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的姜蕴宁与高考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日子还是两点一线,只是学校的位置,变成了市图书馆。
走的人行道没变,变的只是终点。
她依旧早上出门,黄昏归家,翻阅文献、研究数据,偶尔还抽空前往辰光机电,跟进项目进度。
这天,辰光的会议室里正进行阶段性技术讨论。
杜怀中敲了敲桌面,笑着总结道:“大家都知道,超导项目涉及的物理参数特别复杂,尤其是临界温区的动态反馈,德方对核心数据的把控相当严格。我们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才拿到足够完整的模型参数用来仿真。”
“前馈预测模块的稳定运行,正是建立在这些严谨数据基础上。虽然过程不算短,但每一步都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一圈,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所以,虽然合作持续了四个月,但这期间不仅完成了模型优化,还反复协调接口、进行实地调试。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让第一套方案顺利落地,真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经过四个月的努力,第一套方案已成功落地,进展甚至超出所有人的预期。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轻松愉快的气氛,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但是,第二套备选方案,自初次提出后便搁置至今,技术部始终无人能真正吃透。
杜怀中重新提出这一方案,略显迟疑地问道:“姜同学,这个‘双层缓冲机制’能详细讲讲吗?趁这次机会,我们讨论这套方案我们有没有做的必要?”
姜蕴宁微微一笑,走上前拿起白板笔,干净利落地几笔勾勒出电路简图与能量波动曲线。
她站在白板旁,稍微等一下,确定所有人都对示意图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清晰:
“双层缓冲机制,核心是在主反馈回路和执行单元之间插入一个中间缓冲层。这样一来,当系统检测到电流或温度的突变时,第一反应会先进入这个缓冲池进行初步平滑,削弱信号冲击,再决定是否传递给主控制单元。”
杜怀中皱着眉思索片刻,随即点头:“有意思,这和咱们之前用的pId控制完全是两套思路。”
姜蕴宁转身,在图上标出“前级反馈”“缓冲池”“主响应”三个关键点,继续解释道:
“这个设计的关键在于,它人为引入了一段‘冷静时间’,延迟了系统的过度响应,降低控制回路的敏感度,从而换来整体调节的稳定性。简单说,就是不让系统一发现温度变化就立刻大动干戈——否则反而容易引起二次波动。”
她扫视一圈众人,最后补充道:“根据我的模拟数据,在温升曲线最陡的阶段,这个结构能让温度应力波动幅度降低20%以上。当然,这是在理想参数下得出的初步结果。”
温度应力波动幅度是指某一材料或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内部所承受的应力随着温度因素发生变化。
“所以这是防系统冲动行事的缓冲器?或者说‘防误触’工具?”年轻工程师挠了挠头,“感觉像是程序里的情绪管理模块。”
“那就好比多加了一层‘理智滤网’。”年长工程师一边整理笔记一边说,“省得它热起来就乱跳。”
在多数人看来,第一套方案中引入的前馈预测模块已足以满足项目当前的需求,作为常规优化手段,成本低、部署快,推进顺利。
但姜蕴宁在这一次阶段性汇报中提醒道:
“这个方案只能应对中等负载场景,一旦系统进入更极端工况,或者未来要向高精度、高稳定性拓展,前馈机制的反应速度和容错范围就远远不够用了。”
她顿了顿,语气平静却坚定,“那时候,只有‘双层缓冲’这一结构性机制,才能稳住系统核心响应。”
所以,姜蕴宁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
第二套方案不仅要做,而且必须做好。
她把白板笔还回原处,又轻轻将袖口拢好,神情淡然,仿佛刚才不过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头脑风暴。
杜怀中闻言沉思片刻,最终做出决定:将原本预备支持其他子模块的工程人员,抽调一部分,另组小组,专门投入第二套方案的研究与验证。
与此同时,考虑到这套机制属于深层架构设计,可能涉及系统自主调节逻辑与硬件协同的底层接口,他拍板决定:该方案暂不纳入与华德的当前合作内容,作为辰光内部的核心技术独立推进。
会议结束时,白板上的图纸还未擦去,线条凌厉清晰,像是悄然勾勒出的另一条战线。
整个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
技术部的其他工程师还坐在座位上,像是还没从那场思维风暴中回过神来。
“……真想撬开她的脑子看看……”
“是啊,看看她的脑回路是不是比我们多几圈。本以为拿出来应付德国佬的那个方案已经够牛了,结果,人家压箱底的东西还留着。”
“不愧是她!”
“她真的才十六岁吗?”
“为什么我们的十六岁,完全不一样……”
“可得了吧,你十六岁都上大学了,也吊打了很多人好吗?”
“这也是为什么,德方心心念念想挖她。”
“我若是间谍,像这么牛逼的人物,值得我格外的关注。”
“你是吗?”
“是个嘚——”
“你知道间谍是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的吗?”
“所以?”
“当间谍,祖宗的棺材板都压不住,被抓了,人家想怎么虐你,一句话的事。”
会议结束后不久,技术组便根据她提供的原理图,搭建了第一套简易仿真环境。
二十天后,仿真结果出炉——数据超出预期。
新结构在高负载连续运算场景下表现出出色的热控响应:
仿真数据显示,系统的温度变化曲线明显更平滑,峰值下降了将近30%,而整体回稳时间也缩短了近40%。
这种改进主要得益于她设计的“双层缓冲机制”,有效减缓了温控回路中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