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演播厅的穹顶还缀着未熄的暖光,台下观众手里的荧光棒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河,当现场导演比出“倒计时3秒”的手势时。
整个大厅瞬间陷入屏息的寂静——所有人都在等着本届春晚的第一个节目,等着看贺凡掌勺的这场盛会,究竟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贺凡坐在后台监视器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剧本边缘。
在此之前,他几乎翻遍了这个世界近二十年的春晚录像,越看越心惊。
这个世界的歌舞晚会,居然从来没有“开场舞”的概念,要么是主持人串场,要么是歌手直接开唱,总少了点点燃气氛的冲击力。
如今他握着春晚的主导权,自然要把这份遗憾补上。
更别说本届春晚预算充足,他把整个舞台拆了重搭。
从升降台到全息投影设备,再到舞台两侧的LEd屏。
全换成了行业顶尖配置——今晚的《飞天舞》,就是检验这些投入的第一块试金石。
灯光骤然暗下,观众席的窃窃私语也跟着消弭。
唯有舞台中央的追光灯缓缓亮起,先是露出一片垂落的水袖,像极了敦煌壁画里被风吹起的飘带。
紧接着,十二位舞者踩着细碎的鼓点登场,她们身着月牙白的舞裙,
裙摆上绣着淡金色的飞天纹样,随着脚步轻晃,纹样仿佛要从布料上飘起来。
舞台两侧的LEd屏同步亮起,映出莫高窟第320窟的飞天壁画,
斑驳的岩彩与舞者的身影重叠,一瞬间竟让人分不清是画中人走了出来,还是舞者钻进了画里。
“这舞美……也太绝了吧?”前排有观众忍不住低呼,手指下意识地举着手机录像。
话音刚落,舞者们已开始旋转,水袖在空中划出圆润的弧线,
配合着舞台上方落下的细碎光点——那是全息投影模拟的“星子”,
落在舞裙上,又顺着水袖滑下来,像是把整个星空都披在了舞者身上。
更妙的是背景音,不是常见的交响乐,而是用筚篥、横笛和羯鼓奏出的古曲,曲调时而悠扬如飞天漫舞,
时而急促如风沙掠过石窟,每一个音符都踩在舞者的动作上,连呼吸都跟着变得有节奏起来。
贺凡在后台看着监视器,嘴角微微上扬。
他特意把前世记忆里的《飞天舞》拆解开,又加入了这个世界没有的敦煌舞元素——舞者的每一个手势都有讲究,兰花指的弧度、托举的高度,甚至指尖的力度,都严格参照了壁画上的飞天姿态。
比如此刻,舞者们集体做出“托莲”的动作,手肘微屈,掌心向上,仿佛真的捧着一朵初绽的莲花,配合着舞台地面升起的薄雾,竟真有了几分“凭虚御风”的缥缈感。
可真正的惊艳,还在后面。
古曲的节奏突然变了,羯鼓的声音骤然密集,像是有马蹄踏过戈壁。
舞者们的动作也跟着加快,原本轻柔的旋转变成了快速的腾跃,水袖在空中甩出残影。
就在观众以为这已是高潮时,最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十二位舞者突然同时向后仰去,腰背挺得笔直,脖颈却微微扬起,整个人像一张被拉满的弓。
“卧槽!”观众席里有人没忍住爆了粗口,甚至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钉在舞者身上——她们的后仰角度越来越大,肩膀几乎要贴到地面,可膝盖却依然绷直,脚尖还保持着点地的姿势。
更诡异的是,没有任何吊威亚的痕迹,她们就那样“挂”在半空中,仿佛完全不受地心引力的束缚。
“这不可能吧?”坐在中间排的一位物理学教授推了推眼镜,手指无意识地比划着受力分析。
“人体重心在腰部,这么后仰的话,重心早就超出支撑点了,怎么可能不倒?”他身边的学生也跟着点头,眼神里满是困惑:“我刚才特意看了她们的脚,明明只是轻踩在舞台上,没有任何固定装置啊……”
惊呼声在观众席里此起彼伏,有人双手合十,像是在担心舞者会突然摔倒;
有人张大了嘴巴,手机都忘了举;还有几位年纪大的观众,干脆捂住了眼睛,只敢从指缝里偷偷看——当舞者的后仰角度达到90度时,整个演播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连呼吸声都变得微弱。
“别仰了!再仰要摔了!”有观众忍不住喊了出来,声音里带着急慌。
可舞者们像是没听见,反而保持着这个违背物理定律的姿势,开始缓慢地平移。
她们的裙摆垂在地面,遮住了脚下的动作,从观众的角度看,就像是一群漂浮在空中的仙女,正沿着无形的轨道滑翔。
与此同时,网上的直播弹幕早已炸开了锅。
“我揉了三次眼睛,确定不是幻觉?这后仰怎么做到的?”
“牛顿的棺材板真要压不住了!谁能给我解释下,这到底是力学奇迹还是魔法?”
“说牛顿的你是来搞笑的吗?这里是东方,不是牛顿能管的。”
“楼上正解,这里是东方,归牛逼管。”
“刚才有人说要直播吃翔?我已经截屏了,别想跑!”
