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洋说干就干,很快就在村里宣布要办夜校,免费教年轻人认字算数。消息一出,村里炸开了锅。
老辈人大多不以为然:
“认字?认字能当饭吃?有那功夫不如多刨两亩地!”
“就是,庄稼人识那么多字干啥,还能把庄稼认得更壮实?”
但年轻人却跃跃欲试。王石头第一个报名,狗娃紧随其后,连刘根生那两个学徒也红着脸说要来。最让人意外的是,居然还有几个姑娘家悄悄来问,其中就有小翠。
刘小丫自告奋勇要当“助教”,把她哥教她的字现学现卖。刘远洋看着她那认真的小模样,忍俊不禁地答应了。
夜校设在祠堂旁边的空屋,第一晚就来了二十多人。刘远洋用锅底灰混水当墨,在刷白的墙上写字,从最简单的“天地人”开始教起。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有人把“人”字写得像劈叉,有人把“天”写得顶破了“墙”。王石头尤其搞笑,每次写字都龇牙咧嘴,仿佛手里的树枝有千斤重。写出来的字更是歪歪扭扭,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嘟囔道:“这比犁地还累人!”
刘远洋忍笑忍得肚子疼,板着脸说:“王石头,你这‘人’字写得,像是要跑去别人田里偷庄稼。”
众人哄堂大笑。
教到数字时更热闹。刘远洋在黑板上画了个圈:“这是零,表示没有。”
狗娃举手:“远洋哥,这不就是鸡蛋吗?”
刘小丫抢答:“笨蛋,鸡蛋是椭圆形的!”
“那……是烙饼?”
“是碗!”
“是……”
眼看要变成食物辨认大会,刘远洋赶紧敲敲“黑板”:“都安静!这是零!零!”
好不容易教到十以内的加减法,刘远洋出了一道题:“王石头早上吃三个馍,中午吃两个馍,一共吃了几个馍?”
王石头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信心满满地回答:“六个!”
刘远洋扶额:“你早上三个,中午两个,怎么算出六个的?”
王石头理直气壮:“我饿啊!不能多吃一个吗?”
满屋子笑倒一片。
姑娘们那边倒是学得认真,小翠尤其用心,不会就问。有次她向刘远洋请教一个问题,靠得近了点,第二天村里就传起风言风语,说小翠借着认字的机会跟刘远洋套近乎。
小翠气得直哭,刘远洋也哭笑不得。最后还是刘小丫出马,叉着腰在村里喊:“谁再乱嚼舌根,以后他家孩子别想来上夜校!”
这招立竿见影,毕竟现在夜校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年轻人宁可少睡会儿也要来,既学了东西又能凑在一起说笑。
一个月下来,效果初显。至少年轻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简单的账目也能算清。最让刘远洋欣慰的是,王石头居然能用歪歪扭扭的字给他娘写了个“娘,我饿了”的条子,把张氏惊得差点把手里的鸡蛋掉地上。
这天夜里下课,王石头磨磨蹭蹭落在最后,扭扭捏捏地对刘远洋说:“远洋哥,李家庄那姑娘家……托人带话,同意亲事了。”
刘远洋笑了:“看吧,我就说认字有用。”
王石头挠头憨笑:“她说……就相中我老实肯学。”
望着年轻人欢快的背影,刘远洋忽然觉得,这些鸡飞狗跳的夜晚,还挺值得。
只是他没想到,夜校的成功,很快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