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卫文六年,战事吃紧,东倭部落屡屡犯境,烧杀抢掠,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烽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大明边防军虽奋力抵抗,却在东倭水兵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
杜渊,身形魁梧,眼神坚毅似能洞察战场一切。他出身行伍,自幼于军中摸爬滚打,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谋略,从无名小卒一路晋升为参将。
在这紧急关头,杜渊率麾下三千精兵,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到达战场时,明军正被东倭军队围困,士气低落。杜渊望着敌阵,心中迅速盘算着破敌之策。他发现东倭军队虽人数众多,但阵型松散。
杜渊当机立断,决定夜袭敌营。深夜,月黑风高,杜渊亲率五百敢死队,手持利刃,悄无声息地摸向东倭军营。当靠近敌营时,他一声令下,敢死队如猛虎般冲入敌营,逢人便杀,一时间,东倭军营内乱作一团。
与此同时,杜渊事先安排好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喊杀声震天动地。东倭军队在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经过一夜激战,东倭军队大败而逃,明军成功解了重围。
此役,杜渊表现神勇,不仅杀敌无数,还夺回了被东倭掠夺的大量物资和百姓。消息传到京城,朝堂震动。
卫文帝听闻后龙颜大悦,当即下令在金銮殿召见杜渊。杜渊身着戎装,风尘仆仆地从战场赶回京城,踏入金銮殿,他单膝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卫文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赞许地看着杜渊,说道:“杜渊,此次东境之战,你立下赫赫战功,解我大明燃眉之急,实乃国之栋梁。朕今日要重重赏你。”
杜渊叩首道:“陛下,微臣不过是尽了臣子本分,守护边境,保卫百姓,皆是微臣职责所在,不敢居功。”
卫文帝微笑道:“你不必过谦。朕决定,封你为平东大将军,统领东境十万大军,赐尚方宝剑,遇有战事,可先斩后奏。望你能继续为朕守好东境,保我大明百姓平安。”
杜渊心中激动万分,再次叩首谢恩:“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
仪式终于落下帷幕,杜渊缓缓地迈出了皇宫那巍峨而庄重的大门。此时,灿烂的阳光如金色的瀑布般倾泻而下,毫无保留地洒落在他挺拔的身躯之上。
他静静地伫立着,微微仰头望向远方。京城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熙攘的人群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琳琅满目的商铺沿街而立,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宏伟的楼阁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城中各处,飞檐斗拱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然而,面对这番热闹非凡的景象,杜渊心中却并无丝毫轻松之意。
因为他深深地明白,自今日起,“平东大将军”这个封号便如同千斤重担一般压在了他的肩头。这份荣耀绝非仅仅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它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保卫东境安宁,驱逐东倭侵略者,守护百姓们安居乐业的生活。
想到此处,杜渊不禁紧紧握起拳头,暗暗在心底立下誓言: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崎岖艰难,哪怕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也一定要将那些可恶的东倭人彻底赶出东境!唯有如此,才能还给这片土地上的黎民百姓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