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别难过。韩春明取出食盒摆在桌上,这是师父给准备的,咱们三个吃。看到白米饭和菜肴,韩春燕惊呼:这哪是剩饭?现在多少人都在啃草根呢!
韩春明轻声道:我在师父那儿吃过了。
这事千万别让大哥他们知道,免得糟蹋师父心意。韩春燕气得直跺脚:都是没良心的白眼狼!
妈放心,有我在饿不着您。韩春明安慰着母亲,明天还能想别的办法。
韩春明打断母亲的话:
妈,师父家的难处我都明白。
现在我还帮不上忙,只能先受着师父的恩情。
等以后有能力了,我一定好好报答。
看着最懂事的小儿子,韩母欣慰地点点头,继续吃饭。
韩春明则按照师父的要求去学习了。
第二天,何雨水去上学后,何雨柱刚到工厂就被杨厂长叫住:
粮食的事有消息了吗?
哪能这么快。何雨柱摇头,至少要等他们安顿下来。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春耕问题。
大家都在找吃的,田地都荒着。
这个问题要尽快向上反映,不然明年真要闹 了。
杨厂长很快领会何雨柱是在给他表现的机会,毕竟这位年轻副厂长的功劳已经够多了。是我太着急了,这就去找大导汇报。
何雨柱笑着说:您是我的伯乐,这些本就在您的考虑范围内。
杨厂长走后,后勤部的副部长向何雨柱诉苦:
要不是您弄来的猪肉,食堂都快开不了伙了。
何雨柱叹道:这批猪肉也是他们在消耗存粮,饲料快见底了,往后供应怕是更难。
后勤部的副部长焦急地询问道:
这下可怎么办才好?
何雨柱无奈地摊手:
我要是知道解决办法,还用在这儿发愁吗?
后勤部副部长顿时意识到,若物资供应真的断绝,轧钢厂必然陷入瘫痪。
何雨柱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
放心吧,国家不会让轧钢厂停摆的,先静待消息。
巡视食堂时,除了马华外,每个人都愁眉不展。
何雨柱提醒众人:
大家再坚持坚持,下个月领到口粮一定要精打细算,可不能再像这个月这样挥霍了。
吃过苦头的工人们纷纷点头应和。
见状,何雨柱叹了口气,转身走向实验室。
中午抽空给老太太做完饭后,他又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
傍晚归家时,恰遇娄晓娥与冉秋叶结伴而来。吃过了吗?何雨柱问道。
娄晓娥摇摇头:父母已经离京,我暂住大伯家,他们存粮也不多了。
冉秋叶轻声说:我家情况稍好,但也不敢多吃,每天都得精打细算。
问及娄晓娥父母去向时,她答道:他们已安全抵达,等安顿好后就会派人接我过去,这一走不知何时能回。
冉秋叶闻言惊呼:你要离开?
家里情况特殊,父母决定去国外发展。娄晓娥解释道,见冉秋叶面露忧色,便压低声音支招:傻丫头,你也可以找个帮手啊。
他那个女朋友,你不妨去结交看看......
冉秋叶想到某些经历,红着脸连连点头:这主意好!我可不想年纪轻轻就......
何雨柱听得直扶额:有这么夸张吗?
两位姑娘异口同声:当然有!
娄晓娥嗔道:你跟头蛮牛似的!
冉秋叶立刻附和:就是!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数落着何雨柱。
何雨柱咧嘴一笑,心里满是得意——这才叫真男人!他摆摆手打断二人:
“不进屋说?”
听到这话,两人顿时红了脸。
既紧张又期待,最后还是低着头跟他进了屋。
次日清晨,何雨柱神清气爽地起床时,发现两人还在酣睡。
看着她们疲惫的睡颜,他做好早餐便悄悄出门。
一周后的夜晚,娄晓娥强撑着困意靠在何雨柱肩头:“柱子哥,明天我得走了...这些天多亏有你和秋叶妹妹。”
“你爸妈来接?”
何雨柱拨弄着她的发梢。
娄晓娥轻轻摇头:“他们来信说那边安顿好了。”
“这一走,再见就难了。”
何雨柱叹了口气。
娄晓娥突然抓住他的衣襟:“要是...要是我不回来,你能去找我吗?”
“当然!”
何雨柱不假思索地应下,“只要有机会,我翻山越海也去见你。”
眼泪顿时浸湿了他胸前衣裳。
娄晓娥整个人缠上来哽咽道:“我舍不得你...”
