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室。
深秋的北京,寒意渐浓。中南海畔,这间悬挂着巨幅全国军用地图、灯火彻夜通明的作战室,已成为新生的中央政权指挥全国战局的神经中枢。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烟草、咖啡和紧张工作的气息。尽管开国大典的礼炮声犹在耳畔,但战争的硝烟远未散尽。在华北大部、华东、中南主要城市已告解放的形势下,辽阔的西南、西北地区以及华南部分区域,仍有大量国民党军残部在蒋介石及其死硬派将领的遥控指挥下,依托复杂地形和漫长边境,负隅顽抗,企图建立所谓的“西南反共基地”和“大台湾”跳板,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楚云飞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出席了这次由朱总司令主持、周副主席亲自过问的重要军事会议。与会者包括解放军总参谋部、各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情报部门的负责同志。巨大的沙盘和地图上,代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红色箭头已覆盖大半个中国,但在川、康、滇、黔、桂、粤、陕、甘、青、新等广袤区域,仍有大片刺眼的蓝色标识,标志着残敌的存在。
会议气氛严肃而高效。总参作战部长首先汇报了当前敌我态势。
“盘踞在西南地区的,主要是胡、宋、罗等部,加上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所辖部队,以及西康、云南等地的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残军,总兵力估计仍超过九十万人。他们企图利用秦岭、大巴山、横断山脉等天险,以及西南复杂的民族和社会情况,进行长期顽抗。”
“西北地区,马步芳、马鸿逵等部残敌仍在青海、宁夏部分地区活动,并与新疆的国民党势力勾结。”
“华南方面,白崇禧集团残部退缩广西,余汉谋部在广东沿海岛屿和雷州半岛活动。”
“此外,还有大量溃散的散兵游勇、土匪特务,与当地反动势力勾结,骚扰地方,破坏秩序。”
汇报完毕,朱总司令目光炯炯地扫过全场,声音洪亮:“同志们,全国解放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敌人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些残敌不肃清,新生的人民政权就不能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就无从谈起!主席指示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这次会议,就是要制定一个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这些反动残余力量的作战计划!”
讨论随即展开。各野战军负责人争相请战,斗志昂扬。第二野战军刘、邓提出由湘西入川,直捣重庆、成都;第四野战军林、罗部主力在完成衡宝战役后,可西进广西,南打白;第一野战军彭部在解放西北大部后,可分数路进入川北、青海、新疆;第三野战军陈、粟部一部则可协助清剿东南沿海岛屿和华南残敌。大家摩拳擦掌,决心在年底前基本解决大陆战事。
这时,周的目光转向了楚云飞,语气温和而郑重:“云飞同志,你长期在国民党军高层任职,对西南、西北这些残敌的派系、内部矛盾、作战特点、乃至主要将领的心理,都比较了解。想听听你的看法,特别是如何加速其瓦解,减少我军伤亡和人民损失。”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楚云飞身上。他深知这个问题的分量和新政权对自己的信任。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西南地区地图前,拿起指示棒,神情专注而冷静。
“总司令,周副主席,各位同志,”楚云飞的声音沉稳,带着军人特有的清晰条理,“西南残敌,看似兵力不少,实则外强中干,矛盾重重,士气低落,覆灭的命运早已注定。我认为,清剿作战,应军事打击与政争取双管齐下,以政争取为先,辅以强大的军事压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他手中的指示棒点向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开始详细阐述他的分析与建议,其见解之深入,令在场许多长期与国民党军作战的解放军将领也暗自点头。
利用矛盾,分化瓦解。 “西南国民党军派系林立,绝非铁板一块。”楚云飞的指示棒划过四川、西康、云南,“胡是蒋介石嫡系,但与四川的王、潘等地头蛇矛盾很深;西康的刘文辉、云南的卢汉,与蒋离心离德,早有保存实力、另谋出路的心思;至于宋、罗等部,经我解放军连续打击,已成惊弓之鸟。我军应充分利用这些矛盾,派人秘密接触,晓以利害,指明出路。对刘文辉、卢汉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可重点争取其和平起义或中立;对胡等死硬派,则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性打击。打拉结合,可迅速肢解其防御体系。”
选择要害,快速突击。 “敌军防线漫长,但枢纽在于重庆、成都等要点。我建议,”他的指示棒重重点在重庆,“第二野战军主力应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战术,迅速插向重庆后方,切断其退往滇、黔的道路,攻克重庆,即可震动全局。同时,以一部精兵从湘鄂西直插川东,配合主力行动。对广西白崇禧集团,第四野战军应迅速南下,不使其逃入越南或海南岛。”
心理攻势,瓦解军心。 “这些残敌,大多知大势已去,官兵普遍厌战、思乡。我军应加强政治攻势,广泛散发《国内和平协定》,公布对战犯和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特别是,”他加重语气,“要大力宣传我已起义将领(如他本人、傅作义、程潜等)受到优待、量才录用的实例,这对动摇敌军中层军官和基层官兵的抵抗意志,效果极大。可组织被俘或起义的国民党军高级军官,向前线旧部喊话劝降。”
剿抚结合,安定地方。 “军事进攻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和剿匪工作。要迅速建立人民政权,发动群众,肃清特务,收容散兵游勇。对成建制的敌军,力争和平改编;对溃散的匪伙,坚决军事清剿。这样才能巩固后方,支持前线大军持续作战。”
楚云飞的发言,既有宏观战略判断,又有具体战术建议,特别是对国民党军内部情况的深刻洞察和政治瓦解手段的强调,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他不仅是在献计献策,更是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为加速战争的结束、减少生灵涂炭贡献力量。
朱总司令频频点头,周副主席也露出赞许的神色。会议根据大家的意见,最终确定了“大迂回、大包围、断其后路、然后回打”的基本战略方针,并决定立即向各野战军下达作战命令,同时加强政治争取和统战工作。
散会后,周特意走到楚云飞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云飞同志,你的意见非常中肯、深刻,很有价值!对我们制定西南、西北作战方案帮助很大。这项工作,还需要你多费心。”
“份内之事,义不容辞。”楚云飞郑重回答。
走出作战室,夜风清冷。楚云飞深吸一口气,望着南方漆黑的夜空,仿佛能听到千里之外即将爆发的最后决战的风雷声。他参与制定的这份肃清残敌的计划,即将化作百万雄师排山倒海的攻势。这将是大陆上的最后一战,也是新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收官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