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民日报》那篇定性文章的墨迹尚未干透,夏国互联网的狂欢还停留在最高点时,
没人能预料到,这场由林墨掀起的风暴,其真正的风眼,根本不在国内。
它已经越过大洋,跨过时区,以一种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姿态,在世界另一端,轰然引爆。
最先嗅到味道的,是那些常年混迹于海外论坛的游戏发烧友和影视爱好者。
凌晨四点,一个名为“海外情报搬运工”的博主,在微博上发出了一张截图,配上了一行激动到语无伦次的文字。
“兄弟们!出大事了!自己看图!我他妈疯了!!!”
图片是最新一期好莱坞权威杂志《综艺》(Variety)的电子版封面。
那标志性的红色刊头下,最醒目的位置,既不是某位好莱坞巨星的写真,也不是哪部漫威大片的预告。
而是一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剧照。
红蓝交织的混乱光影中,蔚和金克丝姐妹俩隔着一片火海遥遥对望,眼神里充满了决绝与悲伤。
剧照上方,一行硕大的加粗标题,如同惊雷般炸响在所有看到它的人眼中。
【An Animated Revolution from the East!】
【一场来自东方的动画革命!】
这条微博在发出的短短十分钟内,评论和转发就双双破万。
“卧槽?!p的图吧?《综艺》封面?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是p的!我去官网看了!是真的!真的是头版头条!我的天!”
“‘动画革命’?我没看错吧?好莱坞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动画?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翻译翻译!快!文章里写了什么?夸我们了吗?怎么夸的?!”
很快,专业的翻译大神下场,将《综艺》那篇长篇专题报道的核心内容一字一句地翻译了出来。
文章的作者,是好莱E坞最资深的动画评论家之一。
他用一种近乎朝圣的口吻,剖析了《双城之战》在技术、美术、叙事上达到的惊人高度。
“……它用油画般的质感,打破了3d动画与2d手绘之间那道冰冷的墙壁。”
“每一个角色的微表情,都足以让那些耗资数亿美金的真人电影感到羞愧。”
“……它的叙事,是一首献给成年人的黑暗诗篇。它没有廉价的说教,没有非黑即白的角色,只有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的灵魂。”
“它证明了,游戏改编,可以成为艺术,而不是资本的灾难。”
“……我们必须承认,当我们的动画产业还在沉迷于续集和翻拍时,一家来自夏国的游戏公司,已经为全世界的动画人,指出了下一个十年的方向。”
“这场革命,已经开始。”
这篇报道,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如果说《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肯定,是来自“家长”的最高嘉奖,让无数夏国观众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来自好莱坞核心地带,来自这个全球娱乐产业最高殿堂的赞美,则彻底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火焰。
那是一种被曾经仰望的对手,心悦诚服地承认“你牛逼”的极致爽感!
“爽!太特么爽了!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了!这帮眼高于顶的美国佬,终于知道谁是爹了!”
“哈哈哈!‘让真人电影感到羞愧’!这句话我能吹一年!”
“游戏科学!林墨!永远的神!”
...
就在这股狂热情绪在国内发酵的同时,张晓雯也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
她那篇题为《当游戏遇见艺术:双城之战的文化现象解析》的深度报道,被数家主流媒体转载,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文章中,她不仅分析了动画的成功,更深刻地探讨了林墨如何通过一系列作品,
将被污名化了二十年的游戏,一步步拉回主流视野,并使其成为文化输出的先锋。
这篇文章,为她赢得了本年度“夏国最佳娱乐记者”的提名。
当她收到提名通知的邮件时,这位一向冷静干练的女记者,第一次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红了眼眶。
她想起了那个夜晚,自己是如何在最后一刻,打电话给总编,坚持要撤掉那篇充满偏见的稿子。
那个决定,不仅拯救了《娱乐周刊》的声誉,也成就了她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叫林墨的男人,和他的作品。
国内的狂欢还在继续,国际上的声浪却一波高过一波。
继《综艺》之后,英国的bbc,美国的cNN,这些全球顶级的媒体巨头,仿佛约好了一般,纷纷制作了关于《双城之战》的专题节目。
bbc的节目里,一位白发苍苍的文化学者,对着镜头,表情严肃。
“我们不能再用旧眼光看待夏国的文化产业了。《双城之战》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
“它背后,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崛起,是新一代创作人,开始用世界性的语言,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cNN的画面里,主持人连线了一位硅谷的技术专家,探讨动画中运用的“三渲二”技术。
“……可以这么说,‘游戏科学’在动画渲染领域的算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他们解决了很多连皮克斯和迪士尼都未能完美解决的技术难题。”
这些节目,让林墨和“游戏科学”的名字,第一次如此密集地出现在全球观众的视野中。
他们不再仅仅是一家成功的游戏公司。
他们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代表着东方神秘力量崛起的象征。
微博上,网友们已经从单纯的激动,开始变得有些恍惚。
“我……我今天是不是在做梦?早上是《综艺》,中午是bbc,下午是cNN……这阵仗,也太吓人了吧?”
