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曾亲眼目睹过朝廷的几支精锐——前锋营、骁骑营、护军营之流,但与眼前这支铁血之师相比,简直判若云泥。
他所见过的官军,在这支雄师面前,连孩童嬉戏都称不上!
两者气势相差悬殊。
那些乌合之众即便聚众数万,也比不上眼前一个千人方阵齐声呐喊的威势。
作为朝廷忠臣,刘伯温专程从浙江赶来探查朱慕的底细。
他向来坚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可真正见识到朱慕的军威后,他内心不禁动摇:我真要与这样的劲敌为敌?
这般前所未见的雄师,古往今来都闻所未闻!
最令人惊骇的是,这些方阵怎能如此整齐划一?
队列之严整,犹如刀削斧劈般笔直——
更可怕的是,每个动作都如出一辙,仿佛被同一把尺子量过!
还有那震天动地的呐喊——
每个士卒体内似乎都蛰伏着一头饥渴的猛虎,只待交锋之时便要择人而噬!
正思忖间,忽闻一声:
书生,与汉王有仇?
刘伯温惊出一身冷汗。
转头见一袭洗得发白的道袍,老道士正冲他咧嘴而笑。
休得胡言!刘伯温强作镇定。
贫道席应真,最善相面。方才见你数次对祭坛目露凶光,莫非是朝廷细作?
刘伯温汗如雨下,压低声音:妖道休要血口喷人!
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岂非心虚?若真冤枉了你,何须这般作态?看来贫道所料不差。
你——
不如唤黑旗军来辨个真伪?这位汉王煞气冲天,手下亡魂不计其数。若落在他手里......
住口!刘伯温又惊又怒。
“杀——!杀——!”
黑旗军的阵列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慑四方,连天地都为之战栗。
每一名士兵都如猛虎蓄势待发,凶悍之气扑面而来——
这怎么可能?!
围观的百姓、使者、士绅,乃至各路豪强的脑海中刚闪过这个念头,还未来得及深思,便被愈发高涨的情绪彻底吞没。热血冲顶,连呼吸都变得滚烫。
一月的寒风刺骨,可此刻所有人却汗如雨下,粗重的喘息声交织成片,清晰可闻。
方阵自旷野踏入大道,又经祭坛前行。道旁的金陵百姓及周边城镇的民众看得真切,每一支方阵经过朱慕所在的祭坛时,领兵统领都会高喝一声:“敬礼!”
紧接着,全体战士齐刷刷转头,目光如炬,随着方阵的前进而移动,死死锁定祭坛上那道巍然屹立的身影。
祭坛下的常遇春、胡大海、郭兴、郭英、冯家兄弟、廖家兄弟、方国珍、李善长、胡惟庸等文武百官,也被这如刀似剑的目光所震慑,仿佛置身于烈焰焚风之中,浑身灼热难当。
而高台上的朱慕感受更为玄妙。万千炽热目光汇聚于一身,体内竟涌出无数细流般的热流,顺着视线源源不断注入身躯。内外如沸,似怒涛翻涌。
体内的神秘系统骤然震颤,起初轻微,但随着一列列方阵经过,一次次目光凝聚,震动愈发剧烈。最终,一股无可匹敌的力量在朱慕心口汇聚,灵魂仿佛被无形之手托举至九霄云外——
此刻,他,朱慕——俯瞰八荒,至高无上!
朱慕微微眯眼,系统的异变出乎意料。
为何如此?
气运?信仰?
他隐约察觉异样。随着军队不断行进,这种变化并未终结,反而悬于某种未竟之境,似在等待……一个契机。
莫非……是要在他宣告称王的那一刻?
天地间,狂热的气息不断酝酿。
义军使者们已对朱慕心悦诚服,不少人萌生投效之心。
百姓们更是敬若神明,崇拜之情无以复加。
而那些尚在观望的士绅儒生,此刻也彻底动摇——追随这样一支雄师之主,前程必定不可限量!
朱慕麾下的文武官员们对他充满信心,坚信大帅必能击败强敌,一统天下。
整齐的军阵,闪亮的铠甲,震天的口号,雄浑的军乐——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魔力,让人不由自主地热血沸腾。
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这个集体中无比安全;这支军队战无不胜;值得为这样的集体奉献一切;必须无条件效忠集体的缔造者!
不仅是黑旗军将士,就连围观百姓都燃起为朱慕赴汤蹈火的 。
一名朝廷密探混在人群中,此刻竟也心潮澎湃,萌生了投效朱慕的念头。与他同样心思的,还有其他潜伏的朝廷眼线。
轻甲步兵过后,铁甲方阵接踵而至。
这些披坚执锐的壮汉犹如黑色铁流,带着碾碎一切的气势前进,仿佛山岳江河都将臣服在他们的铁蹄之下。
浓烈的阳刚之气让不少姑娘羞红了脸,许多待嫁女子暗自发誓非黑旗军不嫁。
大地开始震颤。
随着重步兵逼近,震动愈发剧烈。
人们站立不稳,心神摇曳。
无数人汗流浃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重甲方阵绵延不绝,向东延伸至旷野尽头。
远眺处,黑色原野上升起薄薄尘雾。
雾霭之上,钢铁洪流宛如一条黑色巨龙。
在愈发激昂的军乐中,这支铁军踏着整齐步伐滚滚而来。
虽无声响,却似有龙吟回荡在每个人心头。
祭坛上的朱慕忽然感到胸中涌动着一股玄妙力量。
他双拳紧握,嘴唇微颤,全身都因激动而发抖。
冥冥中有个声音告诉他:只要此刻宣布称王,系统就将发生质的飞跃。
但他强忍住了冲动。
时机未到。
重步兵方阵正步经过祭坛,脚步声震天动地。
天 颤!轰鸣声淹没一切。
重步兵的整齐踏步,无疑是这场 中最震撼人心的场景,连重骑兵的威势也难以企及。
刘伯温顾不得与身旁道士交谈,目光死死锁定那条发出时代最强怒吼的,心神激荡间,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才是真正的雷霆之威!
