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在寒风中站了许久,才转身回到营帐。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必定不会平静。敌国的报复或许随时会来,而朝廷那边,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暗流涌动。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心中已然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他吹灭烛火,躺到床上,在黑暗中,眼神依旧坚定如炬。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洒在崔志脸上,他缓缓睁开双眼,一夜的休息让他精神好了许多。刚走出营帐,便听到士兵们兴奋的交谈声。
“你听说了吗?咱们打胜仗的消息已经传回朝廷啦!”一个年轻士兵满脸激动。
“那肯定啊,咱们崔将军如此英勇,这可是大快人心的事!”另一个士兵附和道。
崔志微微点头,胜利的消息传回朝廷,百姓们想必是欢呼雀跃的。然而,他的心中却隐隐有一丝担忧,朝廷中的守旧势力,恐怕不会坐视他立下如此大功。
正如崔志所料,此时的京城,一片热闹景象。百姓们奔走相告,对崔志的英勇和智慧赞不绝口。街头巷尾,都在传颂着他在边疆如何以少胜多,击退敌国入侵的事迹。
而在朝廷之上,气氛却截然不同。守旧势力的官员们聚在丞相府,面色阴沉。
“这个崔志,竟然立下如此大功,他的声望和势力一旦壮大,必将威胁到我们的地位。”一位官员皱着眉头说道。
丞相坐在首位,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绝不能让他得逞,我们必须想办法诋毁他的功绩,削弱他的影响力。”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谋划起来。
“不如散布谣言,说他在边疆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一个尖脸官员献策道。
“此计甚妙,再拉拢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共同向皇帝进谗言,不怕皇帝不信。”丞相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阴险的笑容。
于是,一场针对崔志的阴谋在朝廷中悄然展开。守旧势力的官员们利用各自的人脉,在朝廷中四处散布谣言。那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后,心中也不禁对崔志产生了怀疑。
在守旧势力的推波助澜下,谣言越传越烈,很快便传到了皇帝的耳中。
这日,早朝之上,气氛格外压抑。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看着下方的群臣,心中满是疑虑。
“近日朕听闻一些关于崔志的传言,说他在边疆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皇帝的声音冰冷,目光扫过群臣。
丞相站了出来,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陛下,臣也听闻了这些传言,虽然尚未证实,但崔志此次立下大功,手握重兵,不得不防啊。”
一些被拉拢的官员也纷纷附和:“陛下,丞相所言极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皇帝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崔志的才能他是知道的,此次边疆胜利,也确实为大乾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些谣言,又让他不得不心生疑虑。
“此事朕会派人调查,在结果未出之前,诸位爱卿不可妄下定论。”皇帝最终说道。
退朝后,丞相回到府中,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知道,皇帝心中已经对崔志产生了疑虑,只要继续煽风点火,崔志必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此时在边疆的崔志,依旧忙于战后重建工作。他组织士兵们修缮城墙,安抚百姓,丝毫不知朝廷中已经风云变幻。
这日,崔志正在营帐中与几位将领商讨防御之事,一名士兵匆匆跑了进来。
“将军,刚刚有从京城来的人,带来了一些隐晦的消息,似乎朝廷中有人在针对您。”士兵一脸焦急地说道。
崔志心中一紧,他意识到情况不妙,但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
“你可知是什么人在针对我?又说了些什么?”崔志严肃地问道。
“小人不知详情,只听说好像是关于将军您拥兵自重之类的谣言。”士兵低着头说道。
崔志眉头紧皱,心中明白,这必定是守旧势力所为。他没想到,自己在边疆拼死作战,换来的却是朝廷中这些人的陷害。
“看来,朝廷中的麻烦已经来了,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崔志看着营帐中的将领们,目光坚定地说道。
然而,此时的崔志还不知道,守旧势力在朝廷中的谣言已经愈演愈烈,他在朝廷中的处境变得愈发危险。他能否及时得知更多消息,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呢?
崔志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此次危机不比边疆战事,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但他崔志又怎会轻易被打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勇往直前。
营帐外,风呼呼地刮着,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崔志深吸一口气,走出营帐,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发誓,定要让那些阴谋之人的诡计无法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