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后。
“苍穹x3”的全场景测试顺利完成,涵盖高温、极寒、极限负载及全天候通信环境模拟,所有关键指标均达到A级标准。
测试结束的那一刻,姜蕴宁和团队成员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过去两周里,整个团队,尤其是测试组、算法组和功耗分析组,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连梦里都挥之不去测试界面和数据波动。
虽然过程异常艰辛,但每个人的付出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胜利的喜悦在实验室里悄然流淌。
基地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轻松,大家开始愉快地讨论接下来的“苍穹x4”方案,憧憬着更具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苍穹x4”的项目启动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且充满使命感。
姜蕴宁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频繁站在会议桌前,而不是试验平台旁。
“苍穹”系列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成功研制出的高性能通用加速芯片。她心中还有许多未实现的设想,但她清楚:到了这个关键阶段,如果她不挺身而出,这些设想将只能停留在空想中。项目必须有人挺身带头,而那个人只能是她。
她仍渴望某个深夜独自调试代码的宁静时光,但现在,她必须带着整个团队穿越最危险的“芯片无人区”。
姜蕴宁站在大屏幕前,目光坚定,语气中带着一丝豪情。
“x4的方案提案,一周内必须完成初步框架,”她指着屏幕上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强调道,“内容包括架构设想、技术路线、风险评估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全面对标。”
姜蕴宁的目标一直很清晰——立足全球多元技术规范,结合华国自主研发的优势,打造一个既具备国际认可度,又实现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她顿了顿,扫视了一圈在座的核心成员,“这次,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性能领先,更要实现高安全性和生态兼容的完美统一。”
“换句话说,”姜蕴宁继续说道,“我们的目标是重新定义全球顶级芯片设计的未来,成为真正的行业领航者。”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被点燃,大家纷纷拿出笔记本,开始细致记录,准备迎接这场技术攻坚的新战役。
姜蕴宁走出会议室,助理迎了上来,低声提醒道:“姜工,基地联络室刚接到家里人的电话,通过官方渠道转达给您的。您如果方便,可以抽空回拨一下。”
姜蕴宁微微一愣。
基地的通讯系统实行严密管控,科研人员与外界的联系被限制到最小范围。她已经很久没有与家人通话了。
这并非她冷漠无情,工作繁忙固然是原因,更重要的是,作为核心成员,她受到更严格的管理,所有通话内容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查,以确保信息安全,防止任何泄密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姜蕴宁刻意减少与家人的通话,也是在为减轻同事们的工作负担。
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大家更多依靠彼此的支持来缓解思乡的孤寂,基地内还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帮助科研人员调整情绪,保持最佳状态。
她深知,这样的限制虽艰难,却是守护国家机密和科研成果不可或缺的坚实防线。
家里人似乎也心知肚明,从不主动打电话过来,这还是头一回。
肯定是出了什么急事。
姜蕴宁收拾好资料,迈步走向基地的联络室。通讯设备全程受控,通话内容严格监控。她坐下,调整心态,按下拨号键,电话迅速接通。
“喂,请问是哪位?”电话那头传来姜妈妈有些疲惫的声音。
“妈妈,是我,宁宁。”姜蕴宁语气柔和,带着一丝关切,“是你打电话找我吗?”
电话那头顿时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片刻后,传来姜妈妈哽咽而压抑的声音:“宁宁,你爷爷病得很重,医生说……恐怕熬不过这几天了。”
姜蕴宁的心猛然一沉,手指不自觉地收紧,“怎么回事?爷爷不是一直身体很好吗?”
“是前段时间查出来的。”姜妈妈声音发颤,“肺部发现了阴影,可他死活不让我们告诉你,也不肯做后续检查……我们劝了很多次,他都不听。”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哽咽了:“这两天突然整个人虚得厉害,我们赶紧送去医院。医生说……已经转移到脑部了。恐怕……就这几天了。”
从姜蕴宁回到姜家,到她考上大学之前,几乎每周她都会去姜家老宅看望姜爷爷。
在旁人眼中,姜爷爷是退役多年的老干部,性格坚毅而固执,说话总带着浓厚的时代印记。而在姜蕴宁眼里,他却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同代人”。
也许别人无法理解,但姜蕴宁心里清楚,自己并不属于这个时代。她在那个战火绵延、风雨飘摇的年代死去,莫名其妙地来到了现在。
陌生的是世界,熟悉的却是那些尘封的旧记忆。
姜蕴宁并不觉得自己孤独,但她承认,在这个新旧交错的时代,姜爷爷是唯一一个,总能与她在信念与执着上不谋而合的人。
对姜爷爷来说,那些是不能被忘记的光阴;而对姜蕴宁来说,那些,是她曾经真实经历过的岁月。
别人听的是历史,她听的,是回忆。
此刻,电话那头传来的每一句话都像重锤敲击着她的心脏。
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赶回去。
但基地的严格管控和繁重的任务,让她无法离开太久。
姜蕴宁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波澜,声音坚定:“妈妈,我会尽快安排,请你们一定照顾好爷爷。”
挂断电话的瞬间,她的眼眶湿润了。
姜蕴宁立刻向上级汇报了家里的紧急情况,正式提交了请假申请。虽然她明白基地的工作一刻也不能耽搁,但家中的变故让她无法忽视。
申请递出后,姜蕴宁迅速调整工作计划,开始安排并交接手头的任务。她认真梳理每一个细节,确保自己离开期间,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每个环节都经过她的仔细审核,力求做到万无一失,不留任何疏漏。
尽管心中牵挂,姜蕴宁依然保持着专业与冷静,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不能让私人情绪影响到团队。
确认所有安排妥当后,她毫不迟疑地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