“我刚才在油管上,看到一个千万粉丝的美国Up主,哭着喊着分析蔚和金克丝的剧情,说这是他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剧集,没有之一!”
“兄弟们,我有点晕。幸福来得太突然,我有点承受不住了。”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这场风暴的能量级数。
当夏国时间进入第二天清晨,一个更加重磅的消息,彻底击穿了所有人的心理防线。
《纽约时报》。
这份被誉为“世界记录报”的全球顶级大报,在其文化版,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双城之战》现象。
标题,言简意赅,却又霸气十足。
【china is Redefining Animation.】
【夏国,正在重新定义动画。】
文章从《双城之战》如何在全球流媒体平台登顶,写到它如何引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再到它对全球动画产业现有格局造成的巨大冲击。
“……它告诉我们,动画不只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它可以探讨阶级、偏见、科技与人性的复杂命题。”
“……它打破了好莱坞对全球动画审美的长期垄断。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跨越任何文化壁垒。”
“……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世界动画的中心,或许正在发生偏移。”
“夏国,不再是追随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作品,重新定义动画的可能性。”
当这篇报道的翻译版传回国内。
整个互联网,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前一天的狂喜、激动、呐喊,仿佛都被抽空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骄傲和一丝不真实感的……麻木。
“我……我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了。”
“重新定义动画?《纽约时报》给的这个评价……是不是有点太高了?我有点慌。”
“楼上的,自信点!把‘是不是’去掉!我们就是重新定义了!不服憋着!”
“麻了,真的麻了。感觉心脏一整天都在坐过山车,现在已经没感觉了。你们继续,我躺会儿。”
“我现在就想知道,还有谁?!还有谁要夸我们?赶紧的,一次性来完,别磨磨唧唧的!”
仿佛是为了回应这位网友的“催促”。
两个小时后,一条来自法国的消息,让已经“麻木”的网友们,直接从躺平的状态,原地弹射起飞。
戛纳电视节(mIp)官方推特,用法语、英语、夏国语三种语言,同时发布了一条公告。
【我们荣幸地宣布,来自夏国游戏科学公司的动画剧集《双城之战》,将作为本届戛纳电视节的开幕展映作品。】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部夏国动画,为这场全球电视人的盛会拉开序幕。】
轰!
如果说之前所有的赞美都是舆论层面的狂欢,那么戛纳电视节的官方邀请,则是来自世界行业之巅的、最正式、最权威的认可!
“开……开幕展映作品?!”
“我靠!我靠!我靠!我没文化,我只会说我靠!”
“这他妈是什么含金量啊!全球最大的电视内容交易市场,用我们的动画做开场?!林墨这是把家里的卫星捅到天上去了吗!”
“我宣布,我已经不是麻了,我是快要升天了!谁来扶我一下!”
然而,还没等网友们从“升天”的感觉中缓过神来。
一个小时后。
另一条同样来自法国戛纳的消息,通过夏国电影官方渠道发布,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彻底从“优秀”升级到了“传奇”。
戛纳电影节,那个代表着世界电影艺术最高荣誉的殿堂,其组委会通过官方渠道,向游戏科学公司,发出了一封正式的邀请函。
他们破例邀请《双城之战》,参加本届电影节的“非竞赛单元”展映。
这意味着,这部动画剧集,将在电影节期间,与那些来自全世界最顶尖的电影大师们的作品一起,在戛纳的银幕上,进行公开放映。
这是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以来,第一次将这样的荣誉,给予一部游戏改编的动画剧集。
史无前例。
当这条消息确认属实后,整个夏国的互联网,彻底失声了。
之前的狂热,之前的呐喊,之前的“麻木”,在这一刻,都显得如此苍白。
所有人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最终,微博热搜榜上,一个全新的词条,以一种无可匹敌的姿态,冲上了榜首,并且后面跟着一个深红色的“爆”字。
#我们跟着林墨杀穿了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