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9月10日,龙国共和国政务院门前的广场上,数千名民众举着“捐粮支前,灭日雪耻”的标语,排着长队将家中的粮食、衣物塞进募捐箱——三天前,海天编队夜袭受损的消息传回国内,非但没让民众恐慌,反而激起了全民参战的热情。
政务院大厅内,财政总长张謇拿着账本,眉头拧成疙瘩:“李将军来电,前线每日需消耗粮食至少两百万斤,弹药补给日均花费白银十万两。可咱们国库现存粮食仅够支撑三个月,白银储备也只剩两千万两——再这么打下去,粮钱都要见底了!”
李鸿章敲了敲桌子,声音坚定:“立刻下两道令:一是全国开展‘一日捐粮’运动,公职人员捐出一日俸禄,百姓自愿捐粮,由各地乡绅牵头征收;二是发行‘灭日战争债券’,承诺战后以日本赔款兑付,吸引民间资本。”
命令下达后,各地响应热烈。江南织造局的工人捐出半个月工钱,山东的粮商低价出售十万石粮食,甚至偏远的西南山区,村民们也用扁担挑着小米,步行数百里送到县城粮站。但粮食运输成了难题——从华北到朝鲜半岛的铁路尚未修通,大部分粮食只能靠马车、船只转运,途中损耗高达一成。
更棘手的是“特殊囚犯”的处置。按战前决议,被俘的清朝皇族(含慈禧)、罪犯及日本皇族,一律取消身份,贬为普通公民,削减粮食供应并强制劳改。北京郊外的劳改营里,慈禧穿着粗布囚服,与翁同龢一起在田地里锄草——他们的每日粮食从一斤减至六两,仅够维持基本生存,若完不成劳改任务,还要再扣粮。
“太后,这日子啥时候是头啊……”翁同龢直起腰,揉着酸痛的腰杆。慈禧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若不是你当年非要和李鸿章作对,咱们怎会落到这步田地?现在说这些没用,先把活干完,别再被扣粮!”
劳改营的看守长路过,厉声喝道:“快点干!前线将士在拼命,你们这些亡国之徒,有的吃就不错了!”——龙国民众对清朝皇族本就怨恨,如今借着战争,彻底断绝了他们恢复身份的可能。
同一时间,朝鲜元山港外,刘步蟾率领的海容、海筹编队已在此埋伏许久。海图上,代表日本舰队的红点正从东北方向逼近——根据侦查,日本突围的主力仅有4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舰上缺粮少弹,正试图穿越元山港,逃往沙皇国海参崴。
“司令,发现日本舰队!距离15公里,航向直指元山港!”海容号了望哨大喊。刘步蟾放下望远镜,下令:“编队呈‘V字阵’展开,305毫米主炮进入10公里有效射程再开火!安海级巡洋舰前出,拦截驱逐舰!”
10时15分,日本舰队进入10公里射程。海容号主炮率先轰鸣,305毫米炮弹在日本“筑波号”轻巡洋舰周围溅起水柱。日本舰长下令反击,却发现舰上的203毫米主炮只剩半数能用——突围途中,为节省弹药,大部分主炮都被封存,此刻根本来不及调试。
“沙皇国的军舰来了!”观测手突然大喊。远处海面上,三艘沙皇国巡洋舰打着“中立”旗号,缓缓驶向战场——他们接到沙皇国远东总督的命令,要“保护日本舰队安全进入海参崴”,实则想趁机控制日本残余海军。
刘步蟾脸色一沉:“发信号给沙皇国军舰,这里是龙国作战海域,禁止干涉!若敢靠近,视为敌对行为!”
沙皇国巡洋舰舰长置之不理,继续逼近。刘步蟾当机立断:“副炮瞄准沙皇国军舰,主炮继续打日本舰!告诉他们,想拦我们灭日,先问问我们的炮答不答应!”
海容、海筹号的150毫米副炮转向沙皇国军舰,炮口微微上扬。沙皇国舰长见状,立刻下令停船——他们虽想干涉,却不敢真的与龙国战列舰编队开战,只能在远处徘徊,眼睁睁看着日本舰队被围攻。
10时30分,海筹号的主炮击中日本“生驹号”轻巡洋舰的弹药舱,一声巨响后,生驹号断成两截。剩下的3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试图突围,却被安海级巡洋舰拦住。11时整,最后一艘日本驱逐舰被57毫米速射炮击沉,元山港拦截战结束——龙国舰队击沉日本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俘获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自身仅1艘安海级巡洋舰轻伤。
“司令,俘获的日本舰上,水兵们都快饿死了!”通信兵报告。刘步蟾冷哼一声:“按规矩,战俘每日供应粮食四两,让他们也尝尝饿肚子的滋味——当年甲午战争,他们可没给我们被俘的兄弟留过粮!”
9月12日,旅顺军港召开作战会议。李和看着墙上的日本地图,对将领们说:“根据参谋部测算,灭日只需百万大军——目前我们在朝鲜半岛已有60万陆军,再从国内调40万,足够攻克日本本土。但最大的问题不是兵力,是粮钱!”
他指着账本上的数据:“每日两百万斤粮食,百万大军每月就要六千万斤;弹药、药品、船只维修,每月至少需要三百万两白银。现在国内捐粮捐钱只能解燃眉之急,必须想长期办法。”
陆军总司令左宝贵提议:“可以在占领的日本沿海据点征收粮食,同时让日本战俘参与修路、运粮——既解决劳改问题,又能节省运输成本。”
李鸿章也来电指示:“对日本皇族和战犯,继续执行‘减粮劳改’政策,绝不姑息;对普通日本民众,只要投降,可提供基本粮食,但必须服从龙国管理——灭日不是要杀光日本人,是要彻底摧毁他们的军国主义根基,让他们永远不敢再犯龙国!”
会议结束后,李和站在海天号(已从仁川港修复)的舰桥,看着远处的运输船源源不断地将粮食、弹药运往朝鲜半岛。他知道,灭日之战还要打很久——百万大军压境只是开始,粮钱的短缺、日本本土的抵抗、列强的干涉,都是要面对的困局。
但他更相信,龙国四亿民众的支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从江南的工人到西南的村民,从前线的水兵到劳改营的看守,每个人都在为“灭日雪耻”拼尽全力。千年的仇恨,终将在这场举国参与的战争中,彻底清算;而龙国的未来,也将在这场战争的洗礼中,更加坚定。
同日,日本东京城内,粮食价格飙升至战前的十倍,百姓们开始抢夺商铺;明治天皇躲在皇宫内,看着窗外的混乱,终于明白——日本的末日,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