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姐妹亭”落成后,这里渐渐成了苍岚与牧云百姓往来的好去处。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就有苍岚的货郎挑着装满丝绸、瓷器的担子路过,会在亭内歇脚,喝一口牧云牧民送来的热奶茶;午后,常有牧云的妇人带着孩子来亭下玩耍,苍岚的老人们会拿出自家做的点心,分给孩子们吃;到了傍晚,互市收摊后,两国的商人还会在亭内围坐在一起,交流生意经,规划下个月的货物清单。
夏日的一个午后,亭内坐着几位百姓,苍岚的张婶正拿着一匹淡粉色的丝绸,给牧云的娜仁看:“娜仁妹子,你看这丝绸做件裙子怎么样?你家女儿今年五岁,穿粉色正好。”娜仁接过丝绸,摸了摸面料,笑着说:“这料子真软和,比牧云的羊毛还舒服!我用两袋奶干跟你换,行不行?”张婶连忙点头:“当然行!你上次给我的奶干,我孙子可爱吃了,这次换了丝绸,我回去就给你女儿做裙子,下次互市给你带来。”
不远处,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正趴在石桌上,一个是苍岚的书生之子,一个是牧云的牧民之子。苍岚少年拿着一本《论语》,给牧云少年讲里面的故事;牧云少年则拿出一把小弓箭,教苍岚少年如何瞄准。“等下次我爹带我去牧云草原,我一定教你骑马!”牧云少年拍着胸脯说。苍岚少年笑着回应:“好啊!到时候我带你去苍岚的书院,让你看看我们写的字!”
亭柱上的“苍岚牧云,姐妹同心,共守安宁”十六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往来的百姓路过时,总会忍不住摸一摸亭柱,看一看那两枝风干的玉兰——他们或许记不清三位女王的全名,却都知道,是这三位女子用亲情筑起了这座亭子,用善意连通了两国的路,让他们能安稳地交换货物、分享美食,让孩子们能自在地一起玩耍、一起长大。
往后许多年,“姐妹亭”的玉兰年年盛开,亭下的百姓往来不绝。苍岚的丝绸与牧云的皮毛,在互市上成了最受欢迎的货物;苍岚的粟米与牧云的奶干,成了两国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甚至苍岚的书院里,开始有牧云的孩子来求学,牧云的草原上,也有苍岚的工匠来教牧民们制作瓷器。而这所有故事的起点,都要从那位曾经在苍岚驻足长达八个月之久,而后又毅然决然地远赴牧云的盛宁女帝说起。正是这位传奇般的女子,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盛宁女帝以其非凡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力,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在她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段关于亲情与初心的温暖约定。
这个约定,不仅仅是三位女子之间的承诺,更是跨越国界、超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它见证了她们在风雨飘摇中的坚守,也铭刻了她们对彼此的深深眷恋。
这段约定,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那个充满战乱与纷争的世界。它让人们看到了在权力与利益的漩涡中,依然有真挚的情感在闪耀。而这三位女子,用她们的坚持和勇气,守护着这份约定,书写着属于她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