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的早春总被猝不及防的小雪光顾,刚过七点的暖厨檐角还挂着冰碴,旦增蹲在门槛上调试直播支架,哈出的白气在手机屏幕上凝成雾珠,他赶紧用袖口蹭了蹭——那藏袍袖口磨出毛边的地方,倒比绒布还吸雾。“旦增哥,火生起来了,你把镜头往灶膛这边偏点,暖光显食欲。”周小雨抱着个印着“浙江春茶”的纸箱从储物间出来,纸箱边角沾着雪沫,“小陈寄的茶苗和新茶都到了,物流说在五道梁堵了一天,幸好茶苗用保温箱装着没冻着。”她把手机凑过去,屏幕上小陈刚发的留言还热乎着:“小雨姐,茶苗栽的时候别埋太深,我附了种植手册,等长出新叶咱们就做茶味能量棒!”
旦增刚把镜头对准冒着青烟的灶膛,弹幕就热闹起来。山东老王的留言格外扎眼,还配了个“急哭”的表情包:“李老师快救场!我家小孙子嫌上次的糌粑卷‘不够酷’,非让我做‘能揣在兜里的雪山能量块’,我照着菜谱做,把青稞粉炒糊了三次!”周小雨刚敲出“马上就来”,暖厨的布帘就被风掀起来,沈亦舟端着个不锈钢盆快步走出,盆里青稞粉混着雪参碎的香气,瞬间压过了灶膛的烟火气:“别急王哥,今天这雪参青稞能量棒,就是为‘揣兜方便’改良的,李老师昨晚试了五版配方才定下来。”
“青稞粉、即食燕麦、脱脂奶粉3:2:1,雪参用60度低温烘干的——比燎制多留住11%的活性多糖,嚼着还不柴。”沈亦舟把盆往灶台上一放,指腹捻起一撮粉末递到镜头前,“昨天跟健身品牌的营养师对了半宿,这个配比饱腹感能撑四小时,热量比他们的主打款还低20大卡。”他话音未落,李伟扛着半袋青稞粉走进来,麻袋上沾着新鲜的草屑,肩头的布带勒出淡红印子:“洛桑凌晨磨的头道粉,细得能过筛,烤出来酥得掉渣。”他没歇气就往灶膛添了块干牛粪,火焰“腾”地窜高,映得他眼角的笑纹都暖了:“亦舟把温度报一下,咱们直接开教。”
“粉丝们记死了,今天核心是‘先烘后拌’!”李伟抓起一把青稞粉扔进烧热的铁锅,掌心的老茧蹭过锅沿毫不在意,“生粉先烘四分钟,闻着有麦香就关火——别等冒烟,那是糊了的前兆。”沈亦舟早举着温度计凑过来,镜头里的红针稳稳指在55度:“晾到这个温度再拌雪参和蜂蜜,高一度破坏营养,低三度挂不住粉,李老师这手‘闻香测温’的本事,比我的仪器快十倍。”弹幕里立刻飘起打趣,上海机械张接话:“上次修烤箱,李老师听‘滋滋’声就知道温度够不够,这才是真功夫!”李伟笑着摆手,把烘好的青稞粉舀进瓷盆:“别捧我,亦舟要是不把营养数据算准,我这野路子也成不了配方。”
他刚把雪参碎拌进去,周小雨的手机就“叮咚”响个不停——云南小张发了段带着笑声的语音,背景里还有孩子的嚷嚷:“李老师!我错了!昨天用微波炉烤能量棒,高火叮了两分钟,直接烤成黑炭条!我家小孙子拿着去喂羊,羊都嫌硬,追着我顶了半院!”语音刚播完,弹幕就笑翻了,山东老王跟着起哄:“小张你这是做‘抗饿武器’呢?我上次好歹没烤糊,就是没放燕麦,硬得像石头。”小张立刻发了串“委屈”的表情包:“所以才来蹲直播啊!李老师快说说,没烤箱的咋整?总不能天天跟羊打架。”
李伟舀蜂蜜的手顿了顿,笑着朝镜头说:“小张别急,没烤箱就用平底锅——小火烧到微烫,把手放上面能坚持三秒就刚好,面糊放进去压成条,两面各煎两分钟,煎到边缘发黄就关火。”他指了指沈亦舟手里的模具,“有模具的压成方块,没模具的用手捏——藏区老人做糌粑都用手,捏得越紧实越不容易散。”沈亦舟补充:“小张你记着,微波炉火力不均,哪怕用解冻档都容易外焦里生,下次再偷懒,你家羊该跟你‘罢工’了。”周小雨趁机插话:“对了小张,你捐的防滑链收到啦,巴桑试了试,比之前的粗一倍,下次救援肯定好用——用的是粉丝善款结余,账目都在公众号挂着呢。”