感受着心神间的奇妙变化,朱慕突然萌生一个大胆想法:若此刻称帝会如何?系统是否会有更大变化?
他随即摇头驱散这个念头。此时称帝实属德不配位,或者说实力不足,只会招致祸患。
重步兵方阵过后,轻骑兵队列接踵而至。
一列列黑甲轻骑策马而来,却因战马难以像步兵方阵那般整齐划一,只维持着相对齐整的队形,围观人群的狂热情绪稍有减退。
最终,今日最震撼的场面降临——重骑兵从原野驶入大道。
同样无法像步兵那样整齐,也踏不出地动山摇的正步,但这些身披重甲的铁骑另有绝技——墙式冲锋!
当这些重达两吨的钢铁洪流并肩加速时——
战马奔腾如黑色怒涛!
这股摧枯拉朽的力量冲击着每个人的心脏,胆怯者甚至在重骑经过时瘫软在地。
虽然不及重步兵方阵严整,但铁骑冲锋的气势毫不逊色,那种毁灭性的冲击力反而给观礼者带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冲锋的重骑兵经过祭坛时,同样齐刷刷行注目礼。
当最后一列重骑通过祭坛,全军检阅完毕,在南面校场驻扎下来。
心潮澎湃的朱慕走到祭坛边缘。按礼制他该诵读早已备好的祭文,但此刻他决定摒弃这些表面文章。
他朗声道:
百余年前, 入主中原,视汉民如猪狗。然胡虏岂有百年国运?
朱慕本是淮右布衣,不忍 在我汉家土地作威作福,遂揭竿而起。值此风云际会之时,广纳贤才,厉兵秣马。
江南尽归麾下,百官万民齐声 ,共推朱慕登汉王之位,统御黎民。
朱慕称王,非贪权势富贵,誓要驱逐胡虏, 汉室山河;
朱慕称王,非为奴役百姓,志在重燃华夏血性,再振尚武雄风;
朱慕称王,非图天下供奉,唯愿汉家儿郎昂首寰宇,傲视万邦!
天地广阔,岂止中原漠北?更有 无垠,列国林立——大食、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
朱慕愿见,终有一日,汉家旌旗插遍四海八荒;
朱慕愿见,终有一日,汉家子孙垦殖繁衍于天涯海角;
朱慕愿见,终有一日,汉家百姓耕有其田,居有其屋,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大汉元年正月初一,紫金山南麓祭告天地,金陵南郊践祚汉王。
自今日始,以大汉之名开疆拓土,威震寰宇,望诸君同心戮力,共扬汉威!
“汉王 ! !万万一条数百米长的金色巨龙在云端蜿蜒游动,朱慕负手立于龙影之下,饶有兴味地欣赏着自己在天幕绘就的奇观。
文武百官仰首望去,只见朱慕与苍穹之上的金龙隔空相望。贾鲁最先从 清醒,发觉金龙只是盘旋却无伤人之意,悬着的心刚放下,更深的惊骇便涌上心头——新王登基竟现真龙异象,饱读诗书的他岂会不明其中深意?
汉王朱慕,真龙天子!贾鲁突然伏地高呼。这声呼喊惊醒了怔忡中的李善长与胡惟庸,二人暗恼竟被降臣抢了先机,连忙相继跪拜:汉王朱慕,真龙天子!
顷刻间祭坛周围跪倒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席卷金陵城外:汉王朱慕,真龙天子!
席应真呆立人群中,所有君王不得僭越天子的谏言都卡在喉间。他拼命揉着眼睛环视祭坛,试图找出幻术破绽,却被身旁小和尚拽着衣角跪倒。师父快拜见真龙!小和尚姚广孝眼中燃着炽热火光,暗自立誓: 定要辅佐真龙,使我汉家儿郎主宰乾坤!
此刻的朱慕正沉浸在系统升级的玄妙中。升级后的系统不仅将基地祝福笼罩整个江南,使这片土地永无饥馑、将士永葆斗志,更赋予他推动工业革新的伟力——只要他全力支持,辖境内工业发展便能获得难以想象的神速进展。
朱慕赞成发展工业吗?
这还用问!
工业部该提上日程了。
朱慕的即位大典顺利完成,人们都在议论那条突然显现的金龙。
朱慕称王,真龙现世的消息迅速传遍各地。
徐达至今还没缓过神来。
小九,小九他......
我是不是该劝劝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