“乖,总会有办法的。”
他轻拍着颤抖的脊背,“说不定哪天政策松了,我接你回家。”
送走娄晓娥后,院里只剩冉秋叶。
平日大方的姑娘此刻耳根通红,被何雨柱揽住时慌忙讨饶:“让我缓两天嘛...”
“就想抱抱你。”
他把脸埋在她发间闷声道。
感受到他的低落,冉秋叶乖乖靠在他怀里。我去厂里转一圈就回。”
何雨柱起身时嘱咐道,“你好好歇着。”
“请过假了,明天才有课。”
她揉着酸痛的腰点头。
轧钢厂办公室里,杨厂长拦住要走的何雨柱:“拖拉机技术推广的事批下来了,大导要求全国投产救粮荒。”
何雨柱正了正脸色:“早该这么办了。”
柱子,我知道你支持这个方案,但技术总工程师必须是你的,接下来就要辛苦你了。
你得带队跑遍全国各地,指导各地建厂事宜,留下必要的技术人员和资料......然后继续赶往下一站。
杨厂长语重心长地说。
何雨柱立即回应:等等,这是谁想的办法?我倒无所谓,可这样一年才能建成几个厂子啊!
我明白,杨厂长叹道,但实在别无选择,只有你掌握全套技术,其他人都不行。
这好办,何雨柱提议,从上面抽调些有基础的人手,最好是部队技术员,由我来培训。
合格后就把他们分派出去。
同时提前将建筑图纸和零部件发往各地,能就地生产的就地解决,不能的就从京都调运。
等培训结束,各地建设也基本就绪,再派技术员实地指导。
遇到难题可以电话联系,实在解决不了我再出马。
这样不是更省时高效么?
杨厂长犹豫地问:柱子,拖拉机是你的发明,真舍得这样毫无保留地传授出去?
何雨柱闻言一怔,随即苦笑道:是我的发明不假,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只要他们能学会,几十人几百人都行。
掌握技术的人越多,国家就越强大!
这时大导爽朗的笑声传来:哈哈哈,老杨,我说什么来着?柱子绝对不会介意的。
你担心他会难过,现在看到了吧?
杨厂长惭愧地说:是我小人之心了,柱子,对不住。
何雨柱顿时明白这是一场考验,连忙说:厂长千万别这么说,您是为我好,该我谢谢您才是!
大导欣慰地说:看看,我就说柱子不但不会责怪,反而会感谢吧!
杨厂长感叹:还是大导慧眼识人啊!
何雨柱问:这么说,我的方案大导也认可?
杨厂长点头:大导和你想的一样,所以我特地来征求你的意见。
那就按大导的意思办,何雨柱果断道,尽快招人培训,不能再耽误农时了!
大导神色凝重:今年春耕是赶不上了。
粮食危机来得突然,为防泄密引发动荡,我也是刚获悉实情。
但只要立即行动,还能赶上秋播和明年的春耕。
目前国库存粮虽然紧张,但支撑到明年不成问题。
你的拖拉机是目前唯一能量产的型号,其他厂还在研发阶段......
何雨柱点头同意:
行,那就定下周一吧,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大导摆摆手:
明天太仓促了,一周后准备更充分些。
听到这个安排,何雨柱表示理解:
下周一开课正合适,我也能暂时放下手头的研究。
大导饶有兴趣地问:
最近又有什么新成果?
何雨柱略作思考回答:
第二代计算机、无线通讯、彩色显示、喷墨打印、空调研发、钢化玻璃,还有特效感冒药和消炎药,另外还有些 方面的突破。
大导惊讶道:
这么多项目同时进行?
何雨柱继续解释:
等晴雪把实验材料备齐,就能展开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研究。
太阳能发电和信息技术的理论框架已经有了,目前主要是材料限制。
虽然团队规模有限,但只要试验成功,后续的产业化可以交给国家专业人才来完善。
我的重点是填补技术空白,所以这些成果都停留在基础阶段,不过其中不少技术在海外也属首创。
大导不禁感叹:
这些突破居然都是无心之举?
何雨柱明确表态:
粮食增产才是重中之重,其他技术资料我会抽空整理上交。
大导拍板决定:
那就这么定了。
特批你一周休假,下周正式开工。
临走时杨厂长和大导亲自相送。
看着何雨柱远去的背影,大导对老战友说:
早说过柱子靠得住。
杨厂长无奈笑道:
我倒希望他有些私心,这样我也好平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