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语气不疾不徐,甚至带着一丝温和,却如同在冰面之下缓缓推动的一股暗流,令气氛骤然一紧。
这话一落,如同平地惊雷。
灯塔国代表团几位核心成员眉头一动,脸上的从容神色轻微松动。
仅仅是部分成果?
他们彼此对视,目光中迅速闪过一丝凝重。
原本,灯塔国代表团一度以为,华国此次带出的这套技术,已是压箱底的“王牌”——“苍穹x1”无论是性能参数还是生态适配能力,都已足够令人忌惮。
但现在,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
姜蕴宁轻描淡写的一句“部分成果”,如同一把钝刀,慢慢切开了他们原本的自信与掌控感。这可能只是对方有意释放出的谈判筹码,而非真正的底层核心。
这种战略性遮掩与选择性披露,恰恰是华国在近些年重大技术合作中惯常的手法——外界所见,往往只是冰山一角。
有人在桌下悄然写下一行字:“苍穹x1是否只是试水?‘x2’甚至‘x3’……是否早已研制出来?”
会议室内,空气仿佛一瞬间凝固。
没人把这几个型号念出口,但它们像幽灵般在代表团成员脑海中盘旋不去。
灯塔国代表团交换了几道眼神。
显然,今天这一轮,谈不下更多核心内容了。
他们会记录每一句话、每一个态度,回去重新评估下一步的施压策略。
僵局初现,气氛沉而未散。
会议暂时中止,技术交锋的第二日,将是另一场博弈的开始。
第一轮谈判结束后,震荡迅速蔓延。
尽管华国与灯塔国代表团的闭门会谈并未对外披露具体细节,但姜蕴宁在会议尾声一句:“我们拿出来的,仅仅是部分成果,你们难道以为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实力?”却意外经由外围媒体捕捉并迅速引发全球舆论震动,成为当天国际科技与政经领域的焦点。
然而,多位国际观察人士指出,这句话的“泄露”或许并非一次单纯的保密失误。
相反,它更像是一场有意为之的信息释放,一次经过华国精密计算的“战略信号投放”。
正如冷战时期盛行的“战略模糊”战术,此番言语不涉任何实质性技术细节,却在心理与格局层面造成了深远冲击——
不仅令对手陷入对“隐藏实力”的高度警惕,也迫使全球科技格局的既有盟友重新评估华国的研发上限与博弈筹码。
《全球战略观察》今晨专栏评论直言:“华国这次释放的信息远不止技术层面,更像是一种战略宣告。他们不再满足于追赶,而是准备主动塑造规则。”
天弦通讯社则在快评中警示:“如果这不是虚张声势,那么华国已正式踏入全球高端技术博弈的主舞台——而且是带着后手入场。”
环球信息通讯社则更关注姜蕴宁其人:“这名年轻女性技术代表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华国的技术战略由防守向进攻转型,背后或有更复杂的布局在酝酿。”
国际反应迅速跟进。
欧盟多国技术监管机构接连发出内部通告,要求重新评估与华方在EdA工具、架构标准与认证体系上的兼容战略。
一位德国国家电子战略顾问私下指出:“对方展示的并非成果,而是‘筹码’。这意味着他们保留了更多筹码未亮出。我们必须重新衡量自己在新一轮规则博弈中的位置。”
樱花国等亚洲技术国家的半导体产业部门分别召开闭门会议,重新梳理与灯塔国主导产业链绑定的风险。
一名东南亚智库代表在简报中分析:“如果未来全球标准出现两极甚至多极局面,那么单边依附美国体系,不再是最优策略。我们需要为‘多边生态’做准备。”
棒子国科技战略局则更为谨慎:“如果‘苍穹体系’背后是可扩展的模块架构,那么它可能成为中国版‘corebridge 联盟’。一旦产业链下游形成闭环,东亚将面临技术归属的根本选择题。”
灯塔国内部同样不平静。
“灯塔国内部同样掀起波澜。社交媒体与智库评论区陆续出现质疑之声:‘我们是否过度依赖技术制裁的战略作用,而忽视了对方自主创新的潜力与韧性?’”
更有学者直言:“过去,我们掌控全球标准;现在,他们在谈‘不接受单一体系’。如果他们真的推出本土认证、兼容协议甚至EdA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把控全球链条?”
如果华国成功打造一套“平行”且多元化的产业规则与技术生态体系,将对灯塔国长期主导的全球技术垄断和标准话语权形成直接挑战。
而与此同时,灯塔国内产业联盟高层也已悄然开始动摇。
有EdA巨头匿名高管对媒体透露:“如果华国真的已完成底层架构闭环,而我们还抱着旧标准不放,那我们不是在扞卫规则,而是在自废市场。”
如果华国已经成功构建了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底层架构闭环,掌握了完整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而灯塔国仍然固守旧有的国际技术标准和合作规则,试图借此限制对方发展,那实际上就是固步自封,坚守一个已不符合时代需求的框架,最终只会将自身束缚于过时规则之中,丧失在全球竞争中的主动权和领先优势。
华国国内则显得意外沉稳。
多家主流媒体并未高调报道谈判细节,但在一篇未署名评论文章中悄然释放信号:“科技无禁区,但标准不能成为霸权工具。多样性,是未来科技生态的生命力。”
而在政策侧,一份最新的半导体指导文件被悄然解禁,强调“推进自主生态兼容机制,鼓励多边测试协作平台建设”。
熟悉政策走向的人都明白,这是在未雨绸缪,为“认证体系自主化”提前铺路。
宋承泽盯着报道,心中暗自震惊。
短短几年间,那位曾经理直气壮反驳崇洋媚外的小姑娘,竟已成长为引领科技前沿的关键人物,游刃有余地掌控着谈判节奏,精准布局战略格局。
只是,那小姑娘不认识他。
而他,这个阅人无数的资深外交官,却意外一直记得她。
当年他想的“早晚会顶峰相见的”,没想到最终变成了他静静地看着她一路飞升。
宋承泽轻轻摇头,唇角掠过一丝复杂的感慨。
她果然如他所料,极具外交家的气质。
回想起今天被她逼得哑口无言的灯塔国代表团,他心中暗自感叹:爽文都没这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