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文会大胜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的捷报,比萧景珩等人的车驾更早地传回了京师。萧景珩于边关连破匈奴三阵,尤其是那两首震撼全场的边塞诗作,已然在士林和朝野间广为传诵。“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苍茫历史感与“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铁血战争画面,被无数文人士子击节赞叹,誉为“边塞诗千古绝唱”。萧景珩之名,不再仅仅是“诗才惊世”或“能臣干吏”,更增添了一份“扬威域外、扞卫国体”的英雄色彩。
当使团车驾抵达京师北门时,迎接的场面远超寻常。鸿胪寺与礼部官员早已列队相候,更有许多闻讯而来的官员、士子乃至百姓,聚在道旁,争相一睹这位为国争光的年轻郎中的风采。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正使李文渊侍郎面带欣慰笑容,而所有的目光与赞誉,几乎都聚焦在了萧景珩身上。他依旧是一身素净的青袍,面容清癯,历经风霜却更显沉稳,面对盛誉,只是谦逊地拱手致意,并无半分骄矜之色。
次日大朝会,金銮殿上气氛热烈。元景帝端坐龙庭,脸上带着难得的、毫不掩饰的愉悦笑容。待李文渊详细禀报了出使经过及文会详情后,元景帝抚掌大笑,声震殿宇:
“好!好一个萧景珩!扬我国威于边塞,壮我诗魂于沙场!此番雁门关文会,不仅大挫匈奴气焰,迫使其兑现诺言,释放边民战俘,归还将士遗骸,更极大地鼓舞了边关军心士气,彰显我天朝文治武功之盛!萧爱卿居功至伟!”
……元景帝的目光落在班列中沉稳伫立的萧景珩身上,充满了赞赏与期许:“萧景珩听旨!”
“臣在!”萧景珩出班,躬身施礼。
“尔自入仕以来,勤勉王事,屡建奇功。于涿县,安民兴利,政绩斐然;于户部,查贪肃弊,整饬纲纪;今番更于边关,以文克敌,扬我国威,忠勇可嘉,才略无双!朕心甚慰!为褒奖尔功,激励来者,特旨:”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臣工都屏息凝神。
“晋封萧景珩为文安县伯,秩超品,赐银印青绶,食邑五百户!赏黄金千两,帛五百匹,东海明珠一斛,御制《贞观政要》一部!”
“加授中奉大夫散阶,赐紫金鱼袋!”
“念尔才堪大用,见识卓远,特许其参预朝政机务,凡军国要事,皆可具密折直陈朕前!
一连串的封赏,如同惊雷,炸响在朝堂之上!封伯!这是实实在在的爵位,意味着萧景珩正式迈入了勋贵行列,有了传世的根基!食邑五百户更是实打实的恩宠。赐紫金鱼袋乃是极高荣誉,参议朝政、具折直奏更是赋予了其直达天听、参与核心决策的权力!这等殊荣,对于一个入仕不过数年的年轻官员而言,简直是旷古罕有!
“臣……萧景珩,叩谢陛下天恩!陛下隆恩,臣万死难报!必当竭尽驽钝,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萧景珩深深叩首,声音虽保持平静,但内心亦是心潮澎湃。这不仅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
“平身!”元景帝笑容和煦,“望卿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朝廷再立新功!”
“臣,遵旨!”
满朝文武,反应各异。清流官员如周秉正等,面露欣慰振奋之色,纷纷向萧景珩投去祝贺的目光。许多中间派官员,更是彻底改变了看法,心中已将萧景珩视为朝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日后定要多加结交。而赵崇明一党的官员,则个个面色难看,尤其是丞相赵崇明本人,虽面上强作镇定,甚至还挤出一丝表示嘉许的笑容,但那垂下的眼帘中,寒光闪烁,袖中的拳头悄然握紧。萧景珩的崛起速度太快,势头太猛,已然严重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和布局!封伯、参议朝政……这已不是简单的重用,而是皇帝在有意培植一股足以制衡相权的力量!
退朝之后,萧景珩瞬间被道贺的同僚包围。他一一谦逊回礼,应对得体。回到青鱼巷府邸时,府门前已是车马络绎不绝,前来道贺的官员、故旧险些踏破门槛。萧景珩吩咐管家妥善接待,自己则避入书房,需要片刻清净。
书房内,他换下朝服,看着案头那枚象征着“文安县伯”身份的银印,以及那身紫色的官袍和金鱼袋,心绪难平。短短数年,从一介书生到位列伯爵,参议朝政,这一切如同梦幻。但他深知,这一切荣耀的背后,是无数次生死考验、明枪暗箭,更是皇帝对他寄予的厚望。今后的路,只会更加艰难。
他轻轻摩挲着怀中那枚梁婉清所赠的玉佩,温润的触感让他心中泛起一丝柔情与牵挂。不知深宫之中的她,听闻消息,会是怎样的心情?
此时,宫中亦有内侍前来颁赐实物赏赐,琳琅满目,堆满了前厅。随赏赐而来的,还有皇后娘娘的一句口谕,称赞萧景珩“为国争光,实乃青年楷模”,并赏下宫缎百匹,如意一柄。这其中的意味,萧景珩自然明白。
夜幕降临,喧嚣渐止。萧景珩独坐灯下,展鹏伤势已大好,在一旁默默伺候。凌云与雷肃立门外,警惕依旧。
“少爷,如今您位高权重,更需谨慎。”展鹏低声提醒。
萧景珩点点头,目光深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今日之荣,亦是明日之的。展鹏,凌云,雷厉,今后,更要倚重你们了。”
三人齐声应诺。
萧景珩封伯参政的消息,如同巨石入水,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大胤朝野,甚至传入了深宫闺阁。四公主梁婉清在毓秀宫中闻听此事,屏退了左右,独自立于窗前,望着满天星斗,嘴角不自觉的扬起一抹浅浅的、发自内心的笑意,眼中闪烁着骄傲与复杂的光彩。他离她心中的期望,又近了一大步,然而,随之而来的风浪,也必将更加汹涌。
而丞相府的书房内,赵崇明屏退众人,对着墙上一幅巨大的江山舆图,负手而立,久久不语。烛光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
“文安县伯……萧景珩……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