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日子不分春夏秋冬,但大部分的时候,是分白天黑夜的。
然而,忙起来的时候,管什么白天黑夜。
因为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深空极限工况,破空二号的小样机测试中,性能测试与可靠性验证成为耗时最长的环节——整整持续了近五个月。
在此期间,姜蕴宁带领团队在不同推力、不同温度和不同燃料配比下,反复进行点火与关机,累计运行时间超过上千分钟。
“在不同推力、不同温度、不同燃料配比下,进行反复点火与关机,是验证发动机性能、可靠性和控制精度的必要步骤。我们要耐住性子。”
姜蕴宁强调,“比如,深空温度极低,可低至零下 200c 以下,在点火前,发动机部件、推进剂性能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去测试,验证发动机在低温、高温条件下的材料稳定性、点火可靠性和冷却系统效率。”
随着测试的深入,破空二号的小样机逐渐展现出它的潜力与稳定性。
整个测试阶段,姜蕴宁几乎没有离开过控制室。
除了生理上必要的短暂休整,她始终守在那面显示屏前,注视着推力曲线一点点趋于平稳。
当最后一组数据落定,曲线稳定在理想区间时,所有人都知道——破空二号的小样机测试,终于圆满结束了。
小样机测试的实际周期比原计划延长了一个月,但测试结果却远超预期。
对于这样的结果,姜蕴宁和她的团队都十分满意——他们知道,这一个月的延迟,在后续阶段完全值得,也终将补回来。
随着小样机测试数据的逐步汇总与分析,破空二号的性能指标已基本达标,关键技术验证圆满完成。
这意味着,它终于具备了进入全功率试验阶段的条件。
科研人员们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释放。他们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胜利,也正式进入下一阶段——系统整合与全功率试验。
推进系统试验场内,测控小组一个个摘下防护头盔,满脸都是汗,却止不住笑意。
“你真行,汗都快流进眼睛了,还能撑到现在。”
“没办法,近视的人最惨,汗一多就怕眼镜掉。”
“哈哈,说得对,我刚刚都不敢眨眼。”
“我也不敢眨眼,我怕我一眨眼错过好戏了。”
“那你怕早了,后面这种机会还多着呢。”
……
这时,姜蕴宁的声音在控制室里响起,清晰而冷静。
“所有人,整理资料。明天上午八点,研发大厅准时开会。”
说完,她扫了一眼那些激动得几乎跳起来的队员,唇角微微一抿,语气一顿:
“下班。”
一瞬间,控制室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连续几个月的紧绷,终于在这两个字里彻底释放。
而此时,窗外的天仍然亮着,斜阳透过实验大厅的玻璃洒进室内,映在他们的身上。
“好久没有这么早下班了。我都不知道,不上班的时间该做什么了。”江琳看着窗外的天光,感慨道,“外面的天真好看。果然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好看的。”
唐若琳笑着接话,“能做的太多了,但是我最想的是——洗个澡,躺在床上,与床进行最亲密的接触,让它原谅我最近对它的冷落。”
何婉清摇摇头,补充说道:“不够不够,今天晚上,我要在食堂慢慢吃一顿,之前忙得连吃进嘴里的东西都不知道是什么。”
孙俊凯眼睛一亮,开起玩笑,“有没有人打牌?打输的承包科研大厅一个月的卫生。”
苏修远一本正经地把手举高高,假装说道:“报告姜工,这里有人聚众赌博,赌注居然那么大!一个月的卫生!!”
大家顿时笑作一团,笑声冲淡了实验室里残留的紧张气息。
就在这时,一个女声插入,“赌啊!再赌大一些,如果谁输了,破空三号的方案谁来写。”
控制室立刻安静了几秒。
大家面面相觑,随后立即低头有序地收拾笔记、整理数据线、检查仪表。有人低声讨论刚刚的测试细节,但更多的人默默回到各自的岗位,把屏幕上的曲线截图、实验记录归档。
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抬头去对上姜蕴宁的视线。
就像上课时怕被点名的那种紧张感,此刻,低着头、缩起尾巴做事,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开玩笑归开玩笑,破空二号的小样机差点要了大家的命,现在去写破空三号的方案会直接清空血槽的。
虽然,他们总是抱怨累,但是,累也是分等级的。
要累死的这种还是不尝试了。
姜蕴宁看着大家动作利落地收拾资料,忙得没空理她,微微一笑,拿起几份文件,直接向办公室走去。
正巧,她在办公室门口遇上从对面走来的何国良。
姜蕴宁停下脚步,抬眼看着他,微微笑道:“何所,这么巧?”
何国良这段时间一直在外地参加项目评审会,刚刚回到研究所。
他点点头,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姜工,特意来找你的。刚听说小样机测试顺利通过了,马上就要进入全功率试验了。”
姜蕴宁点了点头,语气沉稳,“是的。明天早上开全体会议,讨论全功率测试的重点方案,会议结束后就会着手准备。”
何国良点头认可:“那就好。全功率测试一旦开始,整个基地都要高度配合,你们的工作会非常紧张。”
“进去坐一下吧。”姜蕴宁推开办公室的门,示意何国良先入内。
“这次来确实是有件事情想问你。”何国良走进来,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道。
姜蕴宁坐下,看向他,“何所,是什么事?”
何国良直接切入主题,“这次去项目评审会的时候,我遇到西北基地来的一个年轻人。她知道我是华国航天发动机研究所的所长,特地来找我,说是想加入你的项目。”
“加入我的项目?是谁?”姜蕴宁眉头微挑,带着一丝好奇。
何国良微微一笑:“这个人……跟你还有点渊源。她叫陈小花。”
姜蕴宁挑眉,眼神满是不解。
在她的记忆里似乎没有这样一号人物。
何国良点了点头,语气肯定:“她说,是靠着你的资助,才能走出大山,一路读到博士。现在,她希望加入你的团队,参与高性能发动机项目。”
他从手中的资料夹里抽出一份文件,递给姜蕴宁:“这是她的资料,你可以看看。绝对是百里挑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