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明家希与明和善一同来到青原驿西侧的开阔地。这里地势平缓,向南能望见沁兰国的梯田层层叠叠,向北则是星原国的草原一望无际,中间还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正是建园的绝佳选址。两国的工匠已在此等候:沁兰的工匠带来了擅长的木构技艺与兰纹雕刻工具,星原的工匠则推着装满驼毛与皮革的小车,准备用来搭建草原特色的帐篷与座椅。
“这沁原园,要既有沁兰的雅致,也有星原的豪放。”明家希指着脚下的土地,向工匠们细细叮嘱,“南边靠沁兰的地方,建几座水榭,引小溪的水绕榭而过,榭柱上刻上沁兰的兰纹;北边靠星原的地方,搭几顶可拆卸的羊毛帐篷,帐篷帘上绣上星原的雄鹰图腾;中间修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路两旁种上沁兰的兰草与星原的格桑花,让走在园里的人,一步能跨两国景。”
工匠们听得兴致勃勃,沁兰的工头当即拿出图纸,在上面勾画水榭的轮廓:“女帝殿下放心,我们定把水榭建得跟沁兰的兰溪驿一样雅致,连窗棂都刻上兰草纹!”星原的工头也不甘示弱,指着带来的羊毛:“我们的帐篷要用最软的驼毛,冬天暖和,夏天凉快,还能让百姓们在里面喝奶酒、吃手抓肉!”明和昭看着热闹的场面,悄悄对明家希说:“姨母,您看他们多有干劲,说不定下个月园子就能初见模样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明家希时常来工地查看进度。她见过沁兰工匠教星原工匠雕刻兰纹,指尖翻飞间,原本粗糙的木柱便缀满了清雅的兰草;也见过星原工匠教沁兰工匠鞣制皮革,将普通的牛皮变成柔韧的座椅面。有一次,她还撞见两国工匠为了“园中央该种多少兰草多少格桑花”争论——沁兰工匠说“兰草要多些才雅致”,星原工匠说“格桑花要多些才热闹”,最后还是明家希笑着提议“一半兰草一半格桑花,开花时一紫一粉,才是两国交融的样子”,才让双方都满意。
这日午后,明家希刚走到工地,便见一位身着青衫的身影站在小溪旁,手中拿着纸笔,似在描摹眼前的景致。她走近一看,竟是柳清砚。原来柳清砚自月兰亭离开后,便一直在周边各国游历,听闻盛宁女帝在星原与沁兰交界建园,特意绕路而来。“臣柳清砚,见过女帝殿下。”柳清砚见了她,连忙拱手行礼,“臣听闻殿下在此建‘沁原园’,特意来看看这两国交融的盛景,没想到刚到此处,便被眼前的景致打动了。”
明家希笑着点头:“你来得正好,这沁原园缺一首能记其景、表其意的诗,你若有兴致,不妨多留几日,待园景初成,再提笔作赋。”柳清砚欣然应允,此后便常待在工地旁,有时看工匠们劳作,有时沿着小溪散步,手中的纸页上,渐渐写满了对园景的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