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说道:“其实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家里有几口人,就对应的分多少土地,一个家庭承包自己的土地,自己进行生产 自负盈亏。”
刘青峰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当代社会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吗?
在当代社会,生产队的模式走到最后的时候,它的优越性已经不是那么体现了。
那个时候,大胆的农民就开始尝试,把生产队的土地按家庭分给各家各户,按人头分配。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刺激人们多生孩子,因为多生孩子就意味着多种土地。
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配出去以后,人们的种地热情空前高涨。
因为大家知道,土地的管理权在自己的手上,打多少粮食,收获多少作物,都是自己的。
而在生产队那会,打出来的粮食,是很多家庭平分的,这样的话,大家的干活积极性普遍不高,打出来的粮食也不多,最后分到手的粮食自然少。
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一样了,你的所有劳动成果都是由自己接手,你付出的努力大,收获的自然就多。
你好吃懒做,到秋收的时候,收获的粮食少,会被大家嘲笑的。
毕竟,在那个时候,人们赚钱的方式还是非常单一的,基本上就是靠种地,所以一年下来,人们所有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种地。
所以,人们对于种地是相当的看重。
而在商末这个时期,人们面临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人们生存的几乎所有希望就是种田,有田种就代表着有饭吃,有饭吃就代表着有活下去的希望。
在上古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并没有那么发达,大家所求的根本要求,也只是活下去。
而就是这个要求,就要求帝王一声都要勤勉,才能保证老百姓衣食充裕。
帝王稍有松懈,人们的基本生活就失去了保障,那个时候,人们就会产生怨言。
而民心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但人们的怨恨达到一个顶峰的时候,那暴动就会无法避免的发生了。
在商朝之前,还有一个夏朝,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他的出现让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颠覆的时代。
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被百姓暴力推翻的君主。
很显然,他在继承君王之位后,没有过多管理老百姓的死活,而是过多的沉浸在个人享受之中。
而时间久了,人心就会越来越背离。
作为一国的君主,夏桀并没有考量到那么细致,最终被百姓赶下台,并且处死。
这在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了。
在君权神授的古代社会,人们对于君主是有绝对尊崇的,因为人们认为,君主是按照上天的意志在做事情的,代表着天命,人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选择听天由命的。
可是,一旦触及到了百姓生存的根本,人们连活下去都是奢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百姓就会选择用暴力来反抗。
人们连死都不怕了,还会怕什么呢?
这个时候的君王,就将会迎来自己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