正说着,暖厨的门被撞开,巴桑扛着个大纸箱冲进来,纸箱上印着“液压救援钳”的字样,边角磕得变形:“李老师,救援设备到了!格尔木物流站的人说,这是山东老王和几个粉丝凑钱买的,比咱们之前的钳口大,能夹起小牛犊。”他把纸箱放在地上,“咔嚓”一声拆开,银灰色的液压钳闪着冷光,旁边还有几卷橙色的救援绳,“还有这个,高反光的,晚上救援能当警示灯用。”
李伟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拎起液压钳,试了试重量,点头说:“下次再遇到雪沟救援,就不用怕冰棱卡牦牛了。”他刚说完,弹幕里就炸了锅,山东老王连发三个“自豪”的表情:“我捐了两千,还有上海的张师傅捐了工具,咱们粉丝也能组成‘救援队’!”云南小张发了段语音:“我把后山的地形画成了图,标了危险区域,一会儿发给小雨姐,下次直播给大家讲讲。”
“先做能量棒,救援的事儿咱们直播结束细聊。”沈亦舟把拌好的原料倒进模具,用勺子压平,“大家看,模具要刷层薄油,不然会粘底。”他的动作精准,每块能量棒的厚度都一模一样,“这是淮扬点心的‘定形法’,边角要压实,不然烤的时候会散。”李伟则直接用手捏造型,捏出的能量棒呈不规则的长条形,边缘带着指印:“我这是‘藏式手作版’,不用模具,捏紧就行,适合家里没工具的朋友。”
弹幕里立刻出现“选野路子”“选实验室”的投票,江苏的一位健身教练发了张健身照:“沈老师,能量棒能加蛋白粉吗?我想给学员做加餐。”沈亦舟立刻回复:“可以,但要选乳清蛋白,加完要减少奶粉的量,不然会太干。记住比例,每加10克蛋白粉,减5克奶粉。”李伟插了句:“要是觉得没味,加点晒干的沙棘果,酸溜溜的解腻,还能补维生素。”
就在这时,暖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周小雨跑到门口一看,立刻挥手:“李老师,农牧局的王股长来了!”话音刚落,个穿藏青色制服的中年男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份文件,裤脚沾着泥点:“老李,参麦套种的方案批了,农牧局给你们申请了每亩两百块的补贴,还有三台播种机,下周到货。”他看到直播镜头,笑着挥手,“粉丝们好啊,我是农牧局的王福生,上次扎西家的牦牛救援,我跟着去了,李老师他们真是拼命。”
“王股长,土壤检测报告咋样?”李伟停下手里的活,接过文件翻看起来。王股长指着文件上的数据:“你们的土酸碱度刚好,就是氮含量有点低,我们调了批有机肥,下周和播种机一起送过来。”他凑到灶台前,闻了闻能量棒的香味,“这就是要跟健身品牌联名的产品?看着就好吃,比我上次买的进口能量棒健康多了。”
沈亦舟递给他块刚做好的生坯:“您尝尝,没放糖,靠蜂蜜调味。”王股长咬了口,点点头:“有嚼劲,雪参的味道很浓。对了,文旅局的李科长让我捎个话,央视的记者后天到,要拍你们的参麦套种和美食制作,让你们提前准备准备。”他刚说完,周小雨的手机就响了,是文旅局打来的,声音很大:“小雨,央视的车在西宁陷雪了,可能要推迟一天,你们把暖厨收拾一下,多拍点村民干活的镜头。”
