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文接着说:“守文专心修炼,略有所得。得幸同仁相扶,得一圣尊称呼,实在是惭愧。”
田七这时脸上显露出了笑容,抬手示意赐座,说道:“不知王圣尊大驾光临所为何事?”
王守文说:“今番前来实为私事。国君可否屏蔽众人私下交流?”此话一出,旁边那些大宗师都露出鄙夷的目光。其中一名鹰鼻隼目的大宗师走了出来,手指王守文大喝道:“放肆!无知小儿,仗着有些许修为就敢擅自闯进我国君大殿,还信口雌黄要单独约见国君!我国君身负王国兴衰重任,岂是你这小儿想见就见的!”
王守文转头看着他,身手未动,说道:“我奉劝你把你的爪子立即切了。否则你的脖子跟脑袋我就帮你切了。”
鹰鼻隼目老者大怒,身体一拧,内力鼓荡就要朝着王守文动手。不曾想,他刚刚开始发怒了,自己的脑袋就控制不了身体了。他尝试低头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头就掉下来了。至死此人都不相信,自己一个大宗师,老牌大宗师居然连对方怎么出手的都没看清!对方一个人居然真的敢在国君大厅杀人!
周边围着的大宗师总计有三十多个,见此情况纷纷亮出了兵刃。王守文仍然一动不动对他们说道:“我奉劝你们放下手中兵刃,否则齐国国都就再也没有一个大宗师了。”
如此一说,这些大宗师自然是不信的。但是看到了鹰王离奇死亡的样子,这些人又不敢动手。
他们不动手,只是刀剑围着王守文。王守文可是不耐烦了,直接告诉他们:“我数三个数,谁手里的兵刃对着我,谁就死!一!二!”
“等等!”他还没数到三,人群后边出来一个人,此人白发白须,身着白袍,白衣老人问道:“王圣尊,我等也无意与你为敌,但是你这贸然就要跟我等国君单独相会,为了国君安危着想,为了齐国社稷安危,我等实在是无法同意。除非两点。”
“请讲。”王守文对他拱手问道。白衣老人说道:“首先要我国君同意与你私聊;其次你要对天发誓不得对我国君施展任何危害的手段。”
王守文点点头说道:“可以。田大王如何作想?”田七大王其实也不知道王守文来此具体是为何,但是他也听说了王守文到处翻看其他国家功法秘籍的事情。他眼珠子一转,就猜测了出来。田七国君站起身说道:“此事毋庸再提!王圣尊,你且回去吧!此事必无可谈之处!”说着,齐王田七站起身,挥袖离去了。
三十多名大宗师见此,纷纷再次朝着王守文围了上来。白衣老人右手一抬:“王圣尊,这就没办法了。您请回吧!”
王守文看着田七的举动,心下了然,此人手中必有修仙秘籍!他看着这些舞舞玄玄的大宗师们笑了。自己既然得到了答案,那就回见吧。
一众人围着王守文,看他没什么动静还以为他怕了,刚想再喊点什么口号,就看到王圣尊很自觉的转身朝着大门走去了。这些人还没反应过来,王圣尊就开始跑了,最后还跃上了房脊,以略微超过大宗师的速度,朝着城外跑走了……
这下这些人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圣尊啊!屁!要不是他上来用了个不知道什么的秘术把魔爪给偷袭了镇住了场子,自己这些人一起上,那早就把他剁成饺子馅了。
众大宗师纷纷唾弃着这个狗屁圣尊,返回自己的岗位了。
王守文出了城,若有所思的看了眼这道国都城墙,冷笑一声,放出飞刀,御刀飞行回了王府。
回来后,见了展鹏,冲着他点了点头,就又来到无人处,御刀飞行来到了楚国国都。
王守文在楚国的地位可是很超然的。见国君免礼,穿铠甲带武器啥的都行。甚至国君都私下跟他说,哪怕他要当国王都让给他,只要他高兴!所以王守文来到国君这里,推开门就去了国君的书房等候了。
早有人通知了国君,楚王下了朝就来了。楚王如今六十二了,虽然声若洪钟腰背还挺直着,但是眉眼都有了老态之意。楚王推开书房的门就哈哈大笑:“哎呀王兄弟,你来了可好,可有什么好事儿给咱说说?”
王守文也是哈哈一笑,说:“大王,我准备给大楚国一份大礼。你说我是给你好呢还是给哪个王子好呢?”
“嘿!”这么一说楚王来情绪了,“啥啊大兄弟,啥大礼还要挑着人给?说说,说说?”
