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的日子到了。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第一个小型磁芯存储器测试矩阵即将进行首次读写功能验证。
这个矩阵规模很小,只有16x16,256个比特,也就是32个字节的容量。但对于验证工艺和设计,已经足够。
制作现场气氛庄重而紧张。刘思敏亲自操刀,带着手最稳的小娟,在放大镜和特制照明灯下,进行最后的穿线。她们的手指稳定得像外科医生,细长的穿线针精准地引导着导线,穿过一个个微小的磁芯环。雷震宇在一旁紧紧盯着,不时低声提醒注意事项。陆知行、王铁柱、林云深等人则围在稍远处,屏息凝神,生怕一点动静干扰到她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穿线工作终于完成。一个由256颗微小磁芯和无数细密导线构成的、充满工业美感的矩阵呈现在大家面前。
“检查完毕,线路无误!”刘思敏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发酸的后颈,宣布道。
接下来是焊接引线和连接到林云深设计的驱动板上。王铁柱和赵庆民小心翼翼地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焊点都牢固可靠。
最后,将驱动板与测试仪器连接。所有人都围到了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旁边。
“开始测试。”陆知行沉声下令。
林云深深吸一口气,操作信号发生器,向矩阵写入一组预设的数据模式。示波器的屏幕上,出现了复杂的电流和感应电压波形。
“写入信号正常。”
“开始读取。”
当读取到的数据波形在屏幕上稳定显示,并且与写入的数据完全吻合时,实验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林云深快速对比着数据,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读出的数据……全对!一次成功!”
“成功了?!”王铁柱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成功了!我们自己做成了磁芯存储器!”刘思敏和几个女同志激动地抱在一起,眼圈都红了。
雷震宇抚摸着那个小小的矩阵,感慨万千:“不容易啊,真是不容易!这比绣花难多了!”
赵庆民兴奋地跳了起来:“太好了!这下咱们的‘箭’有脑子记东西了!”
陆知行看着欢呼雀跃的团队,看着那个不起眼却凝聚了无数心血的256比特存储器,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这小小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核心存储技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大家静一静,”陆知行提高声音,压下现场的欢呼,“这次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我们的工艺是可行的!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扩大规模,提高容量和速度,要把它和运算器真正集成起来!还有更多的硬仗要打!”
他的话让众人从成功的喜悦中清醒过来,但眼神中的光芒更加炽热。是的,这只是一次小型战役的胜利,整个“砺剑”工程,依然任重道远。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小李干事拿着一份文件,匆匆走了进来。
“陆主任,院办通知。”
陆知行接过文件一看,眉头微微挑起。通知要求他尽快准备材料,向院里和部里来的联合工作组,汇报箭载计算机项目的阶段性进展,特别是关键技术突破情况。
王铁柱凑过来看了一眼,嘟囔道:“咋这时候来听汇报?咱们刚有点起色……”
陆知行合上文件,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露出一丝沉稳的笑容:“来得正好。正好让上面看看,我们这群‘土包子’,是怎么在要啥没啥的情况下,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的!”
汇报,既是压力,也是展示成果、争取更多支持的机会。新的挑战,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