挂了电话,周小雨有点着急:“暖厨的墙皮都掉了,灶台上全是油污,咋拍啊?”李伟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慌,下午让村民帮忙刷墙,用白灰水刷,又亮堂又便宜。卓玛妈妈她们会织藏式挂毯,挂在墙上当背景,比刷油漆好看。”沈亦舟补充:“我把营养检测报告整理好,贴在墙上,央视记者肯定要问这些。”
直播进行到一半,烤箱“叮”的一声响,沈亦舟戴着防烫手套打开门,金黄的能量棒冒着热气,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大家看,完美!”他夹起一块凑到镜头前,轻轻一掰,里面的雪参末清晰可见,“凉透后密封保存,能放半个月,比饼干耐放。”李伟则拿起块递给王股长:“您带点回去,给农牧局的同事尝尝,下次播种机到了,还得麻烦你们指导。”
王股长刚走,扎西就牵着头牦牛站在暖厨门口,牦牛背上驮着两个奶桶,桶里的牦牛奶冒着热气。“李哥,这是刚挤的奶,给你们做能量棒用。”扎西的藏袍洗得发白,脸上的高原红比以前更深,“上次救援我的牦牛,我没啥能报答的,以后每天都给你们送奶。”李伟赶紧迎上去:“扎西,不用这样,合作社给你记工分,算你入股。”扎西摆着手:“我不要工分,你们帮我救了牦牛,就是我的恩人。”
周小雨把这一幕拍下来,传到直播里,弹幕瞬间被“泪目”刷屏。广东爱心企业留言:“我们再捐一批奶桶,给扎西哥送过去。”上海李总发语音:“我让公司的设计部做个‘爱心牧民’的徽章,下次发货的时候一起寄,让大家知道这些好食材的来历。”扎西看着弹幕,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给粉丝鞠躬。
中午吃饭的时候,达娃拿着本记账册走进来:“李老师,救援善款还剩两万三,除了买设备,还剩一万五,文旅局说可以用来修暖厨的屋顶,漏雨好几天了。”李伟扒了口饭,点头说:“修,再给暖厨装个新的排烟扇,卓玛妈妈她们做饭总呛得咳嗽。”洛桑补充:“我认识个藏族木匠,他说修屋顶只要三千块,剩下的钱可以买些种子,分给贫困的村民。”
下午,村民们都来帮忙收拾暖厨。卓玛妈妈带着妇女们织挂毯,彩色的毛线在她们手里翻飞,很快就织出幅格桑花的图案;洛桑和巴桑爬上屋顶修瓦,瓦块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李伟和沈亦舟则在整理营养检测报告,把一张张数据单贴在墙上,贴得整整齐齐。周小雨和旦增则在直播,镜头对着忙碌的村民,弹幕里全是“太暖心了”“为藏区人民点赞”的评论。
“粉丝们看,这是卓玛妈妈织的挂毯,马上要挂在暖厨里当背景。”周小雨拿着手机走进来,卓玛妈妈正在收尾,挂毯上的格桑花栩栩如生,“卓玛妈妈说,要让央视记者看看咱们藏区的手艺。”旦增则对着镜头展示新修的屋顶:“巴桑哥说,这屋顶能管十年不漏雨,以后做饭再也不怕下雪了。”
傍晚的时候,天空突然刮起风沙,黄沙卷着碎石打在暖厨的窗户上,发出“噼啪”的响声。“不好,刚修的屋顶!”洛桑大喊一声,就往屋顶跑,李伟和沈亦舟也跟着跑出去。风沙迷得人睁不开眼睛,他们死死抓住屋顶的瓦块,生怕被风刮下去。周小雨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弹幕里的粉丝纷纷出主意:“用沙袋压屋顶!”“找几块防水布盖着!”
