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匹浸了墨的绸缎,悄无声息地漫过皇家女学的飞檐。姜瑶攥着那卷刚从苏夫子书房借来的《孙子兵法》,指尖在粗糙的书皮上反复摩挲,仿佛能透过泛黄的纸页,触到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锋芒。
方才离开时,苏夫子正临窗而立,月白色的襦裙被晚风拂起一角,像极了母亲诗集中那幅“清风卷素衣”的插画。姜瑶总觉得,这位鬓角已染霜色的女夫子身上,藏着太多与母亲相关的秘密——那些批注在诗集里的娟秀字迹,那句欲言又止的“你娘她……”,还有此刻捧在手中的兵书,都像一颗颗散落的珠子,等着她用时光的线串起。
“姜瑶!”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林薇抱着一件半旧的夹袄追了上来,额角还沾着点墨渍。“方才见你从苏夫子院里出来,脸色不太好,是挨训了?”她把夹袄往姜瑶怀里一塞,“夜里风凉,你那身单衣哪顶得住。”
姜瑶望着怀里带着体温的夹袄,鼻尖忽然有些发酸。入女学这半年,林薇总是这样,像春日里的暖阳,不动声色地驱散她周遭的寒意。她摇摇头,将兵书往袖中藏了藏:“不是训话,是苏夫子给了本书,让我好生研读。”
“哦?是什么书?”林薇好奇地凑过来,瞥见书脊上“孙子兵法”四个字,眼睛倏地睁大,“女学的姑娘们都在看《女诫》《内则》,苏夫子竟让你读这个?”
姜瑶想起苏夫子书房里的景象——墙上挂着一幅《万里江山图》,案头摆着青铜剑架,哪里像寻常闺阁女子的居所,倒比许多世家公子的书房更添几分英气。她轻声道:“苏夫子说,读书不止为明理,更要学会护己。”
林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压低声音:“方才我回宿舍,听见姜柔的丫鬟在跟人嚼舌根,说……说你今日在苏夫子面前告了她的状,才害得她被夫子罚抄《女诫》。”
姜瑶脚步一顿。午后那场抄袭风波,苏夫子明明未曾当众责罚姜柔,只让她“回去自省”,怎么传到姜柔耳中,倒成了自己告状?她指尖攥紧了书脊,骨节微微发白——原来姜柔不仅擅长栽赃,还精于颠倒黑白。
“别理她们。”林薇拉了拉她的衣袖,“姜柔那群人,就喜欢捕风捉影。你看沈清沅,前日被长公主之女刁难,不也一笑置之?”
姜瑶望着远处亮起灯火的宿舍区,那里有姜柔与贵女们的欢声笑语,也有像她和林薇这样,在角落里默默取暖的身影。她忽然明白苏夫子为何要借兵书给自己——若一味退让,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就像母亲诗集中写的那样:“忍字头上一把刀,刀刀割的是心苗。”
回到宿舍时,桌上摆着一碗温热的杏仁茶,是沈清沅让人送来的。碗底压着张字条,字迹清隽如松:“闻君今日遇烦心事,杏仁茶可安神。另,姜柔的丫鬟在洗衣房说你坏话,已被我打发去扫茅厕了。”
姜瑶端起茶碗,暖意顺着喉咙淌进心里。她忽然想,或许苏夫子说的“护锋之盾”,从来不止是兵法谋略,还有身边这些看似微弱,却足以燎原的星火。
夜渐深,宿舍里只剩下烛火跳动的声音。姜瑶借着烛光翻开《孙子兵法》,泛黄的纸页上,苏夫子用朱砂笔圈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个字。她想起午后苏夫子问的那句话:“若才华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该如何自处?”
当时她答“藏锋守拙,待时而动”,原以为这是最稳妥的法子。可此刻看着兵书上的批注,才恍然醒悟——真正的守拙,从不是任人欺凌,而是像深谷里的兰草,于无人处扎根,于风雨中挺立,待到来年春至,自有清香满谷。
她提笔在书页空白处写下母亲诗集中的句子:“莫叹尘泥掩芳华,东风一吹便着花。”笔尖落在“东风”二字上时,忽然想起今日解围小丫鬟时,苏夫子那记意味深长的目光——或许,属于自己的东风,早已悄然吹起。
窗外传来几声虫鸣,姜瑶放下笔,走到窗边。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织出一张银色的网,像极了侯府冷院里,她曾用树枝在地上练字的模样。那时她以为,能吃饱穿暖便是奢望;后来进了女学,才知天地远比侯府的高墙更广阔。
“姜瑶?你还没睡?”林薇揉着眼睛坐起来,“明日还要学《女诫》呢,周夫子的课可严了。”
姜瑶回头笑了笑,将兵书小心地放进枕下:“就睡了。”
躺下时,枕下的书硌着后脑勺,却让她莫名安心。她想起苏夫子最后说的那句话:“这书你慢慢看,有不懂的,随时来找我。”或许,母亲当年也曾坐在这间书房里,听苏夫子讲经论道;或许,那些藏在诗集中的批注,本就是母亲留给她的路标。
夜色渐浓,远处的更鼓声敲了三下。姜瑶在朦胧中仿佛看见,母亲站在海棠树下,笑着朝她招手。她想跑过去,却被一道无形的墙挡住——那是侯府的规矩,是嫡庶的鸿沟,是世俗的偏见。
但这一次,她没有像幼时那样哭泣。她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半块墨锭,那是刘妈塞给她的念想,也是她握笔前行的底气。墙再高,总有翻越的法子;路再远,只要一步一步走,总能抵达。
就像《孙子兵法》里说的:“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往后的路,她不要再做任人摆布的棋子,要做执棋的手。
烛火终于燃尽最后一寸,宿舍里陷入一片黑暗。姜瑶在黑暗中睁开眼,窗外的月光恰好落在她脸上,那双曾盛满怯懦的眼睛里,此刻正跳动着一点微光,像寒夜里的星,虽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姜柔的刁难,贵女的轻视,侯府的阴影,都还在前方等着她。但她不再是那个在冷院里抄经的庶女了——她有苏夫子的提点,有沈清沅与林薇的扶持,有母亲留下的诗集与勇气,还有这本沉甸甸的《孙子兵法》。
明日醒来,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她已备好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