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转身出了大队的办公室,直接去了大队长家,把事情一说。
“后天上午十点?”大队长一听,立马站了起来,在屋里转了两圈,“这么快?行!快好,省得夜长梦多。”
他看起来比顾柔还紧张。
第二天出发前,天还没亮透,大队长媳妇就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布包找上了门。
“柔丫头,快拿着。”
顾柔打开一看,里面是分门别类用纸包好的干蘑菇、炒得喷香的山核桃,还有一包金黄色的红薯干。
“这些是咱们村的一点心意,你去见人家大领导,不能空着手。”大队长媳妇一边说,一边又从身后拿出一个布包,塞到顾柔手里,“这里面是刚烙的葱油饼,还热乎着,你跟会计路上吃。”
顾柔心里一暖。
还没等她说话,大队长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信封,表情严肃地递给她。
“这里面是三十块钱,还有大队开的介绍信,出门在外,该花的钱别省,住要住好点,吃也要吃好点,别委屈了自己。”
三十块钱!
这钱实在是不少了。
“大队长放心,我们花多少钱都会记着,到时候剩下的交给大队。”
见众人都这么严阵以待的样子,顾柔认真道:
“大队长,婶子,你们放心,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事儿办成。”
“我们信你。”大队长重重地点头,随即又朝院子外喊了一声,“老孙,磨蹭啥呢,快点!”
话音刚落,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小跑着进了院子。
是村里的会计,孙昌盛。
“大队长,我准备好了。”孙会计扶了扶眼镜,手里也提着个包。
顾柔一愣。
大队长拍了拍孙会计的肩膀,对顾柔说:“你一个女娃子,自己出远门,我不放心,让孙会计跟着你,他脑子活,会算账,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原来是这样。
顾柔心里有些暖。
“孙会计,那这次咱们互相照顾。”
“好好好,互相照顾,”孙建国笑呵呵地摆手,眼神里满是即将要去省城闯荡的兴奋和新奇。
去省城的长途汽车,晃晃悠悠,像是摇篮。
车窗外,是连绵不绝的绿色田野和低矮的村庄,宁静又祥和。
车窗内,孙会计显然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兴奋得像个孩子,一会儿指着窗外一辆飞驰而过的军绿色卡车惊叹,一会儿又从包里掏出大队长媳妇烙的饼,热情地递给顾柔。
“顾柔啊,你快吃,饿了吧?这饼真香!”
顾柔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偶尔应和孙会计一句。
她的心,早已经飞到了省城,飞到了那个即将决定村子未来的制药厂。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汽车终于驶入了省城的地界。
“哗——”
车窗外的景象,瞬间变了模样。
宁静的田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比县城宽了不少的马路和两旁林立的楼房。
虽然楼房大多是灰扑扑的苏式建筑,但在孙会计眼里,已经足够震撼。
“我的天……”他整个人都快贴在了车窗上,“这、这就是省城啊!”
最引人注目的,是街上的自行车流。
一辆辆崭新的、锃亮的“二八大杠”,汇成一股钢铁的洪流,在马路上穿梭,清脆的车铃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独属于这个时代的交响乐。
穿着蓝色、灰色工装的男男女女,意气风发地骑着车,脸上带着自豪的神情。
墙壁上,随处可见用红漆刷着的巨大标语。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感,彰显着这个火红的年代。
汽车在长途客运站停下,两人提着行李下车,瞬间就被汹涌的人潮包围了。
南腔北调的口音,空气中混杂着汽油味、尘土味和各种食物的味道,一切都和安逸的红旗村形成了天壤之别。
孙会计一手紧紧提着装特产的大包,另一只手下意识地护在顾柔身边,紧张地四处张望。
“人也太多了,顾柔,你跟紧我,可别走散了!”
顾柔点点头,她的表现却和孙会计截然相反。
没有惊慌,没有迷茫。
她冷静地打量着这个七十年代的省城,目光里带着一丝新奇。。
对她来说,眼前的一切,都很陌生,也是第一次见这个年代的省城。
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看一部年代久远的老电影,自己成了电影里的人。
两人顺着人流往前走,路过一家百货大楼。
门口挂着“为人民服务”的牌子,里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孙会计的眼睛都看直了。
“乖乖,省城的百货大楼就是不一样,比咱们县里的气派多了。”
顾柔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上,而是在脑海里迅速规划着路线。
先找个招待所住下,安顿好行李,然后熟悉一下去制药厂的路线,确保明天万无一失。
“孙会计,我们先去找招待所。”
“哦哦,对,对!先找住的地方!”孙会计这才回过神来,连连点头。
两人打听着路,朝着最近的一家国营招待所走去。
就在他们拐过一个街角,正对着一条繁华的大街时,孙会计突然指着不远处一个挂着“友谊商店”牌子的地方,激动地喊了起来。
“顾柔,快看,友谊商店!我听说只有外宾和有特殊证明的干部才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