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然继续说道:“从今天开始,姜蕴宁将主导数据接口验证的流程协调,确保各项测试按计划推进。先熟悉设备操作,明天一早开始正式测试。”
话音一落,现场明显静了一瞬,气氛悄然多了几分微妙的紧张。
虽然没有人出声,但那一刹的沉默,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几个团队成员眼神微不可察地交换了一下,李扬珂轻挑了下眉,孙林则垂下眼帘继续手上的活,王慧慧的眼睛微微睁大,显露出明显的惊讶。
姜蕴宁看得分明,却并未表露出丝毫异色,只神情平静地点头,轻声应道:“我会尽快理清流程,确保进度。”
她知道,在这个以技术和实绩说话的团队里,“空降”本就不易,更何况她是个看起来刚成年的年轻姑娘。即便过往战绩再辉煌,也难敌眼见为实的真刀实枪。
陈柏然对她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离开。
他走后,三组成员面面相觑,神情复杂。
片刻的沉默后,几个人各自回归岗位,开始各自的工作,但明显带着一丝警惕和审视的目光投向姜蕴宁,气氛虽恢复忙碌,却依旧紧张。
姜蕴宁拿起手边的资料,仔细翻阅着设备说明和测试方案,眉头微微皱起。
在会议室浏览资料时,姜蕴宁注意到两个关键问题仍悬而未解:核心模块之间的数据同步似乎存在偏差,而部分协议响应信号则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验证流程势必受阻。
而她的任务,正是理清流程、打通瓶颈——这两处偏差与波动,正是突破口。
姜蕴宁抬头,看向一旁正在整理代码的李扬珂,走了过去。
姜蕴宁走到李扬珂身边,语气沉稳而专注:“李工,我注意到核心模块间可能存在信号同步不一致的问题,这会影响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你觉得我们的时序控制设计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了这点?”
她顿了顿,接着说:“另外,我看过测试方案,数据采集部分的时序控制设计挺复杂,特别是缓存清理和异常响应触发的机制。能帮我详细讲讲这几个关键环节吗?我想确认我的理解有没有偏差。”
李扬珂停下手中的操作,转过身来,指着屏幕说道:“这套程序其实基于定制协议设计,数据采集分为几个阶段。这里是初始化,接着进入周期性读取,然后根据不同的响应做异常判断。”
他们讨论的正是测试方案中如何准确收集和处理测试数据的关键问题。而这两个细节直接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测试效率,进而决定芯片接口验证的成败。
李扬珂翻到一段代码,指着几行注释说道:“这几处是之前测试经常出错的地方,主要是时序没控制好或者数据缓存没有及时清理。”
姜蕴宁皱眉,追问:“时序没控制好,具体是指信号错位、同步失败,还是延迟问题?还是三者都有可能?”
李扬珂略显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沉思片刻后答道:“主要是信号同步失败导致的时序问题。信号到达的时间点不一致,造成数据无法正确捕获,进而引发错误。”
姜蕴宁眯起眼,快速浏览代码,思索道:“既然是信号同步的问题,能不能在这里加个条件判断,提前清理缓存,避免因为旧数据堆积导致溢出?另外,响应判断的时序能否稍微延后一点,给信号同步留出缓冲时间,减少误判风险?”
李扬珂挑了挑眉,认真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认可。
他没想到这位刚加入不久的年轻姑娘能如此快地切入核心问题,且提出的调整切中要害。
李扬珂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想得很周到,这样改确实能提高稳定性。只是明天就要进行第一轮测试,是否晚上先做一次加测?”
姜蕴宁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实验室设备和人员资源都很紧张,临时安排夜间加测协调难度较大,可能会影响其他测试任务的进度。这样吧,明天一早我们利用第一轮正式测试前的空档,先做一次加测,验证程序改动的效果。这样既不会打乱既定计划,也能尽早发现问题,确保后续测试顺利进行。”
她语气平稳,带着理性的考量。
李扬珂听后点头赞同:“这个安排更合理,也便于协调资源。那我先着手调整程序,争取明早测试时能看到效果。”
姜蕴宁轻轻应了一声,随即将手中的资料合上。她心中清楚,数据同步偏差的问题已初步理清,接下来,便是另一个关键点——协议响应波动。
她抬起头,视线扫过实验室一角,落在正在调试测试台的王慧慧身上。
她走了过去,语气平稳而专注地开口道:“王工,我刚才查阅测试记录时注意到一个异常,部分协议响应信号有轻微波动,不稳定,也不具周期性。你之前调试时有没有碰到类似的情况?”
王慧慧听到这话稍一迟疑,随后点头:“有一次遇到过,响应跳变不规律,但当时没复现,就暂时记在了观察项里。”
芯片接口验证追求高稳定性和确定性,尤其是协议响应这种关键指标。如果某个响应跳变“仅发生过一次”,反而说明问题可能隐藏得很深、触发条件苛刻——这正是验证工程师最需要追踪的问题。
哪怕只是一次不易复现的响应异常,对姜蕴宁来说也不是可以忽视的信号。
“我怀疑可能不是单一干扰,”姜蕴宁继续道,“有可能是触发时机和脚本逻辑之间存在细微偏移。能不能调出最近一组波形数据?我们一起排查一下触发节点。”
王慧慧一边点头,一边熟练地操作仪器:“行,我现在就开始调取这段信号记录。其实我也一直对这里不太放心,总觉得哪儿不太对。”
姜蕴宁站在她旁边,目光紧盯屏幕上缓缓跳动的波形,语气平静却透着坚定:“如果这个响应波动能定位清楚,明天的验证就能更稳,也能省下不少试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