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之后,很多事情悄然发生了变化。
外界的舆论风波,如同夏日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速。周深那篇饱含真情与担当的长文,以及他后续强硬的法律手段,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了谣言的无稽与恶意。公众的同情与支持迅速倒向了他们这一边,那些曾经喧嚣的质疑声,在事实与真诚面前,渐渐失去了市场。
媒体开始用“担当”、“责任”、“真情”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周深。以往那些聚焦于他事业成就的报道,如今更多了一份对其人品的敬重。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品牌,甚至因为这次事件所展现出的正面形象,递来了更有分量的合作邀约。
但周深推掉了大部分额外的商业活动。李薇对此表示理解,她知道,对周深而言,有比名利更重要的东西。
对他而言,这场风波最重要的收获,无关事业,无关名声,而是来自病房里那个女孩的一句含糊却清晰的:“深深哥哥,不哭。”
这五个字,仿佛具有某种魔力,在他心中铸成了一套无形却无比坚固的铠甲。
他开始以一种更平和、更坚定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当再有记者试图旁敲侧击地打听何粥粥的病情时,他能坦然却坚定地回应:“抱歉,这是她的隐私,我只希望她能有一个安静的康复环境。” 语气不再有之前的紧绷和防御,而是一种不容逾越的沉稳。
工作中,遇到难以沟通的合作方或棘手的创作瓶颈时,他偶尔也会感到烦躁。但每当这时,他只要闭上眼,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那晚何粥粥笨拙却努力安慰他的样子,浮现出她那双清澈眼眸中的关切。心中的焦躁便会像被一只温柔的手抚平,重新获得耐心与智慧去解决问题。那幅画面,是他专属的镇静剂。
他甚至开始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三郎似的赶通告。他学会了更高效地安排时间,只为每天能留出雷打不动的几个小时,陪伴在何粥粥身边。这不再是出于沉重的责任,而是一种心灵的归位,一种能量的补给。
画室里的时光也更加宁静。何粥粥似乎也感受到了某种变化,作画时更加专注,笔下的色彩也愈发柔和明媚。她依然很少说话,但与周深之间的眼神交流、细微动作的默契,却与日俱增。有时,她会画到一半,突然抬起头,对周深露出一个浅浅的、却毫无阴霾的笑容。那时,周深便会觉得,世间一切纷扰,都微不足道。
一天下午,周深推着何粥粥在康复中心的花园里晒太阳。秋日暖阳,微风和煦。何粥粥靠在轮椅上,闭着眼,表情安详。周深坐在旁边的长椅上,处理着手机里的一些工作邮件。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深抬起头,看到这一幕,心中一片宁静。他忽然意识到,这就是幸福——风暴过后的宁静,历经波折后的相守,以及那份深入骨髓的懂得与珍惜。
他收起手机,不再理会那些待办事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阳光下的她。外界的声音、事业的起伏,此刻都显得遥远而模糊。唯有眼前的这份平静,真实可触。
“粥粥,”他轻声说,尽管知道她可能听不懂复杂的话,“以后,我们就这么好好的。”
何粥粥缓缓睁开眼,望向他。阳光照进她的瞳孔,折射出琥珀色的光。她没有说话,却缓缓伸出手,轻轻覆盖在他放在轮椅扶的手背上。
掌心传来微暖的温度。
周深微微一笑,反手将她的手握在掌心。铠甲保护他不受外界伤害,而这份宁静,则滋养着他的内心,让他有力量继续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岁月静好。
风暴已然过去,留下的不是废墟,而是一片被泪水洗涤后更加清明坚定的心田,以及一段用真诚与守护铸就的、无人能摧的感情。未来的路还长,但他们已经找到了最坚实的依靠——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