“大家别慌,我们有防水布。”周小雨赶紧指挥旦增搬防水布,村民们也都跑了过来,有的扛沙袋,有的拉防水布,很快就把屋顶盖得严严实实。风沙停的时候,每个人都成了“土人”,脸上、身上全是黄沙,却都笑着互相打趣。“幸好有大家帮忙,不然屋顶就白修了。”李伟抹了把脸上的灰,露出欣慰的笑容。
晚上,暖厨里的灯亮到很晚。李伟和沈亦舟在调试新的烤箱,周小雨在整理央视采访的提纲,旦增则在剪辑白天的直播片段。“李老师,央视记者问起救援的事,我该怎么说?”旦增挠了挠头,有点紧张。李伟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说真话,说咱们粉丝怎么帮忙,说村民怎么团结,说咱们做美食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藏区的味道传出去。”
凌晨一点,周小雨收到小陈的微信:“小雨姐,我又寄了批茶苗,适合在藏区种,等明年春天就能发芽,到时候咱们做茶味糌粑。”她笑着回复:“谢谢你,小陈,等茶苗长出来,我给你寄能量棒。”放下手机,她看向暖厨里忙碌的身影,心里格外踏实——这里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份来自雪山的温暖。
第二天一早,太阳照常升起,风沙过后的天空格外蓝。暖厨的屋顶已经修好,挂毯挂在了墙上,营养检测报告贴得整整齐齐。旦增又在调试直播设备,弹幕里的粉丝已经在期待央视的采访。李伟和沈亦舟在准备食材,卓玛妈妈在熬酥油茶,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希望的味道。
“李老师,文旅局打电话说,央视记者已经到格尔木了,下午就到!”周小雨跑进来,脸上带着激动的笑容。李伟点点头,手里的动作不停:“咱们做好准备,让央视记者看看,咱们藏区不仅有好风景,还有好美食,更有一群有爱心的人。”沈亦舟补充:“还有咱们的粉丝,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合作社。”
中午的时候,央视的采访车终于到了。记者们扛着摄像机走进暖厨,立刻被这里的氛围吸引——卓玛妈妈在织挂毯,洛桑在展示新到的播种机,李伟和沈亦舟在做能量棒,弹幕里的粉丝纷纷打招呼:“央视的朋友好!”“快来尝尝咱们的藏区美食!”
“李老师,能说说你为什么来藏区做美食吗?”女记者举着话筒问。李伟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指了指墙上的照片——照片里是救援牦牛的场景,粉丝捐赠的设备整齐地摆在一起,“我来的时候,这里的村民只会做传统的糌粑,卖不上价。现在不一样了,有粉丝帮忙,有政府支持,咱们的‘爱心藏味谱’能卖全国,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沈亦舟接过话:“我们做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希望。雪参青稞能量棒,用的是藏区的食材,加的是科学的配比,卖出去的钱,能帮村民盖新房,能让孩子上学,能让藏区的味道传得更远。”他的话音刚落,外面传来孩子们的笑声,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跑进来,手里拿着画着暖厨的画:“李老师,我们是县小学的,王主任说你们要上电视,我们来给你们加油!”
孩子们的画贴满了暖厨的墙,五颜六色的画笔勾勒出雪山、暖厨和笑脸。央视记者的摄像机不停转动,记录下这温暖的一幕。周小雨看着弹幕里滚动的祝福,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从最初的小暖厨,到现在的合作社,从几个人的坚持,到成千上万粉丝的支持,这份来自雪山的温暖,正在慢慢扩散,像春茶的香气,飘向更远的地方。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握着李伟的手:“李老师,你们的故事太感人了,我们一定会好好报道,让更多人知道藏区的美食,知道这里的爱心接力。”李伟笑着说:“谢谢你们,也谢谢我们的粉丝,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傍晚,央视的采访车离开后,合作社的篝火又燃了起来。次仁爷爷拉着马头琴,卓玛妈妈带着妇女们跳锅庄,孩子们举着能量棒追闹。李伟和沈亦舟坐在灶膛边,手里拿着小陈寄来的春茶,泡在粗瓷碗里,香气袅袅。“明年茶苗长出来,咱们就做茶味能量棒。”李伟喝了口茶,眼里满是期待。沈亦舟点头:“我已经查了茶的营养成分,茶多酚和雪参的多糖能互补,更健康。”
周小雨抱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央视记者发来的消息:“片子下周播出,标题就叫《雪山下的爱心厨房》。”弹幕里已经炸开了锅,广东爱心企业留言:“我们准备包场,组织员工看!”山东老王发了张能量棒的照片:“我做了一大箱,寄给山区的孩子,让他们也尝尝藏区的味道。”
篝火越烧越旺,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红彤彤的。远处的雪山在夜色中泛着银辉,暖厨的灯光像颗明亮的星,照亮了藏区的夜空。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这里的温暖,还在传递。藏区的味道,终将顺着这份爱心,飘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