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你这是早有预谋?
杨厂长同样意外,他没料到来做谭家菜的何雨柱竟端出了川菜:大导,我也是头回见他做川菜。
那正好一起品鉴。大导语气带着几分深意,看看这位小师傅的火候掌握得如何。
餐桌前,大导指着麻婆豆腐说:先尝尝这个,最考验功夫。
豆腐入口的瞬间,大导眼睛一亮:夫人你快试试,多少年没吃到这么正宗的味道了。
大导夫人细细品味后赞叹:这麻辣鲜香,滑嫩爽口,真是绝了!
杨厂长等人尝过后也连连称赞。
这时秘书又端上回锅肉,大导笑着说:我打赌下一道准是东坡肉。
众人纷纷表示不信,杨厂长摊手:我真不知道他会做什么菜。
毕竟他是谭家菜的传人。
看吧,大导一直都和我们在一起。
怎么可能预知下一道菜呢!
就是,你也没点过菜!
大导胸有成竹地说:
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话音刚落,秘书端着菜走进来。
众人一看,
竟是东坡肉。
大家纷纷赞叹:
大导太厉害了,您怎么猜到是东坡肉?
对啊大导!
您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您点的菜?
大导没有回答,而是问秘书:
孙秘书,菜都上完了吗?
孙秘书摇头:
还没,何师傅说还有三道菜。
大导有些意外:
还有三道菜?
孙秘书点头确认:
是的,何师傅是这么说的。
大导有些疑惑,川菜应该就这几道才对。
转念想到何雨柱还会其他菜系,也就明白了。
若只是专做川菜的厨师,菜单到此就该结束了。
不多时,孙秘书又端上菜肴。
大导夫人惊讶道:
什锦冬瓜帽,粤菜!老杨,是你安排的吗?
杨厂长一愣:
嫂子,我安排什么了?
大导对夫人说:
这里没人知道你是广东人,我也没有透露。
我还以为是你特意嘱咐的。
夫人好奇地问:
我的口音很明显吗?
众人连忙摇头:
完全听不出来。
接连上了豉汁蒸排骨和雄鹰展翅后,
孙秘书宣布:
各位大导,菜已经上齐了。
大导吩咐:
孙秘书,请把何师傅叫来一趟。
孙秘书来到食堂时,
何雨柱已收拾好厨房,
换好衣服,
正细心地整理他那套系统特制的厨具。
这些珍贵的工具可不能丢失,
否则就再难寻到同样的了。
见何雨柱准备离开,
孙秘书急忙喊住:
何师傅请留步!您这是要去哪?
何雨柱笑道:
菜都做完了,
我想着也该回去了。
孙秘书忙说:
现在还不能走,
大导要见您。
何雨柱心里暗喜,
却故作惊讶:
见我?一个厨子?
孙秘书笑着说:
快走吧,
别让大导久等。
来到餐厅,
杨厂长自豪地介绍:
这位就是我们轧钢厂的食堂主任何雨柱。
众人没想到杨厂长动作这么快,
已经给了何雨柱主任职位。
何雨柱微微欠身致意。
大导问道:
何雨柱同志,
你怎么不说话?
何雨柱恭敬地回答:
其他人纷纷笑起来。
杨厂长道:何主任,大导问什么你如实回答就行。
何雨柱点头应下。
大导问:怎么想到做川菜的?
厨房里的调料和食材大多是川菜用的,粤菜材料也有但不多,其他菜系的更少。
我就做了川菜和粤菜,物尽其用。何雨柱答得实在。
大导笑着问:你是食堂主任?
是,我也是厨子出身,主要工作就是给大伙儿做饭。何雨柱朴实的回答让众人颇有好感。除了做饭还做什么?大导继续问。有空就看书学习。
后厨忙过饭点就闲了,正好多学点东西。
都学些什么?
能找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哪还挑得了。这回答让在场的人都暗自点头。
大导又问:川菜是跟谁学的?