王守文挥手,门关了。他坐到楚王对面,给楚王端了一杯茶说道:“我准备助你一统天下。只是不知大王准备你亲自接收这个天下还是准备留给后代来做?”
楚王一口茶喷了出去,他咳嗽着问:“王圣尊,王老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啊!你说吧,老哥我能接受!”
王守文说:“大王对我跟我的家人有恩,守文自是掂量的清。但是守文看大王的身体出了状况,虽不忍心说,但若是行大事,总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守文如此问大王。”
楚王沉静了一下问道:“王老弟,你实话实说,我还有多少日子?”王守文说:“如果大王继续如此操劳,哪怕大宗师为你续命,也最多只能维持五年。若是正常发展,两年。”
楚王闻言沉默良久:“可有他法?大楚国早期人才凋零,国土被占,是孤勤勉理政,破格提拔人才,平衡各大贵族才终于快恢复了原来的版图社稷。如今我北方的河套地区还未收回,孤心里不甘啊!”
王守文说:“若是你安心养身,近期就将王国大事悉数交付后人,全心习练我传给你的修身之道,十年必然无恙。”
楚王闻言沉思一会儿,试探性的问:“不知王爷对孤几个王子有何见解?”
王守文哈哈一笑:“你家的事我不参合,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该你头疼的事儿你却来问我,不管不管,我就认你定下的!”
385章:楚国异动
如此,楚王暗暗松了口气。谁不怕别人对立储禅位这事儿指手画脚啊?特别是王家,更是怕这个。要知道,这等大事儿,一个错误就是人头滚滚啊!
楚王说:“大丈夫在世,为的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老弟,你说五年内就能统一了这东洲大陆?”
王守文笑了笑说:“我就知道你这老头子舍不得史上留名!有一点,五年平定统一东洲大陆!我统兵,你定个王子跟我,我带他五年。”
楚王笑了:“你个小子,你本来就是全国统兵大王爷,这个好说。可是我不知道哪个王子能入你法眼啊!”
王守文说:“又来了不是?反正你这老头想谁接你的班你就派谁跟我就行了。五年带着他走遍大山南北,游遍五湖四海,看多了民生,了解了战场,开拓了视野,那雄心不就练出来了?以后的江山还能崴了?”
如是一说,楚王点点头说:“王弟今晚莫走了,老哥给你安排一个家宴。咱们具体事情明天就落实!”
王守文点点头,两人又喝了一杯茶,楚王就喊着腰酸背痛……王守文笑着发了两句牢骚,就用真气给老头疏通了一下经络,排了一些体内的淤毒,又用真气包裹他体内的变异肿瘤压制了一下,楚王就神清气爽的去安排国家大事了。
是夜,楚王、王后、大王子、大司马跟王守文一起分列桌前享用美酒佳肴。楚王对大王子说道:“商,明日起,守文王爷就要重组我大楚军队了。以后你要亲自跟随王爷,不可懈怠不可偷懒,要如同侍奉为父一般。军阵中,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王爷的命令要做到令行禁止。你要记住,你是跟王爷去学习的,你是王爷的弟子,切不可摆出自己王子的架子,知道吗?”
熊商点头称是。楚王熊良夫转头对大司马说道:“项司马,我国要倾力支持王爷的军事行动,所有后勤方面你就多费心了。”
项英点头称是。熊良夫端起酒杯遥向天空敬道:“我大楚有熊氏,承蒙黄天厚爱,统治一方。今大楚得人界奇才,护我大楚一统东洲大陆,解脱万民千载战争之苦!此事若成,我有熊氏必与王家子弟共享天下,万载皆存!”
说完,楚王将这杯酒洒向地面表明了心志。然后他又端起一杯酒敬王守文:“王爷此去刀光剑影餐风露宿,必定会有各种困难险阻。但请王爷放心,有我在,后方若是有人质疑王爷,哪怕是我的亲子,我的族长,本王也必杀之,为王爷扫除不必要的羁绊!”
