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
尖锐到刺耳的高频电子干扰声陡然撕裂高原的死寂,像一把无形的利刃,瞬间斩断了近卫军营地的所有通讯链路。
东勋手里的对讲机立刻爆出“滋滋”的狂躁杂音,方才还夹杂着闲聊与调侃的频道彻底失声,他急得额角青筋暴起,疯狂按着通话键嘶吼。
“喂?岗亭!听到没有?到底怎么回事!”不远处的岗亭里,通讯兵正趴在控制台前疯狂拍打设备,手指在失灵的按钮上乱按。
额头的冷汗混着满脸尘土滑落,脸色惨白得像张纸——屏幕上全是雪花纹,连一丝信号波动都没有。
混乱还没在营地蔓延开,100公里外的夜空突然被数十道猩红尾焰划破!
3架“九天”察打一体无人机m2如遮天蔽日的钢铁巨鸟,带着低沉的引擎轰鸣掠过低空,翼下的异构蜂巢任务舱轰然解锁,150枚巡飞弹如暴雨倾盆般倾泻而下,拖着尖锐的呼啸声,精准扑向预设目标。
“是空袭!快隐蔽!”珉赫的嘶吼刚冲出口,第一枚巡飞弹已狠狠砸中m1A1坦克群的停放区。
“轰隆——!”
剧烈的爆炸声震得地面疯狂颤抖,碎石与沙尘腾空而起,一辆m1A1的炮塔直接被爆炸冲击波掀飞数米高,重重砸在不远处的铁丝网上,火花四溅。
熊熊燃起的大火瞬间照亮半边夜空,112辆m1A1坦克在火海中接连沦为靶子——巡飞弹精准命中坦克的发动机舱与炮塔连接处,履带炸断、炮管扭曲、装甲板碎裂。
原本威慑力十足的装甲集群,此刻成了一片燃烧的废铁,殉爆的弹药不断发出“噼啪”巨响,火光映红了整片高原。
断墙后的VdV侦察兵沃洛佳死死按住激光指示器,红色光点如跗骨之蛆般钉在“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雷达天线上,用气声对身旁的伊戈尔低吼:“锁定雷达!绝不能让它们开机!”
话音未落,数枚巡飞弹已呼啸而至,带着毁灭的气息砸向防空阵地。18套“复仇者”防空导弹系统瞬间被火光吞噬。
雷达罩炸得粉碎,发射架扭曲着飞上天,殉爆的导弹将整片阵地夷为焦土——这些本该守护营地空域的核心装备,连一次开机瞄准的机会都没有,就彻底沦为了废铁。
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覆灭同样迅猛而惨烈。
360架自爆无人机分成数十个小队,如嗜血的蜂群般席卷营地街道,有的低空掠过,狠狠撞向战车的履带齿轮。
有的精准钻进舱门缝隙,在车内引爆;还有的扎堆冲向战车侧面的装甲薄弱处。
一辆步兵战车刚启动引擎,履带还没完全转动,就被三架自爆无人机同时命中侧面装甲,“轰”的一声巨响,车身猛地侧翻,舱内士兵的惨叫声还没来得及传出,就被汹涌的火焰彻底吞没,只留下扭曲燃烧的车体。
东勋死死拽着珉赫的胳膊,两人狼狈地扑倒在碎石堆后,手里的m4A1卡宾枪“哐当”一声滑落在地。
他们抬头望去,天空中无人机的嗡鸣不绝于耳,像是死神的催命符。
地面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曾经固若金汤的重装备防线,竟在短短几分钟内如同纸糊般彻底崩塌,眼前的景象,比最恐怖的噩梦还要骇人。
千里之外的赤旗军指挥室里,全息屏幕上的击毁标识正疯狂跳动,波波夫少将双手按在指挥桌上,眼神锐利如鹰,语气冷硬如铁。
“无人机群继续清剿残余重火力!重点打击零散的步兵战车和迫击炮阵地!海军陆战队即刻机降,按预定路线突入指挥部和女孩关押点!VdV侦察兵保持激光指引,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收到!”通讯器里传来各部队的回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与此同时,远程护航的J-15战斗机群骤然开火,数枚空地导弹拖着尾焰划破夜空,精准命中m109A6自行榴弹炮的阵地。
“轰隆!轰隆!”连续的爆炸声此起彼伏,20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在火焰中炸成零件,殉爆的炮弹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将周围的沙袋工事、钢筋掩体彻底掀飞,尘土与浓烟交织着笼罩了整个炮兵阵地,连地面都被震出一道道裂痕。
近卫军指挥部内,旅长韩文明死死盯着窗外的火海,脸色瞬间从铁青变得惨白,猛地一巴掌拍在桌面上,茶杯被震得跳起。
“所有人!立刻进入战斗状态!组织兵力守住核心区域!绝不能让他们冲进来!”
参谋高晋急得满头大汗,手里攥着早已失灵的通讯器,声音带着哭腔喊道。
“旅长!不行啊!所有通讯都失灵了,无线电、卫星电话全断了,各营根本联系不上!”
“废物!一群废物!”韩文明咬牙嘶吼,眼睛赤红如血。
“让人跑步传令!就算用喊的,也要把命令传到各作战单位!告诉他们,守住阵地有赏,退一步格杀勿论!”
