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承平与彭凌君在自己的房间吃晚餐。
因为彭老爷经常出门办事跟做生意,并不总是在家,所以不会要求全家人每日都一起吃饭,只有节假日,比如二十四节气以及大夏国的传统节日全家人会一起用餐。
因此几位夫人包括彭大小姐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平常都是单独开小灶,自己就食。
但不是你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会有规矩与相应的标准。
这主要针对的是四位夫人,以示正妻与妾的区别。
彭凌君这里的伙食标准基本等同于彭老爷,会比她母亲——大夫人那边高出不少,说起来就是四个字:有求必应。
主子吃饭,丫鬟一般会站在身边布菜。但丁承平并不喜欢这种多此一举的事情,因此他跟彭凌君用餐时,丫鬟们都是站在门外,不影响二人的烛光晚餐。
“嗯,明天我会跟权叔去一趟县城。”丁承平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完全无视古人的食不言寝不语。
“去县城做什么?”彭凌君好奇,甚至放下了碗筷。
“去县衙办理户籍,权叔说都打点好了,很容易的事情。”
“还需不需要办其他事?”
“我没有了,权叔不知道。”丁承平实事求是的回答。
“那妾也同去,妾,妾的胭脂水粉快用完了,正好去县城看看有没有新货到。”彭大小姐灵机一动。
丁承平看着彭凌君道:“你不是这几日不方便么,一路上天热,吹风又会不舒服,而且更衣如厕也是件麻烦事。”
“很方便,你们去县衙办事我就在轿子里等着,然后我们去逛逛胭脂铺子,至于如厕?轿子里会备马桶,不麻烦的,而且小翠会照顾我,我感觉现在也没有下午那么痛了。”彭凌君一脸认真。
今日才第二天,甚至严格说起来今日才月事第一天。根据前几个月的经验,彭凌君的月事反应比较强烈,会有严重的下腹绞痛。
但是为了跟自己丈夫一起去县城游玩,她还是不想错过,所以隐忍了身体上的不适。
丁承平本不愿意自己娇妻受罪,但也不想拒绝她的一片心意,所以点点头:“明日一早我去跟权叔说,你跟小翠等人也同去。”
“太好了。”彭凌君真的只是个十七八的小女孩,此刻那欢呼雀跃的样子就是本性展露。
第二日,有下人去告知大总管权叔,小姐也会跟随他们一起去县城,权叔没有反对,安排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在大门口静等小姐跟姑爷的到来。
上坪镇距离县城差不多小三十里地,一般出行都是乘轿,包括权叔自己也不例外。
一共三顶轿子供彭小姐、姑爷,权叔使用;随行的尚有数名丫鬟,几名护院,自然还有轿夫。
包括大小姐的贴身丫鬟小翠在内,所有下人都是步行。
一行人进入县城,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人人都需要缴纳城门税。
大夏国的城门税主要是针对商人与货物,而不是人头税,普通百姓进出城门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前朝大虞国时期只是一些重点城池需要缴纳城门税,但如今的大夏国所有城市,你商人带货物进城就需要缴纳。
其实并不是所有城池都有城门,比如晃县,也就是如今丁承平一行人要前往的地方,并没有城门,但当地的官家依然设置了“栅寨”,商人进进出出反正要缴纳钱财。
而大夏国地方上的小城镇或乡村收取进城费用的情况更加普遍。
一行人进入县城就分道扬镳,权叔与丁承平等人前往县衙,彭小姐带着几名丫鬟与护卫去逛街。双方约好,丁承平办完事之后会赶来闹市这边与彭小姐汇合。
正如彭老爷与权叔所说,早已经与县衙里的县丞打点好一切,你本人来,交点钱,简单咨询几句话,按个手印,新的户籍就办理妥当,极为顺利。
让丁承平不理解的是这个时代的人对按手印如此积极甚至虔诚。
签订任何合同都需要按印画押,难道这大夏国已经知道手印是每个人所独有,然后又有先进的鉴别方式,能证明这些圈圈点点属于某特定的人?
比如我按了手印去借款,事后否认手印是我的,你如何去证明借款单上的手印属于我?丁承平脑海里总会出现这种奇奇怪怪的想法。
事情办妥,权叔依旧在跟县丞大人聊天扯淡,而且待会还要一起吃饭,丁承平一声告罪就先行离开,这也是跟权叔沟通好的,完事之后他去陪伴彭小姐逛街,并且自行回上坪镇。
晃县规模并不大,也就三四条主要干道。
大夏国的县城采用厢坊制布局,比如晃县内部划分为5厢96坊,街道网络相对简单。
县衙到贩卖衣物、食物、胭脂水粉铺的商业街区仅仅相邻一条街道,恰逢今日赶集,县城里还挺热闹,街上人山人海,原本坐在轿子里的丁承平发现自己走过去似乎更为便捷。
来到一家酒楼门口,丁承平招呼轿夫等人先行去吃茶歇息,身边只安排了一名护卫,陪同自己去找彭大小姐。
一个中小县城上规模的胭脂水粉铺也就一两家,找起人来并不难,在护卫的陪同下,丁承平径直朝着一间装饰最漂亮的铺子走去。
尽管布店、成衣店或者胭脂水粉铺子是以服务女性消费者为主,但并不限制男人或者下人进入。
不过当走到店铺门口时,陪同丁承平的护卫却表示自己就不进去了,站在附近等待,姑爷自行去寻找大小姐,反正就紧挨着的两家店,并不麻烦,而且一般也不会出现问题。
丁承平点头同意,但刚跨进一家店铺大门,这事情就出现了。
“登徒子,你居然,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追寻我家小姐到了这里,来人啊,赶紧去报官,有登徒子要骚扰我家小姐。”
丁承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人家嘴里的登徒子,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大叫,当然顺着声音瞧过去。
他见到的就是一个头顶束成对称发髻,搭配轻便头饰,身穿青绿色襦裙,披着黄衫的年轻女子从店铺的桌面上拿起一个鸡毛掸子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己。
这真是:
初来城市见繁荣,
事了寻妻脚步匆。
忽地一声惊雷起,
鸡毛掸子比划中。
翠衣黄衫双发髻,
全身哆嗦面惊恐。
登徒浪子莫靠近,
姑爷眨眼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