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3号”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姜蕴宁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与会议室之间连轴转。
莫清文受科技部委托来向姜蕴宁索要考核题目时,她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眉头微微紧锁,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下演算。
莫清文也不打断她,而是坐下来,安静等着。
五分钟后,姜蕴宁终于停下来,抬头看向他,“莫所?”
“姜工,这个人才培养计划本就是你提出的构想,你最清楚该用什么样的题目,才能筛出真正合适的人才。”莫清文开口道。
姜蕴宁点头,“这是自然。”
“关于这次考核,你打算怎么安排?”莫清文小心翼翼地问。
这几天,他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各方人马都想探听一点风声,可他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能一次次打哈哈敷衍过去。
姜蕴宁却显得胸有成竹,嘴角一弯,笑着道:“考核是开卷,一整天的时间。除了电脑等电子产品不能用,其他想带什么资料都行,不限制。”
“开卷?!”
莫清文愣住了,心脏猛地一跳。
要知道,越是关键的考试,越不会轻易开卷。既然姜蕴宁敢这么定,只有一个解释——
即便把资料堆满整张桌子,也未必能找出答案。
他倒吸一口凉气,暗暗咂舌。
印象里,上一次敢这么干的人,他只记得一个名字——钱老。
那可是公认的“魔鬼考题”。
题目只有一句话: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太阳一圈再返回地球,请列出完整的运动方程。
开卷考试,资料书籍随便查。
考了一上午,没有一个人交卷,中间还晕倒两个,被当场抬了出去。
结果可想而知——几乎全员不及格。
最后,整整一届人被延毕,统一恶补高等数学和第二外语。
“我是不是听错了?”
莫清文不可置信地看着姜蕴宁,他宁愿怀疑自己耳背,也不愿相信姜蕴宁真的说出这样的话。
“你没听错。”姜蕴宁嘴角微扬,神情笃定,“题目我早就有腹稿了,你等我几分钟,我写给你。”
说完,她从桌角抽出一张空白纸,提笔便写。笔尖在纸面上飞快游走,刷刷声清晰可闻。
几分钟后,她停下笔,神色淡然地把纸推到莫清文面前。
“三道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成功答出任何一道,即可视为符合考核标准。”姜蕴宁微笑着说。
莫清文没有回应,只是低声念出第一道题:“假设未来要在火星建立一座小型科研站,请设计一套能源供给与散热系统。
要求如下:
1. 给出主要能量来源及冗余方案;
2. 建立数学模型,说明能量供需平衡条件;
3. 考虑火星特殊物理环境——大气稀薄、温差剧烈、粉尘风暴;
4. 最终给出系统的可行性论证。”
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喃喃道:“这……这也太难了吧?”
整道题涉及能源工程、热力学、环境物理、材料学等多个领域,单靠一个专业知识根本无法完成。
姜蕴宁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笃定:“这道题考察的,不只是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你需要理解系统的底层逻辑,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能量供需平衡,同时在火星极端环境下提出创新且可行的方案。还要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与冗余设计。开卷虽然允许查资料,但答案并不唯一,核心是看考生如何推理、整合信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莫清文麻了。
就这一题的难度,给三天都不一定做得出来。
他视线落在第二题,缓缓念出:“你被要求设计一个小型自主卫星编队,完成近地轨道的资源监测任务。要求:……”
莫清文心里一阵发寒,他突然觉得,那些报名的人可能会后悔。
此刻的他无比庆幸,这机会是留给年轻人的,否则他自己怕是会在考场上晕倒。
“姜工……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题目的难度?”莫清文小心翼翼地建议。
姜蕴宁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莫所,我并不要求他们能交出完美的答卷。可如果连最基本的思路都没有,即便勉强通过考核,他们也出不了师,你明白吗?”
她继续解释:“第二题考察的是物理、工程、计算和逻辑整合能力,强调跨学科思维;第三题考察的是逻辑推理、系统分析与跨领域思考能力。”
姜蕴宁眼神平静,“如果他们连潜力都没有,我还能从他们身上挖出什么?挖空气吗?”
莫清文:“……”
他低头看着手中那张薄薄的试题纸,沉甸甸的感觉,呼吸都变得绵长。
回到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将试题扫描、加密,借助内部邮件系统发送给科技部。
发送完成后,他才长舒一口气。
“见鬼了,我到底在紧张什么?题又不是我出的,做不出来也不是我的事。即使到时候零通过率,那也怪不到我头上来。”莫清文自言自语了几句,终于让自己平静下来。他能做的,也只有静静等着看这场考核的热闹了。
科技部这边收到莫清文传过来的考题,集体陷入沉默。几位负责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眉头紧锁。
徐良诚看到助理送过来的那三道考题,紧锁的眉头可以夹死蚊子。
其实,可以不用写机密的。
真的。
徐良诚越看眼神越发的呆——
“这题难度高得离谱,又没有答案,有什么好保密的?提前把题给考生,也不知道到底有几个人能做出来。”
他真的是呵呵了。
要不是姜蕴宁的实力和成就摆在眼前,他几乎有理由怀疑——她这是故意借题打压年轻科研人员。
考题下面附着一张纸,标明了每一道题所考察的能力和重点——这是莫清文补充的。无一例外,都是针对跨学科整合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考核。纸上还明确说明,考生可从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完成其中一道即可。
就在这一刻,徐良诚对姜蕴宁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她的每一步布局都精确而明确,目标清晰,连考题的设计都透露着她卓越的洞察力与战略眼光。
作为部长,他有权直接决定此次人才考核的题目。确认无误后,他在纸上签下批复意见:这三道题作为正式考核题目,考生三选一作答,完成其中一道即可视为符合要求。
批复完成后,他下令通过内部渠道将考题统一发给各报名单位,同时强调严格保密。
徐良诚放下笔,心里默默吐了口气。
接下来,热闹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