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惊鸿专心治理国家,萧清辞也没有闲着。他虽然是君后,却没有像之前的君后那样一直待在宫里,反而经常出宫,去“清和堂”为百姓看病。
“清和堂”的生意依旧红火,每天都有很多百姓前来求医。萧清辞对待病人耐心细致,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他还经常为贫困的病人免费看病、送药,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天,萧清辞正在“清和堂”为一个老妇人看病,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走出医馆,看到一群百姓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男子,议论纷纷。
“这不是张老三吗?怎么倒在这里了?”
“听说他家里穷,妻主又生了重病,他为了给妻主治病,每天都去码头扛活,肯定是累坏了。”
“唉,真是可怜啊。”
萧清辞连忙走上前,蹲下身,为张老三把脉。他发现张老三是因为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才晕倒在地。他立刻让人将张老三抬进医馆,为他施针、喂药。
过了一会儿,张老三慢慢醒了过来。他看到萧清辞,连忙挣扎着想要起身:“君后娘娘,谢谢您救了我。”
“你不用客气,”萧清辞连忙按住他,“你现在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好好休息。你妻主的病怎么样了?”
提到妻主,张老三的眼眶红了:“家里穷,没钱看病,只能在家里躺着。”
萧清辞心里一酸,他从药柜里拿出一些药材,递给张老三:“这些药材你拿回去,按照这个方子煎药,给你妻主喝。要是还有什么问题,你就来医馆找我。”
张老三接过药材,感动得热泪盈眶:“君后娘娘,您真是活菩萨啊!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你不用谢我,”萧清辞笑了笑,“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你以后要注意休息,别再这么劳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张老三点了点头,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医馆。
萧清辞看着张老三离开的背影,心里暗暗决定,要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他回到医馆,让人写下告示,贴在医馆门口——凡是贫困的病人,前来医馆看病,一律免费;凡是家中有重病患者,无法前来医馆的,他会亲自上门诊治。
告示贴出去后,前来“清和堂”看病的百姓更多了。萧清辞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常常忙到深夜才能回宫。
沈惊鸿知道萧清辞每天都在医馆忙碌,很是心疼。他每天都会提前处理完朝政,去医馆接萧清辞回宫,还会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让他补补身子。
这天,沈惊鸿去医馆接萧清辞时,看到萧清辞正在为一个孩子看病。孩子发着高烧,哭闹不止,孩子的父亲急得团团转。萧清辞一边温柔地安抚孩子,一边为孩子施针,动作熟练而轻柔。
沈惊鸿站在门口,看着萧清辞温柔的侧脸,心里满是爱意。他知道,萧清辞不仅是他的君后,更是百姓心中的活菩萨。
等萧清辞为孩子看完病,沈惊鸿走上前,伸手握住他的手:“清辞,辛苦了。”
萧清辞看到沈惊鸿,脸上露出了笑容:“陛下,你怎么来了?”
“我来接你回宫,”沈惊鸿笑了笑,“看你这么忙,肯定还没吃饭吧?我已经让人备好了饭菜,我们回家吃饭。”
萧清辞点了点头,和沈惊鸿一起离开了医馆。
坐在马车上,萧清辞靠在沈惊鸿的怀里,小声说:“陛下,我想在京城多开几家医馆,让更多的百姓能看上病,您觉得怎么样?”
沈惊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这个主意好。你想怎么做,我都支持你。需要银子或者人手,你就跟我说,我来帮你安排。”
萧清辞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谢谢陛下!”
“不用谢我,”沈惊鸿轻轻吻了吻他的额头,“你为百姓做了这么多,我应该支持你。而且,看到你开心,我也开心。”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沈惊鸿的支持下,萧清辞在京城开设了五家医馆,还培养了一批学徒,让他们去各地为百姓看病。他还编写了一本医书,里面记载了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免费发放给百姓。
萧清辞的善举得到了百姓们的广泛赞誉,百姓们都称他为“仁心君后”。沈惊鸿看到萧清辞这么受百姓爱戴,心里也很是欣慰。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萧清辞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他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