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北疆,清晨五点半的天光还未大亮,尖锐的哨声划破了兵团连队招待所的宁静。沈文勤随着睡眼惺忪的人流走向棉田,腰间的拾花兜轻轻晃动。晨雾弥漫在棉田上空,棉桃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这是2001年9月12日,一个在沈文勤记忆中注定不平凡的日子。
上午的劳动照常进行,直到十点左右,班主任王老师收音机里传来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棉田里激起层层涟漪。
听说了吗?灯塔国纽约被袭击了!
世贸中心是什么?
飞机撞大楼?这怎么可能!
最初的反应普遍是怀疑和不信。杨真第一个跳出来反驳:绝对不可能!我表哥在纽约留学,他说灯塔国的安全系统是世界一流的!肯定是假消息!
就是,另一个崇拜灯塔国的男生附和,灯塔国的防空系统那么先进,怎么可能让客机撞上大楼?这一定是误报。
就连平时对灯塔国没什么好感的邓武也表示怀疑:灯塔国再怎么说也是超级大国,谁能袭击得了他们?
中午在食堂,议论声此起彼伏,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是个谣传。一个男生信誓旦旦地说:我敢打赌,到了晚上新闻联播,肯定要澄清这是个假消息。
然而,当傍晚的暮色笼罩棉田时,连部商店电视机前发生的一幕,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
商店里挤满了人,学生们和连队职工混坐在一起。当新闻联播开始,主持人用沉重的声音报道这起事件时,整个商店顿时鸦雀无声。
画面中,世贸中心双子塔冒着滚滚浓烟,飞机撞击的瞬间被反复播放。当镜头切换到人们从高楼窗口挥手求救的画面时,商店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我的天啊...这是真的!一个女生捂住嘴,声音发抖。
杨真脸色煞白,喃喃自语:怎么会...灯塔国怎么会...
与学生们复杂的反应不同,商店里的老职工们几乎是一边倒地表达着对灯塔国的不满。
要我说,这就是报应!一个满脸风霜的老职工猛吸一口烟,想想当年灯塔国是怎么对我们的,现在轮到他们尝尝滋味了!
没错,另一个中年妇女一边织毛衣一边说,灯塔国到处欺负小国家,在中东不知道炸死了多少平民。现在总算有人让他们也尝尝这个滋味了。
一个退休老教师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这件事告诉我们,霸权主义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在商店的另一个角落,几个女生正在为远在海外的亲人担心。
我表姐在纽约留学,现在联系不上,我姑姑都快急疯了。一个女生红着眼睛说。
我叔叔在洛杉矶做生意,听说现在所有航班都停飞了。
与此同时,另一群女生则围在电视机前继续追看《情深深雨蒙蒙》。
别管那些了,快来看,今晚依萍要去大上海唱歌了!
可是...灯塔国死了那么多人...
那么远的事,我们操心有什么用?还是看电视剧吧。
这一夜,连队的各个角落里,不同的人群用各自的方式消化着这个震惊世界的消息。
九月十三日,随着更多细节被披露,班级里的讨论进入了白热化。早餐时,学生们自然地分成了几个阵营。
杨真依然在为灯塔国辩护,但语气已经不那么坚定:我相信灯塔国的应急机制,他们一定能妥善处理这件事。而且,袭击平民是不对的,不管出于什么理由。
得了吧你,邓武立即反驳,灯塔国在中东炸死平民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这么义愤填膺?要我说,这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一个烫着卷发的女生插话:你们就知道吵这些,我姑姑的朋友嫁到灯塔国,现在全家人都联系不上,你们能理解这种担心吗?
要我说,现在正好是个教训,梳着麻花辫的女生反驳,为什么非要往灯塔国跑?在华国安安稳稳过日子不好吗?
争论越来越激烈,双方都有不少支持者。就在这时,有人把目光投向了始终沉默的沈文勤。
文勤,你一直没说话,到底怎么看这件事?
沈文勤放下手中的碗,缓缓抬起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期待着他的回答。
首先,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对于杨真所说的袭击平民不对,我完全同意。那些在大楼里工作的人,包括可能在那里的华人同胞,都是无辜的。将政治立场凌驾于对生命的尊重之上,这是不对的。
他转向邓武:但是,认为这是的观点也同样偏激。幸灾乐祸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反而会让我们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没想到沈文勤会同时否定两种主流观点。
至于那些担心海外亲友的同学,他继续道,我想说的是,个人的命运永远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个人就算去了灯塔国,一旦两国关系发生变化,他们的处境就会变得岌岌可危。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已经有过太多这样的教训。
他看着众人困惑的表情,进一步解释:我认为,这件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华国必须走自己的路。我们要做的,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冷静分析这个事件带来的机遇。
什么机遇?有人问道。
灯塔国今后必然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反恐上,沈文勤分析道,这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期。我们要做的,是把那些发达国家不愿意做的、利润较低的产业承接过来,然后用我们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逐步掌握整个产业链。
他举例说明:比如说服装制造。现在很多发达国家觉得这是低端产业,不愿意做。但我们可以从棉花种植,到纺纱织布,再到成衣制造,把整个产业链都做起来。等我们掌握了全部环节,就能用价格和质量优势,让全世界都离不开华国制造。
可是...杨真还想反驳。
沈文勤打断他: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请记住,任何高端产业都是从低端做起的。等我们通过这些产业积累了资本和技术,自然就能向产业链上游攀升。
他环视在场的同学,语气诚恳:未来的华国,不应该只是世界工厂,而应该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到那个时候,不是我们需要世界,而是世界需要我们。
这番话在学生们中间引起了深深思考。就连最固执的杨真,也开始认真琢磨这些话的含义。
所以,沈文勤最后总结道,与其在这里争论谁对谁错,不如好好想想,我们每个人能在这个过程中做些什么。是要做一个只会羡慕他人或幸灾乐祸的旁观者,还是要做一个建设祖国的参与者?
夕阳西下,棉田里响起收工的哨声。这一天的劳动结束了,但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中,一场关于家国未来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在那个九月的黄昏,远方的巨响不仅改变了大国博弈的棋局,也在这些边疆少年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家国未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