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如一条奔腾的巨龙,裹挟着江南的烟雨,向东奔涌而去。江面上,数百艘战船排成整齐的队列,帆影连天,旌旗招展,“周”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气势如虹。
凌霜立在旗舰“破浪号”的船首,一身银色的水师铠甲衬得她身姿挺拔,面容冷艳。她手中握着一柄锋利的腰刀,目光如炬,扫过江面。江风掀起她的发丝,带着水汽的凉意扑面而来,却丝毫没有动摇她眼中的坚定。
“将军,前方便是镇江水域,探马来报,南明水师在此驻守,战船约有百艘,兵力五千余人。”副将赵毅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沉声禀报。
凌霜微微颔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过是些残兵败将,也敢螳臂当车。传我命令,水师全速前进,摆出‘雁形阵’,一旦靠近敌军战船,立即发起猛攻,务必一战而定!”
“喏!”赵毅领命起身,转身去传达军令。
战船划破江面,激起阵阵浪花。很快,前方就出现了南明水师的身影。只见南明战船杂乱无章地停泊在江面上,士兵们一个个神色慌张,显然是听到了北伐军水师逼近的消息,人心惶惶。
“放箭!”随着凌霜一声令下,北伐军水师的战船上火箭齐发,如雨点般射向南明战船。一时间,江面上箭如雨下,南明士兵纷纷中箭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紧接着,北伐军战船发起冲锋,撞向南明战船。“轰隆”一声巨响,两艘战船相撞,木屑飞溅,南明战船瞬间被撞出一个大洞,江水汹涌而入,船上的士兵纷纷跳水逃生。
凌霜手持腰刀,亲自率领精锐水师登上一艘南明战船,刀光挥舞间,南明士兵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她的武艺精湛,身形灵活,如一朵带刺的玫瑰,在战场上绽放出致命的光芒。
南明水师将领见大势已去,再也无心抵抗,当即下令投降。随着一面白旗在南明旗舰上升起,镇江水域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
攻克镇江后,凌霜率领水师继续东进,一路上势如破竹。苏州、常州、无锡等重镇,要么望风而降,要么被轻易攻克。江南百姓久受南明腐败统治之苦,听闻北伐军到来,纷纷夹道欢迎,献上粮草,支援北伐军。
楚嫣然和苏婉清乘坐一艘政务船,跟在水师船队之后。楚嫣然穿着一身青色的官袍,手中拿着一卷文书,正在仔细批阅。她眉头微蹙,神情专注,时不时停下来,与身边的幕僚商议几句。
“嫣然姐姐,你看,江南的百姓对我们新朝如此拥戴,看来‘轻徭薄赋’的政策,果然是民心所向。”苏婉清走到楚嫣然身边,笑着说道。她穿着一身素雅的长裙,气质温婉,手中拿着一把折扇,扇面上画着江南的山水。
楚嫣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南明朝廷腐败无能,苛捐杂税繁多,让百姓苦不堪言。我们新朝推行仁政,自然能赢得民心。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江南士族势力庞大,人心复杂,想要真正稳定江南,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苏婉清点点头,深以为然:“姐姐说得是。不过,我已经让人联络了江南的一些大儒,他们对南明的腐败也十分不满,愿意支持我们新朝。只要我们能争取到士族的支持,江南的稳定就指日可待了。”
两人正说着,前方传来消息,水师已经攻克了嘉兴,正向杭州逼近。杭州是南明在江南的重要据点,由潞王朱常淓镇守,兵力雄厚,城防坚固。
凌霜率领水师抵达杭州城外的钱塘江水域,与南明水师展开对峙。朱常淓亲自登上城楼,指挥防御。他看着江面上气势如虹的北伐军水师,脸色阴沉,心中充满了不安。
“王爷,北伐军水师势大,我们恐怕难以抵挡,不如……不如投降吧?”一名南明官员颤声说道。
朱常淓怒斥道:“胡说!本王是大明宗室,岂能向反贼投降!传令下去,加固城防,死守杭州,谁敢再言投降,定斩不饶!”
官员们吓得不敢再说话,只能硬着头皮指挥士兵防御。
凌霜见朱常淓拒不投降,当即下令水师发起进攻。然而,杭州城防坚固,南明士兵凭借城池顽强抵抗,北伐军水师进攻数次,都未能攻克,反而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将军,这样硬攻下去,不是办法,伤亡太大了。”赵毅忧心忡忡地说道。
凌霜眉头紧锁,心中也有些焦急。她知道,拖延下去,对北伐军不利。正在这时,苏婉清派人送来消息,说城中士族已经暗中联络她,愿意开城献降,条件是保全宗室性命和祖产。
凌霜心中一喜,当即下令暂停进攻,等待苏婉清的消息。
次日,苏婉清乘坐一艘小船,来到杭州城下。她一身素衣,手持折扇,神色平静地望着城楼上的朱常淓。
“潞王殿下,如今大明气数已尽,江南各地纷纷归附新朝,殿下何苦负隅顽抗,让百姓遭受战火之苦?”苏婉清的声音清亮,透过城门,传到城楼上。
朱常淓看着城下的苏婉清,冷声道:“你是什么人?也敢劝本王投降!”
