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玥点开视频,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也不评论唐伯虎了,纷纷开始聚精会神地观看起新的天幕内容来:
“岳飞:精忠报国魂,热血照丹青———
一位南宋名将的传奇与悲歌~?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故事代代相传,他的精神穿透千年时光,依旧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他便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
从少年立志到沙场扬威,从功高震主到含冤而死,岳飞的一生,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悲壮的史诗。
他以“精忠报国”为信念,用长枪铁骑在宋金战场上书写下赫赫战功,却最终倒在了自己人制造的阴谋之下。
今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重新走进岳飞的一生,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赤诚与豪迈,也铭记那段令人扼腕的历史悲歌。
→_→
一、 少年壮志:寒门少年的英雄梦~( ˙-˙ )”
【只见视频画面里缓缓出现了一座“岳飞的雕像———
一尊淬了火的青铜像。
他身长七尺有余,面容刚毅如刀削,额间几道深刻的纹路,似是常年蹙眉思索家国事留下的刻痕。
双目炯炯,像寒夜里燃着的星子,望向北地时,总带着未熄的火焰———
那是靖康之耻烙下的痛,是“还我河山”四个字烫在心头的热。】
天幕下的老祖宗们就看到画面上出现了一位身着一身玄色铁甲的将军,尽管他的甲叶上落着经年的风霜,却依旧寒光凛冽,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如松。
左手按剑,剑柄缠着磨得发亮的旧布,那是随他征战多年的伙伴;
右手或握令旗,或抚将士伤痕,指节粗壮,掌心布满老茧,却总带着令人安心的温度。
单单看到这里,七玥就想起了历史上岳家军里流传着一句话:
“将军的手,能握得动三十斤的铁枪,也能擦得去小兵的眼泪。”
最让人难忘的,是他背上那“精忠报国”四个朱红大字。
传说为岳母所刺,一针一线,刺进皮肉,也刻进了骨血。
每逢出征,铁甲下的刺青便随着他的呼吸微微起伏,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风沙里猎猎作响。
他从不喜空谈,治军极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铁律,可他自己却常与士兵同吃糙米饭,同喝野菜汤,马革裹尸的誓言,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带着将士们在郾城的雪地里、朱仙镇的尘土中,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他的忠诚,是刻在脊梁上的。
十二道金牌催他班师时,他立于帐前,望着北地狼烟,战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却依旧挺直了脊梁接令———
不是怯懦,是怕“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的痛,更怕身后数十万将士与中原父老的安危。
临刑前,他在风波亭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字里没有怨怼,只有一片赤诚,像烧红的烙铁,在宋史的书页上烫出了永恒的印记。
这便七玥印象里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岳飞:
既是铁骨铮铮的武将,也是柔情百转的赤子;
是枪挑滑车的战神,更是心系苍生的儒将。
他的形象,早已超越了血肉之躯,化作民族精神里一根永不弯折的脊梁,在岁月长河里,永远立着,永远望着北方。
这种印象是上学时期植入脑海里的……
与此同时,画面里缓缓出现几个字:
乱世孤子,逆境成长~
(●●)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
此时的北宋,早已不复“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盛景,外有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虎视眈眈,内有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困境,一场巨大的浩劫正在酝酿。
岳飞的家庭虽不富裕,却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父亲岳和为人忠厚,乐善好施,母亲姚氏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性,这对岳飞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_→
岳飞出生不久,便遭遇了一场天灾。
黄河决堤,洪水泛滥,汤阴县被淹没,岳家的房屋、田地尽数被毁。
在混乱中,母亲姚氏用一个大木盆将襁褓中的岳飞护住,随洪水漂流数日,最终被一位好心的村民救起,岳飞才得以幸免于难。
这场灾难让年幼的岳飞过早地体会到了乱世的残酷,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安定家国”的种子。
←_←
家境的贫寒没有阻挡岳飞求知的渴望。
由于无力承担学费,岳飞只能在家中跟随父亲学习识字、读书,闲暇时便帮着家里干农活。
他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尤其喜爱读《孙子兵法》《左传》等与军事、历史相关的书籍,常常读到深夜。
父亲见他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便省吃俭用,送他去拜当地的武术高手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拜师学艺,文武双全
→_→
周侗是北宋末年的着名武师,曾是抗金名将卢俊义、林冲的师父(此为民间传说,正史中周侗确为岳飞师父),武艺高强,且心怀家国。
他见岳飞骨骼清奇,且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便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岳飞在武学上极具天赋,无论是枪法、箭术,还是骑马、摔跤,他都一学就会,且进步神速。
( ˙-˙ )
在周侗的教导下,岳飞的箭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有一次,周侗带着弟子们在山中练习射箭,他指着远处的一棵大树说:
“谁能射中那棵树上的第三根枝桠?”
弟子们纷纷尝试,却都因距离太远、风力影响而失败。
轮到岳飞时,他深吸一口气,拉满弓弦,“嗖”的一声,箭如流星般飞出,精准地射中了第三根枝桠。
周侗见状,不禁赞叹道:
“此子日后必成大器!”
(☆_☆)
除了武艺,周侗还常常给岳飞讲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如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壮举,杨家将保家卫国的忠义,这些故事让岳飞的爱国情怀愈发强烈。
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像这些英雄一样,驰骋沙场,为国效力,抵御外敌,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t^t
宣和元年(1119年),周侗病逝。
岳飞悲痛不已,他按照师父的遗愿,将师父安葬在汤阴县的一座山上,并且每月都会去扫墓、祭拜。
为了报答师父的恩情,岳飞甚至在自己的手臂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民间传说为“精忠报国”,正史记载为“尽忠报国”),以此明志,誓要将师父的教诲和家国情怀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