贪官污吏摆明青巾军的立场,这样能起到收服人心的目的。”
当丁承平说道要将青巾军被逼造反的事情宣传出去时,罗靖岳本想说自己一直就在这么干。
“青巾翻,乾坤转”的造反诗都是自己编出来的,如今的青巾义军人人都能脱口而出,这可费了不少精力。
但听到丁承平说要公开处决贪官污吏来收服人心,罗靖岳眼睛一亮,且连忙住嘴。
丁承平没做他想,继续说道:
“维稳之后就是行政体系的继续运转;管理一个县衙不外乎民政、财税、军事三项,最重要的是财税,我见罗兄已经安排人守住了城门,且对来往行人盘问审查,个人觉得不需如此严格,这样会导致想做生意的外地商人却步不敢再来;应该不干涉商人与百姓的正常出行,由你们的人收取城门税即可。”
应该说这番说辞里也有丁承平的一些小小私心,只有你不干涉百姓的正常进出,他才能理所当然的离开。
罗靖岳解释道:“之后会恢复城门的正常通行,但这几日必须先将城里朝廷一系的人先揪出来,以免通风报信,泄露我军在城中的底细与详情。”
丁承平点点头表示理解,占据一座全新的城池,肯定要先将城池里敌方的人先清除掉,这也是维稳的基础。
“不过可以保留部分官吏协助你们的日常管理,适当监控这些人即可。”
罗靖岳笑笑:“这些我还是懂的。”
“保证了财税,然后就是统计县衙的库仓里还剩下多少钱粮米帛,如果仓廪充实,我觉得也可以适当拿出些粮食出来发放给老百姓,这也是宣传造势的极佳手段,会让青巾军更容易受百姓拥护。”
罗靖岳再次笑笑,一脸自信,“昨夜已经统计完毕,今日我就会放出部分粮食。”
丁承平再次点点头,没有多问,“然后就是军事方面,这个我不太懂,大体上也是根据本县实际地形安排好你们的人手,确定能控制住县城,说到控制,县城里也需要有人手巡逻确保治安,切记不要再让义军的士兵骚扰寻常百姓了,唉。”说到此处,丁承平还不由自主的叹息一声。
“嗯,还有么?”
“至于其他的倒是不着急,先做到以上几点,等城里百姓安稳了,之后可以适当组织工匠修复城墙,官道,河流等,昨日我听说大雨将县城外的堤坝又冲毁了,县城外的舞水河是周边百姓赖以生存的命根,不仅仅是百姓人家的洗衣做饭,也包括农田灌溉,能组织人手去修复堤坝也会得到百姓们的拥护。”
“丁兄所说句句都是金玉良言。。。”罗靖岳以为丁承平说完了,本想说句客套话称赞一下。
“还有。”
“丁兄请说。”
丁承平看着罗靖岳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如果罗家不是满足杀了狗太监之后全族归隐,那么人才的吸纳与军容军纪的肃顿应该同等重视。”
罗靖岳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流民百姓如果想加入青巾军,当然应该吸纳,但同时也要保证义军的纪律性,一支没有纪律的军队打不了胜仗。”丁承平发自肺腑的说。
罗靖岳不置可否,双眼也回瞪着丁承平。
见自己之前建议时罗靖岳还能附和,此时却没有得到回应,丁承平也只能内心暗叹一声,“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太多,罗兄自己看着办,其实我也不懂应该如何治理一座城池。”
“哈哈哈哈,丁兄过谦了,从刚才的一番言语就能看出弟是有大才之人,兄弟先行谢过,这几日如有其他问题,再来请教。”罗靖岳此时又恢复了一张笑脸,显得心满意足。
这真是:
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宋 乐府诗《西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