偷师的。何雨柱有点不好意思,看别的师傅做菜,琢磨他们的手法,再自己慢慢改进。
要是味道不好,我这就去重做。
不用,挺好吃。大导摆手,小何要不要一起吃点?
这...不合适吧?我就是个厨子...
有什么不合适!咱们都是工人阶级。大导笑着说,我们是为工农服务的,没那么多讲究。
其他人也连声附和。
何雨柱没想到大导们这么在意阶级问题,笑了笑:那我就不客气了。
大导越看这个谦虚踏实的年轻人越喜欢,想起杨厂长说过的那些事,更生赏识之心。爱学习是好事,我正好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您问。何雨柱坐正身子。你在轧钢厂工作,说说看厂里现在应该怎么改进?这个问题出乎所有人意料,杨厂长心里直打鼓,不知大导有何深意。
杨厂长心里暗自琢磨着晋升的事,但始终没有吭声,更没有对何雨柱使眼色。
何雨柱听到大导的话,先是一愣,随即笑着回应:大导,您也太抬举我了。
我不过是个厨子,现在也就当个食堂主任。
既然您问起,我就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首先,轧钢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模具,工作内容比较单一。
咱们厂有一万多人,将近两万名工人,可大家都在做什么?全都在完成上级安排的197任务。
我觉得这些工人里肯定有其他领域的人才。
国家要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所以我建议设立一个小型实验室,用来试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升技术水平。
如果有条件的话,轧钢厂还应该建立自己的材料实验室。
何雨柱语气坚定地补充道:钢铁产业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眼前一亮,有人忍不住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何雨柱解释道:目前我们的钢铁生产都是基于前人的技术,而我所说的,是指我在锻钢过程中多次目睹的错误——那些被判定为不合格的钢材最终只能报废。
但那些钢材真的没用吗?也许它们在某个我们尚未开发的领域恰恰适用。
很多时候并不是失败,而是暂时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可惜大多数人没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半途而废。
说到这里,他举例道:我就曾从那些的钢材中发现了一种铸铁材料,并参照国外的散热器技术研发出了暖气。
如今在我的房间里,即便是寒冬也能像夏天一样温暖,而且耗煤量一点儿也没增加。
大导默默记下了这个词,接着问道:你说得很好,那第二点呢?
何雨柱点点头:第二点是关于工人的生活问题。
虽然工人和农民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但他们的基本生活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吃穿住行,样样都需要解决。
如果工人和农民整天为一日三餐发愁,哪还有精力提升自己?只有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了,才有时间学习新知识。
他强调道:知识丰富了,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发展!
大导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但要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何雨柱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先让一部分头脑灵活的人吃饱,让他们专注于技术研发。
等他们取得突破后,再带动其他人改善生活!
说完这话,他自己都觉得在这个年代提这样的主意有些不合时宜。
然而,大导听后却眼前一亮。
如果这个制度有效,可以先小范围试行,再逐步推广。
这样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影响。
何雨柱的话让大导颇感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大导没有继续追问,因为他明白在这种场合不便让何雨柱多说。老杨,你手下真是人才辈出啊。大导笑道,让这么优秀的人才只当食堂主任未免太屈才了。
杨厂长连忙解释:何主任是刚提拔上来的,现在负责采购工作。
回去后一定给他安排更重要的任务。
大导点点头,转而问何雨柱:你的厨艺很精湛,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品尝到?
能得到您的认可是我的荣幸。何雨柱微笑回应,只要不影响工人用餐,我随时可以为您效劳。
杨厂长插话道:何主任,你这......
大导抬手示意:何师傅的工作本职就是保证工人伙食。
我不过是作为朋友邀请他下厨。
这种不忘本职的同志很难得。
何雨柱感谢道:多谢大导理解。
工作之余我很乐意效劳。
用餐时,在场其他大导都暗自思量:原来厨艺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饭后,大导吩咐秘书:天色不早了,用我的车送何师傅回去。又对夫人说:给何师傅带些家里的食材。
何雨柱推辞道:不必麻烦大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