项司马也站了起来,举杯致意。熊商王子也端着酒杯向王守文致敬。王守文胸中豪气万丈,端着酒杯站了起来,他对楚王说:“大王放心!此战乃是国运之战!长则四年半短则三年,我必然给你打下整个东洲大陆!干!”说完一口闷了。
三人也一口干了杯中酒。王后看着几人如此豪情心中也是膨胀起了豪迈,喝了杯中酒说道:“都说好男儿志在天下,可惜本宫是个女儿身,否则必定跟着闯荡一番事业!为大楚打下一片基业!”楚王哈哈大笑,连连说:“王后若是上了战场,受了风霜,别人看得,本王可是看不得!今日叫你来,一是通知你此事,二是国运之战但凡开始就绝对没有回头路了。但凡宫内异动,王后都要多用心,防止被小人钻了空子。”
王后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遂神色凝重的点头同意。
第二日,楚国朝堂,从来没有上朝的王守文这个统领全国兵马的大将军参加了。一直传言要被立为储君的大王子熊商也来了,还有一些名动天下的军事将领也都来了……
心思灵动的大臣立即明白,今天的朝会绝对有大事发生。果然,朝堂一开始就与往日不同。询问大臣有没有奏折上报的流程直接跳过去了。公公喊道:“大王有令!非国运大事,按流程由各部逐级审批上报即可。今日朝会,大王有旨意颁布,请各位大臣坐下听宣。”
这下实锤了。因为以前朝会哪里有坐着的啊?这直接说明今日朝会时间会很长,其次都是大事要宣读。
这次宣读大王旨意的公公有三个。每人前边都放了一摞旨意卷轴。大公公的第一道旨意就震惊了全场,他说:“大王有令,今,有熊氏,商,文才武德兼备,上敬天地下顺尊长,熟悉民生……特立为,大楚国储君!位列东宫行走!”
朝堂下一阵喧哗。太突然了!虽然大家都有这个思想准备,但是好多大臣还准备推举三王子四王子呢,这一下就都没戏了,或者再想运作,难度跟窜天猴一样增加了。
宣读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全国正规军八十万,于一个月内全部集结在大名行省进行训练,统归全国兵马大将军王守文直接节制,所有的统兵将校升迁任命全部由大将军王守文节制。
第三件事情就是第二件事情的补充了,那就是各级官府扩充府兵、城防兵若干,增强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各地官府由平时的基础运营转为战时机制。
第四件事则是宣布整个大楚国境内实行军管,剿灭境内各种匪患,灭绝境内所有盗抢犯罪,增加法律管理力度,降低奢靡消费制度等等一系列辅助规定……
第五件事则非常繁琐,是各级官员进行调整的命令。这命令牵扯到朝堂众人的就当场宣读了,牵扯不到他们的,就下发了王命继续落实。
第六件事则是追加了读书人的待遇,要求所有童生以上的文化人必须学习如何农耕作业的衡量、管理,如何计算村落城池的各种总量……总之就是培训大量的后勤管理人员,为了接收攻陷的城池做准备。
第七件事则是要求各地官府清点粮仓与武器库,做好相应的维护……
第八件、第九件、第十件……
一场朝会从上午开到了中午,大臣们简单在朝堂吃了午饭接着开……直到天色将暗,一群人等才纷纷各就各位忙碌去了。
386章:新军出发
当晚,楚王再次给王守文等人宴席送行,并送上了祝愿。王守文握着熊良夫的手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第二日一早,熊商跟着王守文,带着除了守卫国都的三万兵马朝着大名行省进发了。一路上,王守文一边指挥行军,一边在行军途中教导大军进行行进中的变队。他们将铠甲等重武器都放在后边的辎重营中,属于半轻装简行了。
士兵们都知道这位可是带着三千府兵、城防兵、民夫就干掉了三万精锐赵军的主儿,对方至死都还没摸到人家一座中等城池的墙沿呢,据说这位大将军还有好多布置都没用的上,所以士卒跟军官们都很是由心的听从他的指挥。
王守文练兵从来不搞疲劳练兵。就算是跑步快速行军,他也是让部队跑一阵慢走一阵,这样能快速恢复士兵的体力,又能保持快速提升行军速度、锻炼士兵耐力的效果。
他打乱了大部分兵阵的序列,对整个军阵的士卒进行了重组。除了保留少量的盾牌兵、长枪兵的阵列外,其他士卒都根据原来的战法进行了重组。他讲究的是配合、多兵种、小阵法作战。
他编制了大量的五人小队,五人有盾有矛有刀有弓箭手还有一个拿着渔网。这些五人小队即使弓箭手都要求总是不停地奔跑着转动着作战,并且两支五人小队还可以即时合并成十人小队,十人合并二十人小队……
