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喜悦如同陈年的美酒,初尝时酣畅淋漓,但后续的力量却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承载。
“桃源记”水蜜桃味道的强势回归以及两大重要渠道抛来的橄榄枝,像一阵强劲的风,瞬间吹动了桃源村这池春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甜蜜的负担。
订单,雪片般飞来。
不仅仅是“品味轩”和“品味生活”,之前一些观望的批发商、听闻口碑而来的精品水果店、甚至一些企业团购的订单,都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了陈飞和苏小倩这里。
电话从早响到晚,苏小倩负责的线上商城和社交媒体后台,咨询和下单的提示音几乎连绵不绝。
“陈总,‘品味生活’希望首批货能保证五百箱,最好是特级果。”
“小飞哥,刘经理又来电话催了,说他们店里的客人尝过样品后都在问,能不能提前发货?”
“倩姐,咱们会员群里都快炸了,都在问今年cSA会员的份额什么时候开始配送?能不能优先保证?”
面对如潮的需求,陈飞在兴奋之余,很快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现有的果园面积,尤其是达到生态种植标准、能够产出“回归”品质水蜜桃的核心产区,产量是有限的。而市场需求,却像是突然被打开闸门的洪水,汹涌澎湃。
“我们必须严格分级!”陈飞在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斩钉截铁地对所有参与打包和品控的村民强调,“特级果、一级果、二级果,标准已经发到大家手上,必须严格执行!宁愿少出一点特级果,也绝不能以次充好,砸了我们刚刚重新立起来的招牌!”
然而,利益的驱动下,总会泛起一些涟漪。
村里一位素来精明、人称“王老五”的村民,在分拣自家果园的桃子时,悄悄将一些个头稍小、色泽略有瑕疵的果子,混入了准备发给“品味生活”的特级果箱子里。
他觉得,反正味道差不多,包装那么严实,对方不一定能发现,还能多卖不少钱。
这件事,被负责最终质检的苏小倩发现了。她看着那几箱被挑出来的“问题”货,脸色凝重。
这不仅仅是一次以次充好的行为,更是对“桃源记”刚刚建立的、脆弱的信誉的直接挑战。
陈飞得知后,脸色铁青。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让苏小倩将所有参与打包和品控的人员,包括王老五,都叫到了仓库前。
那几箱被单独挑出来的桃子,就摆在众人面前,像一个无声的警示。
“乡亲们,”陈飞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他指着那些桃子,“大家看看这些果子。它们味道差吗?可能不比特级果差多少。但是,我们定下的标准,白纸黑字,是我们对客户的承诺!‘品味生活’为什么愿意给我们高价?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桃源记’的每一个特级果,都配得上那个标准!今天我们可以混几个次品进去,明天呢?后天呢?等到客户发现,不再信任我们的时候,我们损失的,是眼前这点差价吗?我们损失的,是所有的订单,是桃源村未来的路!”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面红耳赤、低着头不敢看人的王老五身上:“王叔,我知道您是想多赚点。但我们要赚的,是长久钱,是安心钱!这次,这几箱果子的损失,公司承担。
但是,”他语气一转,变得异常严肃,“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任何人,如果再被发现违反品控标准,无论他的果子多好,公司一律拒收!‘桃源记’不需要短视的合作伙伴!”
陈飞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在每个人心上。
王老五羞愧难当,连连保证绝不再犯。其他原本也有些小心思的人,也彻底收起了侥幸心理。
他们意识到,陈飞守护品牌标准的决心,不容置疑。
除了品控,更大的挑战在于产能和物流。
现有的小型冷链仓储,在面对突然暴增的订单,尤其是需要长途运输的高端订单时,显得捉襟见肘。
如何合理安排采摘时间、预冷处理、打包速度、以及协调冷链车辆,成了摆在面前的一系列难题。
有一次,因为协调失误,一批准备发往省城的桃子,在仓库里多滞留了半天,虽然最终没有造成实质损失,但也让陈飞和苏小倩惊出一身冷汗。
“我们必须立刻启动冷链仓储的扩容计划!”陈飞当机立断,“同时,招募和培训专业的物流协调人员,不能再靠我们俩临时盯梢了。”
与此同时,cSA会员的权益也需要优先保障。苏小倩精心设计了会员专属的包装和随箱感谢卡,并严格按照承诺,优先采摘、优先发货,确保会员能在第一时间收到品质最佳的桃子。
她还组织了第一次小范围的“果园开放日”,邀请了一批核心会员家庭来到桃源村。
会员们带着孩子,漫步在果实累累的桃林中,亲手采摘品尝,听陈飞讲解生态种植的理念,看孩子们在田埂间追逐蝴蝶。
中午,大家在村里的打谷场上,享用了用当地食材准备的农家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吃的不仅是水果,更是一种安心和体验!”
“以后每年我都要订你们家的会员!太值得了!”
会员们的反馈,让陈飞和苏小倩更加坚定了cSA模式的价值。
这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更是在构建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社群,一种超越简单买卖的情感连接。
水生叔默默地看着这一切。他看到了陈飞在处理王老五事件时的强硬与公道,看到了苏小倩在接待会员时的耐心与周到,也看到了村里年轻人因为订单增多而洋溢的干劲。
他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开始主动将自己的果园管理经验,特别是对传统品种特性的理解,分享给陈飞,并帮着留意新品种试验田里可能出现的问题。
他的转变,无声却有力,代表着老一辈村民对“桃源记2.0”计划的真正认同和融入。
甜蜜的负担,考验着管理能力,磨砺着团队意志,也加速着桃源村内部的组织化和专业化进程。在忙碌与压力中,“桃源记”的品牌基石,正被夯得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