“我乃新朝礼部侍郎苏婉清。”苏婉清从容不迫地说道,“殿下,新朝将军吴三桂仁慈,不忍百姓流离失所,特命我前来劝降。只要殿下开城献降,新朝可以保全殿下及宗室的性命,保留祖产,待遇一如往昔。若殿下执意抵抗,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还请殿下三思。”
朱常淓心中犹豫不决。他知道,南明已经大势已去,仅凭杭州一座孤城,根本无法抵挡北伐军的进攻。可是,他作为大明宗室,又不甘心投降。
就在这时,城中的几名士族代表登上城楼,对朱常淓说道:“王爷,苏侍郎所言极是。如今民心所向,非人力所能逆转。为了杭州百姓,为了宗室安危,还请王爷降了吧!”
朱常淓看着城下的苏婉清,又看了看身边的士族代表,心中终于做出了决定。他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奈:“罢了,罢了!本王……降了!”
随着杭州城门缓缓打开,北伐军顺利进入城中。苏婉清亲自迎接朱常淓出城,按照之前的约定,将他及其宗室妥善安置。
楚嫣然随后进入杭州,接管政务。她一上任,就张贴安民告示,宣布“暂时减免杭州及周边州县赋税三年,鼓励百姓垦荒种地,恢复生产”。同时,她下令清理战场,安抚流民,选拔地方贤才,搭建政务体系。
杭州百姓听闻后,纷纷拍手称快,对新朝的认同感愈发强烈。不少原本还心存疑虑的江南士族,见楚嫣然推行仁政,也纷纷表示支持新朝。
凌霜在攻克杭州后,率领水师在城中巡查,意外发现了一座藏匿南明珍宝的密室。密室中,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堆积如山,价值连城。手下的士兵见了,个个眼冒金光,纷纷劝凌霜将这些珍宝私分。
“将军,这些珍宝都是南明搜刮百姓的血汗钱,与其上缴国库,不如我们兄弟们分了,也算是犒劳大家连日来的辛苦。”一名士兵说道。
凌霜脸色一沉,厉声呵斥道:“放肆!这些珍宝是国家的财产,岂能私分!我们北伐军是为了天下百姓,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传令下去,将密室中的珍宝全部封存,清点造册,尽数上缴国库!谁敢私藏,军法处置!”
士兵们被凌霜的威严震慑,再也不敢多言,乖乖地按照她的命令行事。
吴三桂在北京收到凌霜的奏报后,大加赞赏,专门传信嘉奖:“凌将军忠勇可嘉,廉洁奉公,实为军中楷模。朕心甚慰,待江南平定,定当重赏!”
苏婉清则在杭州文庙举行了盛大的祭孔大典。她邀请了江南各地的大儒参加,在大典上,她阐述了新朝“尊孔崇儒、以文治国”的理念,承诺会恢复科举制度,选拔贤才,重视文化教育。
江南大儒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新朝,为新朝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祭孔大典的举行,极大地缓和了新朝与江南士人的矛盾,巩固了新朝在江南的统治基础。吴三桂得知后,对苏婉清的策略极为认可,称赞她“以文化稳民心,功不可没”。
在楚嫣然、苏婉清的努力下,杭州的秩序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产也逐渐恢复。凌霜则率领水师继续东进,镇守长江口,准备进攻台湾,收服南明最后残余势力。
楚嫣然和苏婉清留在江南,继续推进经济与文化整合。她们派人疏通河道,修复水利设施,鼓励商业贸易,同时兴办学校,推广新朝的文化政策。江南地区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站在杭州城楼上,楚嫣然望着江南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感慨。她知道,江南的平定,只是新朝统一全国的重要一步,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她们。但她坚信,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在红颜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新朝一定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苏婉清走到楚嫣然身边,轻声说道:“姐姐,你看,江南的春天,真美。”
楚嫣然微微一笑,点头道:“是啊,真美。这是属于我们的春天,属于新朝的春天。”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江南的大地上,映照在她们的脸上,温暖而明亮。长江依旧奔腾不息,承载着新朝的希望,向着大海的方向,滚滚而去。江南除台湾外,已尽数纳入新朝版图,统一全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