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重新滚动起来,孙娇娇抱着布袋子,鼻子还能闻到大鹅那若有若无的肉腥味。
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咋不拿活的回来?活的能多养两天,杀了多可惜,万一吃不完……”
话没说完,她自己先住了口,这年头谁家能天天吃肉?
就算是活鹅,拿回去也未必舍得养,说不定当天就得杀了分着吃。
可她还是觉得,活物总比死的实在。
陈志远听出她语气里的疑惑,脚下蹬车的节奏没乱,声音放得平和。
“本来是想拿活的,可朋友说路远,活鹅一路上要叫唤,万一被人听见了不好。
现在这年景不比从前,露富容易惹麻烦,他就先帮咱杀了处理干净,省得路上出岔子。”
怕惹麻烦倒是真的。
这大鹅要是活的,一路上“嘎嘎”叫,保不齐会引来旁人的眼热,到时候解释不清,反而给孙家添乱。
孙娇娇没再追问,只是把布袋子抱得更紧了。
她想起自己出嫁前,娘偷偷塞给她一个银镯子,说让她留着应急。
当时娘也是这么说:“财不露白,到了婆家要懂事。”志远哥这话,倒是跟娘的嘱咐对上了。
风好像小了点,太阳慢慢从云层里钻出来,洒在土路上,泛着淡淡的光。
二人终于到了大坪坝。差不多到孙家院门口,就看见孙母正站在门口张望。
看见他们俩,老远就挥起了手。“可算来了!”孙母快步迎上来。
她先拉着孙娇娇的手上下打量,又看向陈志远手里的布口袋,“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应该的,给娘和爹带点东西。”陈志远笑着从身上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纸包递过去,里面的水果糖隔着纸都能闻到甜香。
这话刚落,就听见一阵清脆的叫喊声,几个孩子从院门里冲了出来。
最大的侄子建国跑在最前面,一口一个“姑姑”“姑父”地叫着。
小丫头四月还伸手去扯孙娇娇的衣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陈志远手里的布口袋。
“慢点跑,别摔着!”孙娇娇笑着蹲下身,摸了摸四月的头,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糖,给他们都分了一颗。
四月她们几个小的攥着糖,乐滋滋地跑到一边去了,建国和富国则围着陈志远,好奇地问东问西。
“姑父,你给我们带啥好吃的了?”建国手里握着糖,仰着脖子,眼睛里满是期待。
陈志远笑着拍了拍他的头,“少不了你们的,先去屋里去。”
进了院门,就看见孙父正坐在屋檐下抽烟,看见他们来,连忙站起身,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志远来了,快进屋坐。”他招呼着,目光落在孙娇娇手里的布口袋上,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这年头能拎着这么沉的东西回门,可不是件容易事。
陈志远停好自行车,进了堂屋。
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孙大嫂正从灶房里出来,看见他们,脸上立刻堆起了笑,说话也不像往常那样阴阳怪气了。
“哟,娇娇和志远回来了,快进屋坐,我刚烧了热水。”
她热情地接过孙娇娇手里沉甸甸的布包,又给陈志远倒了杯热水,那殷勤的样子让孙娇娇都有些惊讶。
二嫂和三嫂也从屋里出来了,她们本就和孙娇娇关系好,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屋里满是说笑声。
“娇娇,跟娘进屋,娘有话跟你说。”孙母拉着孙娇娇的手,往里屋走。
孙娇娇回头看了陈志远一眼,见他正和爹还有大哥说话,便跟着娘进了屋。
里屋的光线有些暗,孙母拉着孙娇娇坐在炕沿上,伸手摸了摸她的衣服,又摸了摸她的脸。
轻声问:“在志远家里过得咋样?他娘对你好不好?志远没欺负你吧?”
孙娇娇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却笑着摇头:“娘,我过得好着呢。
婆婆对我可好了,昨天吃饭的时候,她一个劲地给我夹菜,志远哥也帮我夹。
昨天怕我累着,志远哥还烧了热水,让我泡了个热水澡,说是解乏。”
孙母听着,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可转念一想,又皱起了眉头:“热水澡?是不是我们之前看的那个在院子里的小屋子?”
“是呢,那天我们不是在门口看了嘛!里面有一个壁炉,外面还打了个灶。
把壁炉烧着洗澡房里面暖烘烘的,志远哥,还托人带了好几个浴桶回来呢。我们一家一个。”
孙母听她这么说,眉头瞬间舒展了。
“那就好,那就好。”孙母拉着孙娇娇的手,眼眶也有些湿润,“只要你过得好,娘就放心了。”
她从炕席底下摸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她攒了好久的几块钱,塞到孙娇娇手里,“拿着,自己留着花,家里日子不好过,你的压箱底没给你多少,是家里对不住你。”
孙娇娇推辞着,可孙母硬是把钱塞进了她的口袋里。
屋外,陈志远正和孙父说着话,孙父问起他家里的情况,陈志远捡着能说的话说。
这时,孙大嫂端着一盘炒花生出来,笑着说:“志远,尝尝你大哥炒的花生。”
陈志远拿起一颗剥开,放进嘴里,香得很。
他看了一眼院子,趁没人注意,悄悄把布口袋里的大鹅拎了出来,递给一旁的孙大哥。
“大哥,这是给家里带的一只鹅,中午炖了给孩子们解解馋。”
孙大哥一看那只大鹅,眼睛都直了,七八斤重的大鹅,在这年头可是稀罕物!
他连忙接过来,压低声音问:“志远,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
陈志远笑了笑,“托朋友弄的,家里人多,给孩子们补补。”孙大哥连忙把鹅拎进灶房。
孙大嫂看见,脸上的笑更殷勤了,连忙跟着进灶房帮忙。
屋里,孙娇娇和孙母说着贴心话,屋外,孩子们围着陈志远要糖吃。
孙父和陈志远聊着天,二嫂和三嫂在帮忙收拾屋子,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中午,炖鹅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孩子们围着灶台转,眼睛里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