走走停停半个月,这支三万人的队伍来到了大名行省专设的军队集中大营。大营早已在马隆祥行省长的安排下建好了。尹龙泉将军火线又被提拔为大将,独领一军跟着王守文一起练兵。王守文将练好的三万兵马散了下去,很快带动了其他部队的学习热潮。没办法啊,本来还有很多将领跟士卒不信新战法的,但是经过三轮的战场演习,他们那些中规中矩的作战方式都被人家新军打的稀里哗啦惨败啊,所以都只能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个大将军的编排了。此时王守文的大儿子王志远也十三岁了,他很有当兵的兴趣,于是在恳请了父亲的同意后,来到中军,跟在父亲手下进行观摩学习。储君熊商如今都四十二岁了,但是看到这个颇有其父气质的小子很喜欢,两人就经常腻在一起习练武艺、沙盘推演。
二十五天后,各路大军都提前来到了大营,王守文召开了将校级以上军官大会。大会中,他浅显讲述了自己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又讲解了战略眼光与战术安排的灵活性,还讲解了大兵团作战的窍门。同时对于军队大兵团作战的指挥系统做了灵活性的改革,统一了军官们的思想,开展了大规模的融合训练。
八十万大军,经过了一个月的重组训练,再也没了原来各种“虎贲营”啥的番号,统一更名为:“大楚新军一军、二军、三军……”每军编制一万人,十军为一部,统称集团军。这样就设置了七个集团军一个中路军。
距离大楚国君开会两个月后,新军整合完毕,训练完毕,各级军官对于新式战法都有了新的理解后,王守文令旗一挥,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朝着赵国旁边的魏国杀了过去……
大楚国新军重兵集结在赵国的边境线,赵国上下倍感慌张。他们可是亲自领教过王守文的能力的,战后将战俘赎回来后经过沙盘推演才知道,合着人家还没断你的水,内部瓮城陷阱还没来得及用,只是王大将军为了避免自己那边更大的伤亡才亲自出手收拾了自己……如果当初王大将军不出手,赵军这边按照既定战略战术打下去,也会是必败无疑,只是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有多有少而已。所以赵国这边很慌张,立即派遣了两路外交人员,一路奔赴大楚国都与楚王求饶,一路直接奔赴王守文的前军进行洽谈。
王守文这里派遣了大量的斥候,购买了大量的魏国情报,正按计划行进呢,赵国使者就来了。此人来之前还想着说些场面话吓唬吓唬那个传说中的大将军呢,结果一个见面,他就被这个王圣尊(他们都不知道王守文已经是神尊修为了)的气势给震慑住了,连忙伏地告饶,只说愿意割地赔款保和平。
王守文让使者起身,告诉他,让他回复赵王。自己将一个月内全部推平魏国,三个月内灭宋、燕、赵。若是赵王不想战场上见,那么请赵王举国投降,自己必然保赵王一脉平安富足。
使者没想到自己这一趟居然是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口中悲悲戚戚的无法应承,只得回了赵国国都回禀赵王。赵国国君一听惊立当场,众多大将纷纷请战。但是赵国大司马说了一句:“大王且慢,诸将军且慢!”
朝堂众人看着大司马。大司马说:“我赵国现在拥有控弦之士百万,但是魏国也如我国实力相当。且魏国步兵天下无双这是公认的。历来传承一点,楚军战力疲弱,为何这王大将军扬言月内平推,记住,他说的是平推而不是战胜!他说月内平推魏国,三月内也就是再用两个月再下三国!如此言语只有两个情况:一,这位大将军不懂兵,夸夸其谈而已;二,此人有必胜之心!”
这么一说,这些将领都不吭气了。可不是吗,你说一个带领两千来号人全灭了你三万骑兵精锐的人不会打仗不懂兵吗?可是他们八十万人对阵人家本土超过百万,临时再征召都能凑起来几百万军队的魏国,还说一个月平推……就是魏国那么大地盘,一个月你跑都跑不过来,如何做得到?太矛盾了。大将军们都陷入了沉思。
大司马又说了:“目前我方有三种选择放在面前:一、投降;”朝堂一阵喧哗。大司马接着说:“二、派遣精兵予以援助魏国,与魏国合兵共同抵抗楚国;三、选择壁上观。若是楚国不能一个月内灭了魏国,那么我等直接发重兵攻打楚国腹地,必然能在楚魏两国双双疲惫之时获得重大军事效果。既能解了魏国之困,又能打消楚国的扩张野心。各位看呢?”
旁边有位将军摸摸鼻子问道:“我们为何不现在就出兵打楚国呢?”
大司马还没回答呢,一边的大将军一个大逼斗就抽了过去:“你个混小子,让你平时多看看兵法,你却总是搬弄石墩耍大枪!我们现在出发,人家楚兵还没走多远呢,你想让他们先跟我们打一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