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
刘备看着天幕之中的视频很是震惊,“此人还真是胆色过人啊!竟然能在万人军中,抓住叛徒,还是活的!”
刘备一生征战数十场,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唯一能和这辛弃疾相比的恐怕也只有自己二弟那次温酒斩华雄的场面。
张飞瞪大双目,脸上满是诧异,“大哥,此人勇猛啊!他若是能出征,恐怕早就收复那南宋失地 了吧?
可惜,终究是黄粱一梦!”
关羽手中握着青龙偃月刀,眉间之中带着一丝敬佩,
“此人真是个汉子!枪出如龙,这银龙枪挥舞的是虎虎生威!只是未遇到明主,一生终究是壮志难酬!”
【【1172年,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他展身手,积极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他的努力下,滁州恢复生机,百姓安居乐业。
1175年江西,湖南茶寇肆虐。辛弃疾受命平乱,迅速整军备战。
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就平定了茶寇之乱。
这一次次的调任 ,总是让他处理一些治安问题。】
【后来他组建了一支飞虎军,让金兵不敢来犯。
但这却引来了朝中大臣的非议,辛弃疾被弹劾罢官。
自此一生只想打金人的辛弃疾的成了大文豪,他写下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以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带着未完成的理想,溘然长逝。】
在大明位面的洪武年间,
华盖殿内气氛凝重,朱元璋站在殿中,抬头凝视着远处的天幕,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他的目光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辛弃疾那充满豪情壮志的身影。
辛弃疾一生都渴望报效国家,然而命运却对他如此不公。
尽管他才华横溢,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朱元璋不禁叹息道:
“辛弃疾啊,你的词句写得如此激昂,都是关于征战沙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只可惜,你终究未能遇到一位真正赏识你的帝王啊!”
一旁的李善长摸了摸胡须,深表赞同地说道:
“是啊,他的确是词中之龙,本该是能战善战的将军,只可惜不被君王所用,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啊!”
殿内一片静默,只有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叹息声在空气中回荡。
他们都为辛弃疾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文人命运深感无奈。
天幕之中的视频还在继续播放,
【盘点历史十大意难平,第六位!姜维!】
【如果你用姜维的视角打开三国演义,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姜维!
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大部分朝代的终结都是以帝王作为标志。
而汉末的终结却是以姜维的死作为标志。】
【我叫姜维,字伯约,从小我就立志要戎马生涯建功立业。
所以我从小就喜欢研究兵法,喜欢舞枪弄棒。然而我在天水却得不到重用,很快我一展才华的机会便来了。
那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第一次讨伐魏国,本以为我可以趁此机会建功立业。
这一日,天水太守马遵突然收到南安郡的守军求援,马遵听到之后立刻带领部队出发,然而我听闻之后立刻拦住了马遵。】
【并告诉他马安被围了十日,如果有突围的早就出来了。这肯定是诸葛亮的反间计。
只要我们去救援肯定会中埋伏,然后我建议马遵何不将计就计,在蜀军前来夺城的半路上埋伏他们。
果然,前来攻城的赵云中了埋伏。如果要不是后面蜀军的及时救援,赫赫有名的赵子龙就要被我包围了。】
东汉末年。
诸葛亮手持羽扇,悠然自得地站在宫殿门口,他的目光穿越云层,凝视着天幕之中的姜维。
姜维身形挺拔,英姿飒爽,他的动作矫健而敏捷,每一个决策都显得果断而明智。
诸葛亮看着姜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微笑。
“此子心性不错,还真是可塑之才啊。”
他对姜维的表现非常满意,心中暗自感叹这个年轻人的潜力无限。
姜维不仅能够识破诸葛亮精心布置的计谋,还能在关键时刻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让诸葛亮对他刮目相看。
如此心思缜密之人,将来必定能成为一名卓越的大将军。
诸葛亮越看姜维,越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想象着姜维身披战甲,统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期待之情。
【诸葛亮便对我重视起来,略施小计便成功离间了马遵,让马遵认为我叛变了。
而此刻的我却进退两难,兵败走投无路之际,我准备拔剑自刎。
然而关键时刻,我的母亲便出现了。】
【从此我便跟着丞相悉心学习,刚刚跟随丞相,他上表皇上,封我为当阳亭侯。
先帝刘备早已去世,可这群人却时时刻刻都将先主的遗志挂在嘴边。
渐渐地,光复汉室也成了我的目标,丞相每次北伐都只是差一点点。
更遗憾的是最后一次,丞相明明都用火计将司马懿围住了。
然而老天却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助了司马懿。天不假年,子龙老将军也走了。
我接过了丞相的大旗,然而这条路我走了24年,北伐中原我尝试了11次。】
【陛下投降了,我心如刀绞,哪怕陷入绝境,都无法挡住我光复汉室的步伐。】
大明,
洪武大帝站在空旷的宫殿之中,仰头凝视着天幕之上的视频,心中涌起一股无尽的悲伤。
他看到了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场景,眼看着胜利在望,蜀汉军队势如破竹,司马懿陷入绝境。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无情地浇灭了司马懿身上的熊熊大火。
洪武大帝不禁叹息道:
“造化弄人啊!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意吗?”
他为诸葛亮感到惋惜,这位智者一生殚精竭虑,为了蜀汉的复兴鞠躬尽瘁,却在最后关头被一场暴雨击败。
蜀汉的历史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前有刘关张桃园结义,誓言匡扶汉室;后有诸葛亮智谋过人,殚精竭虑;再到姜维继承遗志,奋力抗争。
他们都怀着同一个愿望,那就是恢复汉室的荣光。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终都未能如愿以偿。
蜀汉的命运如同风中残烛,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