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话我爱听!我自己的兵我不护着,谁还肯替我卖命?”
何雨柱没插话,大导接着说:
“听说你还有其他计划?”
何雨柱点点头:
“研究拖拉机的时候,加上您送来的电池,我琢磨出了小轿车的制造技术。
最近看了些资料,发现其他国家都能造轿车了,咱们现在还只是仿制, 动机都得进口。
我没见过国外汽车,就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了一套方案,但能不能成还得试验。”
大导盯着他问:
“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成功了又怎么打算?”
何雨柱不假思索道:
“失败就继续改进,直到成功为止。
要是真成了,我会把技术献给国家,至于建厂还是当技术储备,都由国家决定。”
大导饶有兴趣地问:
“你就没点私心?这可是你的心血。”
何雨柱坦然道:
“说一点没有那是假话。
要是现在国家像西方国家那么富裕,我肯定拿它赚钱享福。
但眼下列强环伺,谁都想踩我们一脚。
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我懂——前辈们流血牺牲才换来太平,就像我们大院的老太太,儿子儿媳都为国捐躯,连孙子都下落不明。
她难道不痛吗?可她觉得值!看着国家一天天变好,她就能挺直腰杆告诉地下的亲人:你们的命没白丢!我家虽没这样的烈士,但这份爱国心是一样的。”
我们的国家还像刚学会说话的婴儿一样稚嫩。
作为这个国家的父母,我们若都不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等到我们老去的那天,难道能指望一个婴孩来保护我们吗?
不能。
正因如此,我必须将发明奉献给国家。
唯有国家强盛了,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好。
说实话,谁不向往好日子?我也想。
但人终究是群居的,如果只有我一人享福,其他人却在受苦,这与旧社会有何区别?
新时代里,虽不可能人人富足,但至少要让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
所以不论现在还是将来的发明,我都会献给国家。
虽然不舍,但既然人人都能付出,我又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拒绝呢?
听罢何雨柱的话,大导赞许地点头:说得好!我原以为你会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没想到这么实在。
何雨柱笑道:我也是普通人,不是圣人。
但读过书就懂得大是大非。
既然上天赋予我发明的才能,就不能浪费。
就像那些神秘的肉类采购,明知会惹来非议,我仍坚持研究拖拉机。
等百姓粮食充足了,家家都能养殖,大家就都不缺肉吃了。
虽然这点产量对个人来说很大,但对十几万工人仅是打牙祭,可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大导欣慰道:你有这样的觉悟我就放心了。
你写的方案我再看看,你先去准备饭菜吧。
何雨柱离开后,大导对秘书吩咐:孙秘书,守住门口,别让任何人进来。
随后他走进内室,问一位中年人:怎么样?
中年人颔首:是可造之才,懂得取舍,明辨是非,在大义面前能克制私欲。
这样的人越多,国家崛起就越快。
大导递上何雨柱的方案:那你再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
中年人仔细阅读后赞叹:妙极了!这个何雨柱真是难得的人才。
年轻毕竟是年轻,许多问题尚未考虑周全,比如设备损坏后的维修问题,无法维修时如何返厂。
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乡下加油的困难、油料的来源与控制,这些都需要完善。
不过他能关注到环境问题,已经十分难得。
大导微微颔首:“嗯,不错,就是经验稍显不足,历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中年人对此表示认同:“确实,他今年才25岁,过年才26岁,能做到这一步,同龄人中无人能及。
更何况他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全靠自学达到这个水平,堪称天才中的天才。
希望这段经历能让他更进一步。”
大导再次点头:“我也这么想。”
中年人好奇地问:“听您的意思,似乎有意培养他接替您的位置?”
大导坦然回应:“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确实有这个打算,就看他是否愿意了。”
此时,厨房里的何雨柱正专注处理食材,准备为大导烹制一桌佳肴。
他并未察觉有人在暗中观察自己,因为他觉得这里足够安全,无需刻意防备。
另一边,慕晴雪下楼时遇到了孙秘书。
她明白,只有当姨夫处理重要事务时,才会让孙秘书守在门外。
她轻声请求:“孙秘书,麻烦转告我姨夫,我有事找他。”
孙秘书略显为难:“ ,大导正在谈事,现在不便见客。”
这时,大导的声音从屋内传来:“让晴雪进来吧。”
进门后,大导对孙秘书说:“以后叫她慕晴雪同志,或者直接喊晴雪也行。
我们这儿不兴‘ ’这种称呼。”
慕晴雪附和道:“孙大哥,叫我晴雪就好,如果不习惯,喊我慕晴雪同志也行。”
孙秘书点点头:“明白了,慕…慕晴雪同志。”
大导转而询问:“晴雪,有什么事?”
