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
白日的喧嚣与肃杀,终于在深沉如墨的夜色中渐渐沉淀下去。
桃花村如同一个疲惫却警惕的巨人,在群山环抱中静静呼吸。
寨墙上的火把在夜风中明灭不定,映照着巡逻民兵手中兵刃偶尔闪过的寒光。
村后山岗,视野开阔,可俯瞰大半个村庄和通往外界的那条蜿蜒土路。
这里是新设的暗哨点之一。
篝火噼啪作响,驱散着秋夜的寒意,也在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上跳跃闪烁。
林玥儿靠坐在一块平整的山石上,左腿伸直。
伤处依旧隐隐作痛,但已不影响行动。
她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无意识地拨弄着眼前的火堆,火星随着她的动作倏忽明灭。
楚凌霄坐在她对面的树桩上,长剑横于膝前,身姿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挺拔。
他望着山下那片在军管令下高效运转。
却又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静谧的村庄,目光复杂。
连续数日的高强度整训和布防,让他伤势恢复的速度慢了些,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重压。
“累了吧?” 林玥儿没有抬头,依旧拨弄着火堆。
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你伤还没好利索,其实不必非要来值这班夜哨。”
楚凌霄收回目光,看向火光映照下她沉静的侧脸。
跳跃的光影让她稚嫩的轮廓多了几分朦胧与……神秘。
“无妨。”他轻轻摇头,声音有些沙哑,“这点伤不算什么。倒是你,腿上的伤……”
“习惯了。”林玥儿打断他,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前世练武,受伤是家常便饭,胎穿异世,更是与伤痛为伴。这点痛楚,确实早已习惯。
一阵短暂的沉默,只有篝火燃烧的声音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巡逻脚步声。
“今天……谢谢你。” 楚凌霄忽然开口,打破了沉寂。
林玥儿拨弄火堆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他:“谢我什么?”
“谢你……信我。”楚凌霄的目光与她相遇,坦诚而郑重,“将民兵训练和防务全权交于我手。你可知,这无异于将桃花村的命脉,交到了一个外来者,一个……可能带来灾祸的人手中。”
林玥儿看着他,火光在她漆黑的眸子里跃动,仿佛两簇幽深的火焰。
“我信的不是你宁国公世子的身份,”她重新低下头,声音平静无波,“我信的是你楚凌霄这个人。信你在危难时没有独自逃命,信你愿意与村民一同血战,也信你……眼神里的东西。”
“眼神?”楚凌霄微微一怔。
“嗯。”林玥儿轻轻应了一声,“你看那些村民,看这片土地的眼神,里面有痛惜,有责任,有不甘……唯独没有权贵子弟的漠然与轻视。”
楚凌霄心头一震,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冷静得近乎冷酷的女孩,观察竟如此细致入微。
他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声音里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与自嘲。
“或许吧。”他望着跳动的火焰,眼神有些悠远,“我自幼长在国公府,见惯了京城的繁华,也看透了其下的腐朽。勋贵奢靡,结党营私;官员贪墨,盘剥百姓;边军糜烂,军备废弛……陛下……唉。”
他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但那份失望与忧虑,已表露无遗。
“我曾以为,熟读圣贤书,练就文武艺,便可上报君恩,下安黎庶。”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剑鞘,指节微微发白,“可入了朝,入了军,才发现……一个人力量何其微薄。你想做事,处处是掣肘;你想清廉,周围皆是污浊。如同陷入一张无形的大网,越是挣扎,缠得越紧。”
他的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无力感,那是理想撞上现实壁垒后的挫败与迷茫。
“这次边境军械案,我查到了一些线索,触及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于是,便有了这场千里追杀。”
他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弧度,“他们甚至不惜动用‘鸳鸯醉’这等龌龊之物,不仅要我的命,还要让我身败名裂。你说,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天下,还有救吗?”
他像是在问林玥儿,又像是在问自己。
林玥儿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回答。
她看着眼前这个身份尊贵却满怀忧思的青年,仿佛看到了前世历史上那些试图力挽狂澜却最终徒劳的悲情人物。
她拨弄了一下火堆,让火焰燃得更旺一些,驱散了周遭的寒意。
“我在一些……很古老的,不知名的杂书里看到过一些说法。”
她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或许,问题的根子,并不在于某几个人是忠是奸,也不在于皇帝是明是昏。”
楚凌霄抬起头,疑惑地看向她。
“书上说,一个王朝,如同一个人,有其生老病死。
立国之初,万象更新,制度高效,如朝阳初升。
承平日久,利益固化,土地兼并,阶层板结,财富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而绝大多数人挣扎求生。
此时的制度,已从助力变成了枷锁,维护的不再是天下安定,而是既得利益者的特权。”
她用的是“古书所见”的借口,阐述的却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周期律。
楚凌霄的眉头紧紧皱起,陷入了深思。
这些话,与他所学的圣贤之道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大逆不道,但细细品味,却又直指核心,让他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那……依古书所言,该如何破解?”
他忍不住追问,身体微微前倾。
林玥儿看了他一眼,继续用树枝在地上随意划着:“书上说,无非‘破’与‘立’二字。”
“破,是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篱,让财富、机会,甚至是……知识,能够流动起来。
比如,抑制土地兼并,清查隐田,让耕者有其田。
比如,改革科举,拓宽选才渠道,不让寒门永无出头之日。
比如,鼓励工商,开海通商,让财富活水来于四方,而非仅盘剥于内地农桑。”
她每说一句,楚凌霄的眼睛就更亮一分。
这些想法,有些与他父亲林清风的《变法十策》不谋而合,有些则更为大胆,更为……系统。
“那‘立’呢?”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立,是建立新的规则,保障‘破’之后的成果。”
林玥儿的声音沉稳而清晰,“立更为明晰、公正的律法,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立更为高效、廉洁的官僚体系,高薪养廉,严惩贪墨。
立普及基础的教育,开启民智,让百姓知荣辱,明是非,而非浑浑噩噩,任人驱使。
立强大的国防,但不是为了帝王私欲,而是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定与秩序。”
她顿了顿,总结道:“说到底,是让这天下,真正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而非一家一姓之私产。”
“天下为公……”楚凌霄喃喃自语,这四个字仿佛有着千钧之重,在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自幼接受的教育是忠君爱国,是君臣纲常。
而林玥儿这番话,却指向了一个更为宏大,也更为根本的命题——民本。
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在火光映照下,面容依旧稚嫩,眼神却深邃如渊的女孩。
她的话语,她的见识,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这真的是一个山村少女能有的眼界吗?
那些“古书”,究竟是什么?
但此刻,这些疑问都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灯,虽然遥远,却指明了方向。
月光悄然偏移,如水银般洒落在山岗上,勾勒出远处连绵起伏的黑色山峦,也温柔地笼罩着篝火旁的两人。
楚凌霄望着月光下林玥儿那沉静而专注的侧脸。
看着她眸中倒映的星火与月辉,心中那股激荡的情绪渐渐沉淀下来,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有欣赏,有震撼,有感激,还有一丝……他自己也未曾察觉的悸动。
他不由自主地放轻了声音,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宁静与美好,带着无限的感慨与向往,轻声道:
“若这天下……真能如你所言,该多好。”
林玥儿闻言,抬起头,迎上他复杂而真诚的目光。
她看到了他眼中的向往,也看到了那深藏的责任与沉重。
她微微弯起嘴角,回以一个清浅却无比坚定的笑容,声音在静谧的月夜下清晰可闻:
“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