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的初春晨雾还没散,林晓就攥着民生方案复印件,站在了住建局办公楼前。砖红色的楼体在薄雾里透着冷硬,像极了前作医保案里那些推诿扯皮的机关门脸——她想起半年前在滨海医保局查账时,也是这样的清晨,走廊里飘着打印机的墨味,文件柜里堆着没处理的报销单。深吸一口气,她把帆布包往肩上紧了紧,笔记本上提前标了三个红圈:住建局招标、医保局放款、菜市场划线,每一项都写着“1周内启动”的 deadlines,那是代市长对居民的承诺,也是她心里的军令状。
“林组长,您怎么这么早?”住建局的王科长从门里出来,看到林晓,脸上的睡意瞬间换成了客气的笑,手里攥着的招标资料往身后藏了藏。林晓眼尖,扫到封皮上“隆安建筑工程公司”的字样——前作医保案里,这家公司就因为偷工减料被通报过,怎么又出现在向阳里改造的候选名单里?
“王科长,我来看看改造工程的招标进展。”林晓没绕弯子,跟着他往办公室走,“方案里写了‘优先选有民生工程经验、无不良记录的队伍’,你们的候选名单里,是不是有需要再核对的?”王科长的脚步顿了顿,把资料往桌上一摊,语气里带着点委屈:“林组长,隆安就这么几家有资质的公司,这家虽然以前有过问题,但现在整改了,报价还比别家低10%——财政紧,能省点是点。”
林晓翻开笔记本,指着前作医保案的备注页:“2024年清河县医保定点医院改造,这家公司用劣质防水,导致雨季漏水,最后返工花了双倍钱——您觉得现在省的10%,够以后返工的吗?”她掏出手机,调出当时的整改通知书照片,“民生工程不是‘省钱工程’,前作的教训够深了,向阳里的老人等不起第二次返工。”王科长的脸慢慢红了,拿起笔在候选名单上划掉那家公司的名字:“您说得对,是我只算小账了。我这就重新筛选,下午把新名单给您过目,保证都是近三年没不良记录的队伍。”林晓看着他修改的动作,心里松了口气——前作教会她,监督不是找茬,是帮着把民生账算明白,算长远。
从住建局出来,日头已经升得高了,晨雾散成了淡金色的光。林晓没歇脚,直接去了医保局。服务大厅里人不多,李局长正坐在柜台后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先把李婶那笔发了,其他的分两周放,别一下子把钱全拨出去,万一后面有急用……”
“李局长,方案里说‘3天内发放完83万报销款’,您这‘分两周放’,是改了规矩?”林晓走过去,把民生方案放在柜台上,指尖点在“3日内到账”那行字上。李局长挂了电话,搓了搓手:“林组长,不是我要改,是财政账户里的钱刚到,一下子全发出去,怕后续有其他支出衔接不上——您也知道,前几年隆安财政一直紧。”
“前几年紧,是因为民生款被压着搞招商;现在紧,更不能再压老百姓的救命钱。”林晓拿出前作医保案的放款记录,“2024年滨海医保案后,我们推行‘民生款优先拨付’,800多万报销款3天内全到账,没出现过‘衔接不上’的问题——关键不是钱够不够,是有没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第一位。”她顿了顿,想起李婶躺在医院时苍白的脸,“您要是今天不把所有款项的发放流程定好,我现在就陪您去代市长办公室,咱们一起算笔账:12名患者里,有3个还在断药,晚一天放款,他们就多一天风险,这笔‘风险账’,谁担得起?”
李局长的手停在鼠标上,半天没动,最后拿起笔在放款计划表上改了日期:“今天下班前,把所有患者的信息核对完,明天一早开始打款,后天中午前保证全到账。”他抬头看向林晓,眼神里多了点敬佩,“林组长,前作医保案我听说过,当时还觉得你们太较真,现在才明白,较真才是对老百姓负责。”林晓笑了笑,把前作的放款流程表推给他:“照着这个来,每笔款到账后,让社区给患者打个电话确认,别出岔子。”
离开医保局时,已经是中午,街边的小吃摊飘着馄饨香。林晓买了碗热馄饨,刚坐下,张桂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声音里带着急:“林组长,菜市场划线出问题了!摊贩们抢着要靠近入口的摊位,吵起来了,您快来看看!”
放下碗,林晓往菜市场跑。远远就听见吵嚷声,几个摊贩围着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手里举着旧摊位的照片:“我在这儿卖了五年菜,凭啥把我调到里面去?”“入口的摊位凭啥给他?他跟你们是不是有关系?”张桂兰站在中间,扯着嗓子劝:“大家别吵,方案里写了‘按经营年限、无违规记录优先’,咱们一条一条对!”
林晓挤进去,拿起摊位分布图,对着摊贩们的经营记录念:“老周,经营5年,无违规,3号摊位(入口左侧);刘姐,经营4年,无违规,5号摊位(入口右侧);小马,经营2年,去年有占道记录,12号摊位(中间区域)——大家看看,是不是按方案来的?”她把记录册递到最前面的老周手里,“前作医保案查违规时,就是靠‘公开透明’服众,现在划线也一样,所有标准都在这儿,谁都不能搞特殊。”
老周翻了翻记录册,又看了看分布图,红着脸对其他摊贩说:“是按规矩来的,我刚才急糊涂了。”刘姐也跟着点头:“我刚才没看清,以为入口的摊位被内定了,是我错了。”林晓看着渐渐平静下来的摊贩们,心里暖了——前作教会她,群众的不满大多源于“不透明”,把规则亮出来,把账本摊开,比说多少句“别吵”都管用。
夕阳西下时,菜市场的划线终于完成。黄色的油漆在地面上画着整齐的摊位框,入口处挂着醒目的摊位分布图,每个编号下面都写着摊贩的名字和经营年限。张桂兰蹲在地上,用抹布擦去溅在编号上的泥点,抬头对林晓笑:“你看,多整齐,明天摊贩们就能按号摆摊了。”
林晓掏出手机,给工作组发了条消息,附上三张照片:住建局新的招标候选名单、医保局的放款计划表、菜市场的摊位分布图,配文:“三大民生事项准备就绪,明日可如期启动,无偏差。”发送成功的瞬间,她想起前作医保案结案那天,也是这样的夕阳,陈谨对她说“反腐不是终点,民生落地才是”——现在她终于明白,这句话里的重量。
走在回招待所的路上,晚风带着滨海河的潮气。林晓摸出笔记本,在三个红圈后面都打了勾,旁边写了行小字:“前作之鉴,今作之师;民生无小事,监督不缺位。”远处的县政府大楼亮着灯,代市长应该还在开会,部署明天的进场事宜。她想起王大爷的诉求单、李婶的胰岛素空盒子、张大妈的x光片,那些曾经的焦虑和痛苦,终于要变成踏实的笑脸了。
回到招待所,她把民生方案复印件叠好,放进帆布包——里面还装着前作医保案的整改通知书、患者的感谢信,还有隆安居民刚送的土鸡蛋。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反腐”和“民生”紧紧连在一起。林晓躺在床上,想起明天改造工程就要进场,医保款就要发放,菜市场就要恢复秩序,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夜渐深,隆安的街道安静下来,只有路灯在路面上投下长长的光。林晓知道,这只是开始,就像前作医保案后还有隆安的“躺官”要治,以后还会有更多民生问题要解决。但只要守住“贴地走、认真查、踏实办”的初心,就不会辜负老百姓那句“你们是为民做主的”。她把笔记本放在枕边,明天,又是要为民生奔跑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