慕晴雪递上一份清单:“姨夫,这是何副厂长交给我的采购任务,数量太大,我需要您的介绍信才能完成采购。”
大导浏览了一遍清单,有些疑惑:“我也不清楚这些东西的具体用途。
介绍信我会开给你,尽快采购回来,我倒要看看他的轿车设计里为什么会有二极管。”
慕晴雪回答:“我也是学机械的,清单上大部分是轿车零部件,但有些确实与车辆无关。”
大导问:“还有其他事吗?”
慕晴雪摇头:“没有了。”
大导瞥了眼时间,说道:
差不多了,既然没别的事,去瞧瞧柱子那边进展如何,该开饭了!我饭后还有安排。
孙秘书应声点头:好的,我这就过去看看。
他快步走向厨房,找到何雨柱:何师傅,大导问能否开席了?
何雨柱擦了擦手:这几道菜可以先上,剩下的很快就好。
待最后一道菜出锅,何雨柱对孙秘书道:家里老太太等着吃饭,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回了。
孙秘书提议:需要派车送您吗?
不必,我骑车来的。何雨柱指了指门外的自行车。
餐桌上,大导听完孙秘书汇报,叮嘱道:转告柱子,有事随时来找我,让晴雪带话也行。
暗处走出一位中年男子,大导笑道:老李,今天你可有口福,尝尝这位何师傅的手艺。
被称为李叔叔的男子朗声笑道:早听你念叨,今儿总算能一饱口福。
慕晴雪乖巧地打招呼:李叔叔好。虽疑惑这位鲜少露面的长辈为何突然出现,但识趣地没有多问。
四合院门前,何雨柱正巧遇见许大茂。
对方一反常态地躬身问候:何副厂长回来啦!
何雨柱单脚撑地,挑眉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咱们许放映员这般客气。
许大茂堆着笑:从前是我不懂事。
听说您最近在厂里的作为,实在佩服得很!
何雨柱心中警铃大作——这厮素来睚眦必报,突然变脸必有蹊跷。
面上却不动声色:街坊邻居的,在外头不用这么拘礼。
您说的是!许大茂搓着手,上次下乡带回只肥公鸡,一会儿给您送去赔个不是。
车轮碾过青石板,何雨柱想起初来时的两只母鸡 ,眼底泛起冷意。
如今的他,早不是那只能打动的了。既然知道我的故事,还不清楚我是干什么的吗?
第151节
好了,不必这样,我不缺吃的。
你这份心意我领了,态度不错。
那只大公鸡你留着自己吃吧,快过年了,给家里添道好菜。
许大茂在厂里听说何雨柱为工人采购年货的事——猪肉、羊肉、鸡蛋堆积如山。
这可不是普通人能搞到的。
他常年下乡,最清楚这些在乡下都是稀罕物。
更惊人的是每天稳定供应十几个工厂五万斤猪肉,这份能耐全城独一份。
虽说不是何雨柱亲手养的猪,但能弄来就是真本事。
更让人意外的是拖拉机项目居然也是何雨柱一手促成。
认识二十多年的老熟人许大茂最了解何雨柱,正因如此才格外震惊。
全厂都传遍了,他从难以置信到心服口服——一个厨子不看菜谱改研究拖拉机,还真让他搞成了。
这些年大家都叫他傻柱,如今看来傻的竟是自己,这何雨柱藏得实在太深。
这种人要么别招惹,要惹就必须一击致命。
后来许大茂打听到前二大爷刘海中的事——何雨柱压根没动手,那些吃过他肉的工友就自发整治刘海中,现在刘海忠在轧钢厂举步维艰。
于是许大茂彻底转了性,如今见到何雨柱就拼命奉承,生怕当年那些过节被人翻旧账。
何雨柱看穿却懒得计较:往后安分点,以前的事就算了。
我去给老太太做饭。说完转身就走。
望着远去的背影,许大茂呆立原地。
一大妈过来劝道:看看二大爷的下场,那些帮柱子出气的人家,柱子自己都不知道呢。
怪了,他从前睚眦必报,如今怎么......
从前不狠点早被你们欺负死了。一大妈学着老伴的语气,现在人家是副厂长,工资高地位稳,格局自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