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川推开控制室的门,刚好看见姜蕴宁回过头来。
“俞总工。”姜蕴宁微微点头。
其他科研人员也纷纷抬头,笑着或点头向他打招呼:“俞总工好!”
俞建川微微点头回应,轻声说道:“大家好。”
然后,他环视了一圈控制室,眼神落在显示屏上,透过屏幕看到推进系统的各项参数平稳运行。他转向姜蕴宁问道:“姜工,试验现在怎么样了?”
“比较顺利。”姜蕴宁低声回答,同时手指轻敲控制台,调整了一个传感器的显示界面。她的目光仍不时扫向推进系统相关的环境数据曲线,确认推进器在当前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运行稳定。
俞建川微微点头,没有多说话,只是静静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儿。
姜蕴宁一直专注于控制台的操作,完全没注意到俞总工什么时候悄悄离开。
等她与刚从食堂回来的苏修远完成数据交接后,才带着孙俊凯一起前往食堂。
“话说,姜工,你这两天有没有觉得哪里不一样?”孙俊凯走在前往食堂的路上,周围一如既往的安静,只有远处实验楼传来的低沉嗡鸣声。
“哪里不一样?”姜蕴宁挑了挑眉,倒没有觉察到什么异常。路过的科研人员依旧会热情地点头打招呼,她也礼貌地回应。
“陈小花啊。”孙俊凯凑近她一边走一边说,“我们都好些天没见到她了。姜工,你做了啥?”
姜蕴宁略微皱眉,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我能做啥?”
孙俊凯耸耸肩,嘴角带着一丝调侃,“那就不好说了。你能做的太多了。光你那个‘死亡任务询问’,就可以让很多人退缩。”
姜蕴宁:“……”
——好好一个人,为什么非得长张嘴?
什么叫“死亡任务询问”?
姜蕴宁无奈地摇摇头,嘴角微微抽动,“那叫——有效关心科研进度。”
反正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孙俊凯挺怕姜蕴宁问进度的,“你在关心科研进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老师在关心假期作业,威慑力满满。”
姜蕴宁的目光沿着走廊,望向前方,“陈小花最近可能工作变多了,没什么空闲时间。前段时间,我和顾远舟老师交流过,‘逐光计划’推进得不太顺利,按理说,她不应该有那么多时间来找我才对……不过,也说不定。”
这时,走廊尽头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
“顾老师,好久不见。”
“姜蕴宁。”
孙俊凯见两人交流,笑着先行几步,朝食堂方向走去,同时挥了挥手,“顾教授,姜工,你们慢慢聊,我先去吃饭。”
姜蕴宁和顾远舟对视一眼,也随之走到走廊一侧,避开人流,方便低声交谈。
“破空二号那边怎么样了?”顾远舟压低声音,眼神中带着一丝探询。
姜蕴宁略微点头,回答得简洁明了,“昨天已经和方景清教授联系过了。全功率测试目前进展顺利,如果一切如预期,不出意外的话,能够按计划提交。”
顾远舟微微松了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安心。
“‘Y-Ko1’撞击器怎么样了?你们这边的时间只剩下两个多月了,我看老俞挺着急,科技部那边给的压力也不小。”顾远舟低声说,眉头微微蹙起。
虽然顾远舟自己忙得不行,但对于“Y-0103”小行星的动向,他仍旧格外关注。
毕竟,这颗小行星的撞击目标尚未完全确定,谁也不能预料它最终会落在哪个地区。
“还在进行热真空试验,后续必然还要压缩试验进度。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放心吧。”
姜蕴宁平静地说,语气中透着一份自信与淡定。
顾远舟挑了挑眉,带着一丝调侃说道:“感觉每一件大事到了你这里,最后都是一句‘问题不大’,表情平静得就像在说吃饭一样。有没有什么,是你会真正觉得‘问题大’的?”
姜蕴宁微微沉默了片刻,眼神在走廊灯光下闪了闪,仿佛在认真回想什么。
然后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几分无奈,“有……哄小孩儿。”
超难!
顾远舟愣了愣,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
姜蕴宁轻轻耸肩,嘴角也带上一丝笑意,“哪怕是最复杂的科研任务,也有规律可循,但是,小孩子的情绪……你永远无法完全精准预测。”
两人又稍微聊了几句,交换了各自的近况和实验进展的心得。
很快,他们便各自分开。
顾远舟脚步匆匆,肩上背着厚厚的资料袋,正准备去整理汇报材料。
姜蕴宁则进入食堂,吃了个“战斗饭”。
时间飞快流逝。
很快,Y-Ko1撞击器便顺利通过了所有测试,进入了发射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实验室里,整合小组和各专业团队忙碌而有序,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检查,每一项指标都被确认无误。
与此同时,关于Y-Ko1的正式名称也在团队内部展开了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有的想用简洁的字母数字组合方便记忆,有的希望体现科学精神与文化底蕴,有的甚至提出了带点幽默感的名字便于传播。
会议室里,讨论声此起彼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各种候选名字。
最终,一个既写实又形象的名字脱颖而出——“盘古锤一号”。
这个名字寓意强大而无所畏惧,正如撞击器将要执行的任务:像盘古开天地那般,直接、精准、强力地撞击目标。
团队成员们在听到名字的瞬间纷纷举手支持,觉得它既生动又充满了力量感,非常贴合这次“Y-0103”小行星撞击任务的意义。
从此,“Y-0103”小行星撞击器不仅有了内部代号Y-Ko1,也有了带有象征意义、让人印象深刻的正式名字——盘古锤一号。
这个名字将伴随它,踏上即将开启的太空征程,直面未知的浩瀚宇宙。
而当盘古锤一号完成使命,它不会返回。它的旅程是一次去而不返的征途,带着团队的心血、智慧与勇气,去撞击那不可预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