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星的一番寻找,很快便找到了驭空丢失的挂饰。]
[而在晴霓拿到手,细看之下,发现里面有个自己从未注意到过的小东西。]
[“这是……巡猎的徽记?”看着挂饰中的徽记,晴霓脸上浮现一抹疑惑。]
[见星好奇,解释这是飞行士会挂在星槎舱室中用来祈求飞行好运的东西。]
[瓦尔特闻言,觉得这是驭空相当珍重的东西,尽快还给驭空才好,同时晴霓也能借机好好和对方聊聊。]
[不过对此,晴霓却表示自己想等一下再回去,在此之前,她有件事希望星和瓦尔特二人能帮忙。]
[瓦尔特本以为晴霓想让自己二人帮忙劝说驭空,晴霓摇摇头,称是想请二人帮忙,帮她弄明白驭空究竟在想些什么,是什么让一位天才飞行士,一个热爱飞行的人变成如今这样。]
[“……母亲将这件圣物留在身上,显然还怀念着自己的飞行生涯。”晴霓凝视着手中挂饰,语气中尽显不解:“可她却不肯再飞行了,甚至不让我成为斗舰飞行士,到底是为什么呢?”]
[瓦尔特听完晴霓的请求,点点头道:“也许我们可以旁敲侧击,问问知情人士。”]
[星想了想,提议道:“去问问景元?”]
[“嗯……神策府将军公务繁忙,我们未必见得到他,但有试一试的价值。”瓦尔特赞同星的提议,何况驭空是景元一手提拔,对于那些往事大概比谁都清楚。]
[晴霓见二人答应,感谢的同时又觉得太添麻烦,面带歉意。]
[瓦尔特宽慰一番,表示自己和星虽然没办法直接帮到晴霓的难处,但也许能间接找到说服驭空的突破口。]
[简单交谈几句,晴霓和星二人分别,不过她因暂时还不想回到天舶司,只是再去星槎海逛逛。]
[不过在分别前,晴霓将驭空的挂饰暂时交给了星,方便打听相关的事。]
[星和瓦尔特则前去了神策府,幸运的是,二人正巧碰到景元。]
[景元得知二人来此是想了解有关驭空的事后,表示自己已经听说关于天舶司有个文职人员遇险的情况,代表罗浮,向星和瓦尔特表达了感谢。]
“罗浮疆域辽阔,景元却能对四方动静了如指掌,这份讯息通达的本事,足见其治理之智啊!”
天幕上,景元轻描淡写提及天舶司琐事的画面一闪而过,殿内李世民抚掌轻笑,语气中满是赞叹。
先前丹恒想要去见白露受阻,途中“偶遇”的景元便了解了一切,那时他就猜测景元肯定有某种监察机构。
虽说明面上有符玄能卜过去未来,但目前看下来,景元的一些谋划连符玄都不曾知晓。
那么依照常理,推测景元另有情报部门很是合理。
众臣纷纷附和,李世民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心中深思。
片刻后,摇摇头,将心中的想法压下。
他虽赞叹景元的手段,但对于照搬建立秘密机构的念头还是算了。
虽说经过数年时间治理,并且将当初渭水之盟的耻辱洗刷,还将那颉利可汗生擒活捉,带回长安献俘阙下,令其在宴会上起舞献技,何等扬眉吐气!
但无论如何,玄武门之变的阴影仍在,自己得位不正,需要的是开放言路、信任百官,而非特务监察的恐怖威慑。
罗浮仙舟有其特殊体制,大唐的官僚体系却需以宽仁维系,盲目效仿只会动摇国本,违背他多年经营的治国理念。
…………
[星将驭空的挂饰拿出,询问驭空当年的经历,以及不再飞行的理由。]
[“这件圣物并不是普通的工艺品,它可算得上是铭记血泪的见证。”]
[景元眼神郑重,对二人介绍「丰饶民战争」。]
[在仙舟清除不死孽物的同时,丰饶孽物的联军也多次突破战线,将仙舟你入危境。]
[“三十年前,曜青与方壶两座仙舟受到敌人的围攻。即使在联盟与丰饶之民漫长的战争史中,那场空战也称得上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丰饶孽物,近百万斗舰飞行士殊死搏斗,活着离开战场的,不足十万。”]
[“而在这场失利的战役尾声,若不是帝弓司命示现降临,用倾天光矢摧毁了丰饶孽物的攻势,罗浮今日是否还能继续航行,也难说得很。”]
“十不存一?!”
天幕上景元的话音落下,应天府皇宫大殿内,武将们的惊喝声陡然炸响,随即又被一股更浓重的死寂吞没,“近百万斗舰飞行士殊死搏斗,活着离开战场的,不足十万”这句话,像重锤般反复砸在众人心头。
几位身披玄铁铠甲的淮西老将满脸尽是难以置信的狰狞与震骇。
常遇春浓眉倒竖,粗声怒喝:“他娘的!百万精锐打剩不足十万?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把将士们往鬼门关里填!老子征战半生,也没见过这般尸山血海的惨状!”
徐达也是眉头拧成疙瘩,沉声道:“飞行士本是纵横天际的锐旅,竟落得十不存一的下场,可见那场空战何等惨烈,丰饶孽物之凶,远超想象!”
百万儿郎血洒长空,归来者不足一成……这般牺牲,想想都让众人心头发紧!
武将们的悲愤尚未平息,阶下几位文官已忍不住长叹。
翰林学士望着天幕上,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仙舟真是幸得帝弓司命临凡啊!”
“若非那倾天光矢破敌,遭受攻击的那仙舟怕是早已化为飞灰,哪还有今日光景!”
“绝境之中得神明庇佑,真是仙舟之幸,也是万千战死英灵之幸啊!”
“……”
朱元璋端坐龙椅,面色郑重。
仙舟那等被神明庇佑的势力都遭到如此重创,他大明立足未稳,北有残元余孽,南有蛮夷未服,若不时刻警惕,稍有松懈,今日仙舟的惨状,明日便可能落在他大明头上!
他闭了闭眼,似在压制心头翻涌的惊涛,再睁开眼时,目光如刀,扫过阶下群臣,沉声道:“一场战事,百万忠魂,若非神明相助,仙舟早已万劫不复。”
“这天幕所示,不是奇闻,是敲给朕之大明的警钟!”
朱元璋语气森然,字字铿锵:“这警醒,一是战事之酷烈,哪怕兵强马壮,也可能一夕败亡,我大明将士需日日操练、枕戈待旦,绝不可有半分懈怠;”
“二是军心之可贵,罗浮飞行士以血肉护舟,我大明儿郎亦需有此必死之心,方能保家卫国;”
“三是不可恃勇而骄,纵有雄兵百万,若无死战之志、凝聚之心,绝境之中难逃覆灭!”
“尔等切记,江山是打出来的,更是守出来的!”
“……”
“臣等谨记圣训!”
朱元璋话音落下,阶下文武百官齐齐躬身,声震殿宇。
无论是方才激愤不已的淮西武将,还是感叹万千的文臣,此刻皆神色凛然,将皇帝的警语深深刻入心中。
徐达率先抱拳,声如洪钟:“陛下圣明!仙舟之鉴,血淋淋如在眼前。臣等必当整饬军备,锤炼士卒,使我大明王师始终锐不可当,不负陛下重托,不负天下万民!”
刘伯温亦上前一步,肃然道:“陛下居安思危,实乃江山社稷之福。臣等必同心同德,外御强敌,内修德政,使我大明根基永固,绝不重蹈覆辙。”
“……”
看着众朝臣的模样,朱元璋微微颔首,沉毅的面容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