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最近烦恼的事情在脑海里一晃而过,7月又开始了关于徐霞客视频的探索。
“他是明朝最知名的旅游博主,一路打卡探景~
他是“山不见他,他自去见山”的孤勇者,一路勇往直前~
他是千古奇人,立下“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欢迎来到历史放映室,本期视频让我们一口气看完徐霞客的一生。
万历14年(1586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做官,也不愿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
他的母亲更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在这样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下,小徐过得很是开心自在( ﹡?o?﹡ )
徐霞客家境可是富裕,由于祖辈都是当官的,家底儿可不是一般的厚,徐霞客的爷爷当时分家产,光田地就分到了1万多亩~
更别提其他的,作为江阴首富的徐霞客,别提日子过得有多滋润了~
受到祖辈的文化熏陶,小徐从小就好学,博览群书,还特别喜欢地理类的书籍。
当家里的藏书都被他啃了个遍后,他就开始想方设法去搜集那些没见过的书籍~
在知识的熏陶下,少年的小徐便立下了“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万历29年(1601年),15岁的小徐参加了童子试,但是没有考上,这个童子试并不是字面意思的小孩子的考试,而是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也就是入门考试。
小徐父亲看自家儿子的心思也不在功名上,就没有勉强他继续应战,而是鼓励他多读书,多出去走走,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万历33年(1605年),小徐的父亲去世,怀着沉重心情的小徐,想起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和鼓励,想出去看看那些山川河流,看看那些风俗美景,得到母亲支持的小徐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旅途。
万历36年(1608年),21岁的小徐终于正式出游了,他带着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挑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乡~
这时候的小徐去游玩的地方并没有离家太远,他先去了下太湖,在太湖的潋滟湖光里…小徐在琢磨下一个目的地,接下来他去爬了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尝到旅游滋味的小徐决定先回趟家,整理一下自己一路的所见所得,顺便做个满意的攻略。
万历41年(1613年),28岁的小徐拿着信心满满的旅游攻略又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旅途,从江阴老家出发,他先游玩了家乡周边的城市风景,体会了一把“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浪漫~
后又去了李白笔下的金陵城,一睹江雨霏霏的金陵城景,离开了江苏,小徐来到了安徽,一路的跋山涉水,并没有让出生富裕之家的小徐气馁,相反地,他燃起了更大的兴趣。
饿了就当点儿身上的东西买吃的,困了就露宿街头或者住在破庙里,来到安徽的小徐爬了齐云山和黄山,再登上黄山的时候,发出“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
这也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体会到江苏的“柔”,安徽的“秀”,小徐又来到了温婉的“闽”,也就是福建。
来到福建的小徐便开启了他的武夷山之行。
万历44年(1616年),游历黄山后的小徐便直奔武夷山,不同于泰山的傲气,黄山的奇特,武夷山有着独属于闽南的柔美,武夷山在南宋诗人“白玉蟾”笔下是“一琴一剑一杯茶”,“偶然驾鹤去游仙”的闲适和淡然。
徐霞客更是在游遍武夷山水后,写下千古名篇?《武夷山日记》,武夷山打卡成功后的小徐,又先后去了江西,浙江。
当然,小徐也不全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在旅游。
游玩一阵的小徐,便回家看看自己的老母亲,顺便整理一下自己一路上记录下的文化风俗,景点描述,再收拾收拾装备,做做攻略,继续下一场打卡之旅。
他真的我哭死,这么认真且敬业的旅游博主,真的很难不爱!!(*σ′?`)σ
天启4年(1624年),徐霞客想到80岁高龄的母亲,便停止出游,回去侍奉母亲。
难过的是,在第二年,徐霞客的母亲就去世了。
悲痛的徐霞客便守孝三年,暂停出游。
孝期之后的徐霞客不是在旅游的路上,就是在去旅游的路上。
万历41年至崇祯6年(1613年—1633年),徐霞客历时20年,游览了黄山和嵩山、五台山、华山、衡山等诸多名山古迹,先后去了浙、闽、徽、陕等多地,反正大半个中国他都去了一遍,妥妥的街溜子。
你以为徐霞客就是单纯的游山玩水吗?
那简直就是大low特low了,徐霞客在他游历的这段时间里,不仅见识到了各地的风俗景点,社会风貌,更是将这些都写了下来,然后整理编辑,这就是我们如今知道的?《徐霞客游记》~
“生命不停,旅游不止”的徐霞客又接着他的旅途之行了~
崇祯9年至崇祯12年(1636—1639年),徐霞客先后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奇川,并且写下了九卷游记。
崇祯12年(1639年),徐霞客来到丽江,受到土司木曾的盛情接待,在两人的交流相处下,徐霞客发现两人十分投趣,便成为了至交好友。
知道土司木曾热爱中原文化,徐霞客便热心交谈,并写了许多着作,以此满足土司木曾对中原文化的需求。
在丽江期间,徐霞客没事儿就遛遛弯儿,看看景儿,边看边将这些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都记载了下来。
由于徐霞客常年旅行,积劳成疾,致使他最终“两足俱废,心力交瘁”,木曾毫不犹豫地派人用滑杆护送徐侠客东归。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30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先后4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