“是!是!”高晋不敢有半分耽搁,转身就往门外冲,指挥部内早已乱作一团——军官们四处奔走呼喊,士兵们慌不择路地寻找武器,原本井然有序的指挥中枢,此刻彻底沦为一盘散沙,连最基本的调度都无法完成。
而黑暗中的VdV侦察兵们依旧静默如钉,60多名队员分散在营地外围的各个角落,激光指示器的红点在火海中不断移动,精准标记着每一个残余目标。
天空中,伊尔-76和运-20运输机群在J-15、J-16战斗机与武装直升机的严密掩护下,开始低空投放装备与士兵——bmd-4空降战车、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从机舱滑出,打开减速伞缓缓降落。
第234、104近卫空中突击旅的士兵们,带着武器伞降而下,落地后立刻集结,朝着营地发起冲锋。
“所有运输机注意,进入投放空域,高度4200米,风速6米\/秒,满足空降条件!”
指挥机的通讯指令刚传到各机组,伊尔-76md-90A与运-20的座舱内,领航员已完成最后一次坐标校准,投送控制器上的绿色指示灯连续闪烁。
高原稀薄的空气并未影响机群的精准占位,J-15、J-16战斗机群在上方1000米空域形成警戒圈,雷达全功率扫描,随时拦截可能出现的残余威胁。
“舱门开启!投放准备倒计时10秒!”伊尔-76的尾舱门缓缓向下打开,凛冽的高原寒风瞬间灌入机舱,带着沙粒的气流吹得士兵们的迷彩服猎猎作响。
负责投放引导的士官顶着强风,双手紧紧抓住舱壁扶手,对着身后的空降兵群嘶吼:“检查伞具!主伞、备份伞锁扣确认!武器固定带拉紧!”
第234旅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双手快速划过胸前的d10军用降落伞包——主伞伞绳与背带系统连接牢固,备份伞触发拉环处于待命状态。
斜挎的RpG-7V2被专用锁具固定在背部,pKp通用机枪的弹链盒用魔术贴紧贴大腿,确保空降过程中装备无晃动、无脱落。
沃洛佳抬手拍了拍头盔上的供氧面罩,指尖划过夜视仪的电源开关,确认氧气流量稳定在每分钟2升,符合高原空降标准。
“5!4!3!2!1!投放!”
随着引导士官的口令,第一组空降兵如同离弦之箭,双脚蹬地,按三人一组的楔形编队依次跃出机舱。
高原夜空下,他们的身影在空中快速展开,主伞在3800米高度准时开伞,乳白色的伞衣如盛开的雪莲,伞绳张力均匀,确保下降速度稳定在5米\/秒。
士兵们双腿并拢,双手轻握操纵带,根据地面VdV侦察兵传回的红外指引,微调伞降方向,朝着预定集结点靠拢。
与单兵空降同步,伊尔-76的侧舱门开启,bmd-4m空降战车采用“人车一体”投送模式——战车被包裹在大型投送伞系统中,4具主伞与2具减速伞协同工作,伞衣面积达200平方米,有效抵消战车13.6吨的重量。
投送系统的激光高度计实时测量离地距离,当降至150米时,减速火箭自动点火,产生反向推力,将战车落地速度缓冲至3米\/秒,确保履带与悬挂系统不受高原硬地冲击。
运-20的货舱内,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的投送更为精密。10台机器人分为两组,固定在模块化投送架上,架体底部装有缓冲气囊与液压减震器。
投送架滑出机舱后,首先展开减速伞降低初速,当高度降至800米时,投送架自动解体,机器人各自开启小型降落伞,同时机身的姿态控制系统启动,通过调整侧翼舵面保持平衡,确保30毫米机关炮与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的瞄准基准不受影响。
“直升机编队注意,机降区无残余防空威胁,可实施低空机降!”
米-26AmtSh-VN27m重型直升机群在30米高度悬停,机身下方的绞车开始下放索具,天王星-6扫雷机器人与后勤保障机器人通过快速索降落地,落地后立刻展开自检,5秒内进入待命状态。
米-35ms、直-20tms武装直升机则采用“悬停侧滑机降”模式,机舱侧门打开,兔子海军陆战队的特种兵双脚踩着舱门边缘,在直升机悬停的瞬间纵身跃下。
落地时顺势翻滚卸力,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他们的单兵护盾已提前开启,qbZ-191步枪保持待击发状态,落地即形成警戒阵型。
整个投送过程严格遵循“先装备后人员、先保障后作战”的原则。
第一波投送扫雷机器人与工程装备,快速开辟安全集结区。
第二波投送空降战车与战斗机器人,构建地面突击核心。
第三波投送步兵与特种部队,完善作战编成。J-16战斗机群持续低空掠过投送空域,利用航炮清理零星残余目标,为机降部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掩护。
卡-52mb2c武装直升机则在集结区外围巡逻,雷达锁定任何移动目标,随时准备发起攻击。
短短8分钟,近2000名作战人员、31辆空降战车、30台战斗机器人及配套保障装备全部完成投送。
落地后的士兵们仅用3分钟就完成集结,bmd-4m战车启动引擎,履带碾过碎石地发出低沉轰鸣。
天王星-9的30毫米机关炮完成预热,炮管缓缓转动,对准营地方向。
海军陆战队特种兵已搭乘直-20tms,朝着指挥部与女孩关押点高速机动——这是一场精准、高效、专业的高原立体空降。
(第一批2000人,第二批3000人。空降兵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