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玉门关广袤而残酷的战场上,陆宴独自蜷缩在一个狭小隐蔽又阴暗潮湿的山洞中。
趁着正午时分敌人换防的间隙,他悄无声息地潜入此地,自此便蜷缩在这幽暗的空间内,静待时机。
饥饿如影随形,他只能掏出半块干瘪坚硬的烧饼,使劲咬上一口,咀嚼良久,再喝上几口水囊里的清水,以增加饱腹感。
这烧饼,是陆家军今日的午餐,也是他们在这场生死未卜的战役中最后的口粮。
粮草已尽,绝望的气息在军营中蔓延。
陆宴深邃的眼眸透过洞口缝隙凝视着渐暗的天色,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
他孤注一掷,决定利用夜色的掩护,潜入敌营,火烧粮草。
这虽是一个大胆且危险的决定,却是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也是陆家军绝境逢生的唯一希望。
山洞的幽暗中,他每一秒的等待都如同煎熬,紧张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他深知稍有疏忽,不仅自己将命丧敌手,更会让三十万陆家军的命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一个半月前陆宴出征时的意气风发犹在眼前。
那时粮草先行,军需充足。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比他晚到十天的粮草,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当陆家军满心欢喜地打开粮草的 包装时,却发现其中竟然有一半的麦麸!
这意味着真正能够食用的粮食只有一半。
更糟糕的是,在剩余的一半粮食中,还夹杂着大量的沙子和碎石。
这些杂质不仅让粮食变得难以入口,更严重的是将士们食用后腹痛难忍,战斗力大打折扣。
军营中怨声载道,士气低落。
士兵们开始怀疑朝廷的用意,认为他们是被故意推向死亡的深渊。
原本胜券在握的战局,因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变得扑朔迷离。
陆宴和陆国公迅速向朝廷反映问题,并请求紧急补给粮草。
然而,令人焦急的是,尽管他们连续发出了六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折,都犹如石沉大海,毫无回应!
不得已,父子二人又向附近的州郡发出十几封求助粮草的信件,同样音信全无!
朝廷和州郡的沉默让陆家父子嗅到了阴谋的气息。
陆家军作为南越的主要军事力量,其存在对于国家的安全至关重要。
这一点皇帝不会意识不到。
然而,如今诡异的局面,让陆国公父子不得不警惕内部的背叛和陷害。
是帝王忌惮他们功高震主?
还是三皇子一派想要借此机会消灭陆家军,从而折断太子左膀右臂?
他们直觉后者更为可能,毕竟战火连绵,此刻的长庆帝若不是痴傻就不会想将疆土拱手让人。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陆家父子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他们必须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和陆家军的安全。
眼看着剩余的粮草即将耗尽,众人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时,陆宴决定冒险一试。
父子二人制定了火烧敌营粮草的计划,以提高士气,同时趁其不备夜袭西凉大军,争取一战定胜负。
临行前,陆宴以个人的名义给太子写了一封求救信,也是诀别信。
在信中,陆宴详细地描述了他们目前所处的困境,字字泣血,既是求援,亦是诀别。
他恳请太子能够伸出援手,拯救陆家军于水火之中。
若他父子阵亡,也希望太子能护佑镇国公,护佑他的养子念卿。
然而,陆宴深知这封信犹如风中残烛,或许根本无法抵达太子之手,即便奇迹发生,太子接到信件,也未必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派遣援兵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但无论前路多么渺茫,陆宴的心中却燃烧着不灭的信念——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行动。
这封信,不仅承载着他最后的希望,更是他对太子、对南越王朝最后的忠诚与交代。
玉门关一旦失守,西凉大军将如洪水猛兽般直逼丹阳城,届时,南越的安危将岌岌可危。
与太子十多年的同窗深情,无论是君臣之礼,还是兄弟之义,陆宴在家国大义上已倾尽全力。
至于私情上的亏欠,他愿以生命相抵,以偿还对太子的那份愧疚。
笔尖落下,信成,陆宴小心翼翼地将它折叠好,封存于信封中,随后托付给自己的侍卫——向鸣,让他务必将信送到太子手中。
向鸣堂堂七尺男儿,陪着主子四处征战,杀敌无数,不料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却红着眼眶被自己的主子赶走!
陆宴深知,死亡的阴影或许已悄然逼近,但他无法容忍的是那三十万英勇无畏、铁骨铮铮的陆家军,以及他那驻守边疆、多年未归的父亲,因这场残酷的储位之争而蒙受不白之冤,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陆家军,这群在玉门关坚守了十几个春秋的勇士们,历经风雨、披荆斩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守护着这片土地,扞卫着南越的领土完整和百姓的安宁。
而他们的领袖,大名鼎鼎的护国公路启衍,更是敌人闻风丧胆、国人敬仰的英雄。
他远离亲人,默默守护着疆土的完整,用生命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边防长城。
陆家军可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哪怕最终战死沙场,他们也绝不后悔。然而,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赤胆忠心,铮铮铁骨,不畏生死,最后竟然会因自己人的算计而被活活饿死。
想到此,陆宴胸口翻涌着难以言喻的痛楚。
这是何等的不公与屈辱!
于是,在粮草即将耗尽的危急关头,陆宴与父亲陆国公合谋,决定由陆宴孤身潜入敌营,火烧西凉粮仓,然后与大军里应外合,共同突袭敌军。
他们深知,身后无援兵、无粮草,这一战,要么赢得荣耀与尊严,要么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即便只有三成的把握,他们也要拿命搏上一搏。
胜,则名垂青史!
败,则身首异处!
主营帐中,陆国公一边挑兵点将,排兵布阵,一边暗暗为儿子的安全担忧。
这些年他一直驻守玉门关,与妻儿聚少离多,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中十分愧疚。
这位铁血统帅眼角泛红,既为儿子的成长欣慰,又为这玉石俱焚的战术揪心。
但他相信,陆家血脉中沸腾的战意会指引儿子在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因为这是陆家人的使命,他的父亲如此,他的兄弟如此,他如此,他的儿子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