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靠在姜珩怀里睡着了,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看起来格外惹人怜爱。姜珩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榻上,盖好被子,才轻手轻脚地走出寝殿。
内侍早已把奏折送到了永安宫的偏殿。姜珩走进偏殿,看到桌上堆得高高的奏折,眉头微微皱起。她随手拿起一本,是户部尚书递上来的,内容是请求她纳吏部尚书的嫡子入宫,以拉拢吏部尚书,稳固朝堂。
姜珩冷笑一声,把奏折扔在桌上。前世她就是听了这些大臣的话,以为纳妃可以巩固皇权,却没想到,最后不仅失去了沈砚,还让朝堂上的势力更加混乱。
“传朕旨意。”姜珩的语气冰冷,“户部尚书妄议朕的后宫之事,扰乱朝纲,罚俸三个月,闭门思过。另外,告诉所有大臣,朕的后宫,只有君后一人,以后谁再敢提纳妃之事,休怪朕不客气。”
内侍连忙应道:“奴才遵旨。”
“还有,”姜珩继续说,“让锦衣卫去查一下,最近有哪些大臣在私下议论君后,或者对君后不敬。查到后,立刻报给朕。”
她知道,沈砚性子软,容易受人欺负。前世就有不少大臣因为沈砚靠家族势力成为君后,私下里对他指指点点,甚至有人故意在朝堂上刁难他。这一世,她要为沈砚扫平所有障碍,让所有人都知道,沈砚是她姜珩的君后,谁也不能欺负。
内侍离开后,姜珩拿起另一本奏折,是关于边境战事的。前世这个时候,边境已经开始不太平,没过多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沈砚的姐姐沈薇将军战死沙场,镇国大将军后面前请命支援前线。
姜珩的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她知道,这场战争是必然的,但她不能让沈薇和镇国大将军再重蹈覆辙。她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调兵遣将,确保边境的安全。
她拿起笔,在奏折上写下自己的意见,然后让人把奏折送到兵部,让兵部尚书立刻召集将领,商议边境防御之事。
做完这一切,姜珩揉了揉太阳穴,走到窗边,看向寝殿的方向。她知道,她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弥补沈砚,还要改变前世的悲剧,保护好她想保护的人。
过了一会儿,沈砚醒了。他走出寝殿,看到姜珩站在窗边,连忙走过去,小声说:“陛下,您在忙吗?”
姜珩转过身,看到沈砚,脸上的冰冷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温柔:“醒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沈砚摇了摇头,走到姜珩身边,伸手拉住她的衣角:“陛下,臣侍刚才听到您在跟内侍说话,是不是臣侍给陛下添麻烦了?”
“没有。”姜珩伸手握住沈砚的手,轻轻捏了捏,“是那些大臣不懂事,妄议朕的后宫,朕已经惩罚他们了。阿砚,你记住,你是朕的君后,谁也不能让你受委屈,包括那些大臣。”
沈砚看着姜珩坚定的眼神,心里暖暖的,点了点头:“臣侍知道了,陛下。”
姜珩拉着沈砚,走到偏殿的书桌前,把他抱坐在自己腿上:“来,陪朕一起看奏折。你看看,有没有什么你觉得不对的地方。”
沈砚愣了一下,连忙说:“陛下,臣侍不懂朝政,不敢妄议。”
“没关系,”姜珩笑着说,“朕教你。以后朕处理朝政,你就在旁边陪着朕,帮朕看看奏折,给朕提提意见。朕的君后,不仅要被朕宠着,还要懂朝政,这样才能帮朕分担。”
沈砚看着姜珩认真的样子,点了点头,开始认真地看起奏折。虽然他不懂朝政,但他看得很仔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小声问姜珩。姜珩耐心地给他解释,偶尔还会跟他讨论一下,气氛温馨又和谐。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御膳房送来了晚膳,姜珩拉着沈砚一起坐下吃饭。她不停地给沈砚夹菜,把沈砚喜欢吃的菜都放在他碗里。
沈砚看着碗里堆得高高的菜,心里暖暖的。他抬起头,看着姜珩,小声说:“陛下,您也吃。”
“好。”姜珩笑着说,夹起沈砚夹给自己的菜,慢慢吃了起来。
吃完饭,姜珩拉着沈砚在永安宫的院子里散步。月光洒在他们身上,留下长长的影子。沈砚靠在姜珩身边,小声说:“陛下,今天是臣侍最开心的一天。”
“以后每天都会让你这么开心。”姜珩低头,在沈砚的唇上轻轻吻了一下,“阿砚,朕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对你好。”
沈砚的脸颊微微泛红,点了点头,紧紧握住了姜珩的手。他觉得,他的陛下,好像有些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