“科普一下:这是敦煌舞里的‘反弓式’,但正常舞者最多只能做到60度后仰,90度根本不可能!除非……她们不是人?”
“楼上别瞎说!我表妹是舞蹈老师,她说这种动作就算练十年也做不到,除非有特殊装置!”
“等等!我刚才暂停看了回放,舞者的裙子好像特别长,会不会……裙子里藏了东西?”
“藏什么?钢筋吗?可她们还能平移啊!”
“你们快看字幕!编舞、服装、音乐,全是贺凡的名字!我就知道,只要是贺凡出手,肯定不一般!”
“贺凡也太牛了吧?连古代的飞天都能复原出来?”
“不对啊,我查了资料,敦煌舞里没有这种动作啊!这是贺凡自己创的?”
“不管了!好看就完了!我已经循环回放三次了,每次看都觉得心脏要跳出来!”
“刚才有人说舞者是空军文工团的?难怪会‘飞’!不过空军开飞机也得遵重力吧,这舞蹈简直反人类!”
“哈哈哈哈!建议改名叫‘神仙文工团’!这动作,玉皇大帝看了都得夸一句专业!”
演播厅里,惊艳还在升级。
舞者们突然收起后仰的姿势,转而做出“白鹤亮翅”的动作:左臂向上伸展,右臂弯曲护在胸前,整个人向左侧倾斜,身体与地面形成45度角。
更绝的是,十二个人的动作分毫不差,连倾斜的角度、指尖的高度都完全一致,仿佛是同一个人在镜像复制。
舞台背景此时也换成了大漠落日的景象,橙红色的霞光洒在舞者身上。
她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落在LEd屏的壁画上,竟真的像是壁画里的飞天活了过来,正沿着石窟的墙壁缓缓飞行。
“我的天……这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有观众一边鼓掌一边感叹,手掌都拍红了还没停下。
旁边的人接话:“肯定不是练的问题,绝对有技巧!你看她们的脚,好像一直没动过?”
可话音刚落,舞者们又开始移动,只是脚步极轻,裙摆遮住了所有细节,任凭观众怎么睁大眼睛,也看不出丝毫破绽。
后台的春晚工作组里,气氛比前台还要热烈。
负责数据统计的工作人员拿着平板跑进来,声音都在发颤:“领导!话题热度!#春晚飞天舞#已经冲到热搜第一了!比第二名高了三千万讨论量!”
“这么快?开场舞还没结束呢!”某领导猛地站起来,抢过平板一看,屏幕上的热搜词条后面跟着“爆”字,下面的讨论量还在以每秒几千条的速度上涨。
“收视率呢?能统计到吗?”有人追问。
“数据部刚才发消息说,从舞蹈开始到现在,收视率已经涨了12个百分点!是历年春晚开场最猛的一次!”
工作人员的声音里满是激动,“还有直播平台,刚才一瞬间涌入了三百万观众,服务器都差点卡了!”
几位领导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松一口气的笑意。
之前他们还担心贺凡搞“创新”会翻车,现在看来,这份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飞天舞》不仅没翻车,还直接把春晚的热度拉到了顶峰。
只有贺凡和少数几位工作人员知道其中的秘密。
监视器里,他特意放大了舞者的脚部画面。
她们的右脚始终踩在舞台的固定点上,鞋子底部有特制的卡扣。
能牢牢卡在舞台的凹槽里,而长长的裙摆刚好遮住了卡扣和凹槽,从观众视角看,就像是双脚悬空。
所有的后仰、倾斜动作,其实都是靠固定的右脚支撑重心,再配合腰部和背部的力量完成——为了这个动作,舞者们练了整整三个月,光是适应卡扣的力度,就磨破了十几双舞鞋。
但这份“秘密”,贺凡不打算说破。
他要的就是这份“不可思议”,要让观众记住这场颠覆认知的舞蹈,记住春晚该有的惊艳。
此刻,舞台上的《飞天舞》已近尾声。
舞者们重新围成圆圈,缓慢地旋转,水袖在空中织成一片白色的网,配合着背景音里渐弱的古曲,像是飞天们又要回到壁画里去。
观众席的掌声却越来越响,甚至有人站起来欢呼,荧光棒在空中挥舞,与舞台上的“星子”呼应。
竟真的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一边是敦煌石窟里沉睡的飞天,一边是现代舞台上鲜活的舞者,而贺凡,就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
电视机前、手机屏幕前的观众,还在为刚才的画面震撼。
有人反复回放舞者后仰的片段,试图找出破绽;
有人在网上搜索“飞天舞教学”,却发现根本没有相关内容;
还有人已经开始期待后续节目——连开场舞都这么惊艳,后面的节目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贺凡坐在后台,看着监视器里渐暗的舞台,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飞天舞》的高光时刻只是开始。
今晚,他还准备了另一支更经典的舞蹈,那支舞若是登场,恐怕真的会让观众的眼珠子都惊掉。
但此刻,所有的光芒都属于《飞天舞》,属于这群在舞台上“违背物理定律”的舞者,属于这份从千年壁画里走出来的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