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的向阳小学,爱心厨房的烟囱第一次升起炊烟。小琴攥着新厨房的铜制门把手,指尖反复摩挲着 “烟火厨坊” 的刻字 —— 这是昨天陈默特意找人定做的,铜面被磨得发亮,映出女孩沾着面粉的笑脸。厨房里面,李伟正对着新买的双门冰箱叹气,冷藏层里只剩半袋青稞粉和几颗蔫掉的青菜,是上周粉丝捐赠的最后一批食材。
“李老师,青海老周的青稞还没到吗?” 小杨老师端着空米缸走进来,缸底还沾着几粒米。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阿明正领着几个同学在 “学生实践田” 里拔草,那片田是陈默用剩余基金开垦的,种着广东菜农捐的菜苗,可山区昼夜温差大,菜苗刚冒芽就蔫了一半。
沈亦舟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是老周发来的视频:青海的青稞田刚收割完,麻袋堆得像小山,可通往县城的路被暴雨冲断,卡车根本进不来。“老周说青稞再晒三天就会发霉,他想雇人用背篓背出山,可光人工费就要五千块。” 沈亦舟的指尖划过屏幕里老周焦急的脸,“还有广东的蔬菜基地,捐了二十箱青菜,可冷链车到县城后,最后三十公里山路没保温设备,运到这儿就会烂。”
上午九点,“烟火厨坊” 的直播准时开启。镜头刚对准空荡的冰箱,在线人数就冲破了 1600 万。李伟举着半袋青稞粉,对着镜头苦笑:“家人们,爱心厨房遇到难题了 —— 青稞运不进来,蔬菜会变质,再这样下去,孩子们下周就吃不上热饭了。”
弹幕瞬间炸开,却不再是老粉丝的熟面孔。Id “职场新人小夏” 第一个弹出:“我是做冷链物流的!县城到山区的短途运输,用‘泡沫箱 + 冰袋 + 盐巴’就能保温!盐巴能降低冰的熔点,比单纯用冰袋多保 4 小时!” 紧接着,Id “大学生社团阿哲” 跟上:“我们社团有二十辆自行车!可以组织‘骑行送菜队’,从县城把蔬菜驮进山!”
“不行!山路全是泥,自行车会陷进去!”Id “山区支教老吴” 立刻反驳,他的头像背景是陡峭的山路,“我试过用摩托车送教材,雨天摔了三次!得用带防滑链的三轮车!”Id “个体商户张哥” 又跳出来:“我捐十辆三轮车!再雇两个本地司机,熟悉山路!”
直播间的讨论瞬间白热化,新粉丝的 Id 像潮水般滚动。Id “农产品设计师小林” 发了张手绘包装图:“我免费设计‘青稞真空包装’!抽掉空气能存两个月,还能印上孩子们的涂鸦当卖点!”Id “退休教师赵姨” 则关注营养:“光有青稞和青菜不够!我组织社区团购,给孩子们捐鸡蛋和牛奶,每周送一次!”
李伟看着弹幕,突然拿起案板上的青菜:“家人们,先教大家做‘邪修版青菜保鲜法’—— 没有冷链也能让青菜鲜三天!” 他把青菜根部泡在水里,再用塑料袋套住菜叶,袋口留个小口:“根部吸水,袋口透气,像给青菜穿‘雨衣’,比冰箱冷藏还管用。”
李伟往泡沫箱里铺了层报纸,撒上盐巴,再放上冰袋:“这是小夏说的‘盐巴保温法’,我改良了下 —— 报纸吸潮气,盐巴防冰袋化太快,适合短途运输。老周的青稞用这个方法,从山里背到县城,三天都不会潮。” 弹幕里 “职场新人小夏” 立刻刷了个火箭:“李老师!我再捐 500 袋盐巴和 1000 个泡沫箱!明天就发物流!”
沈亦舟补充道:“正统冷链讲究‘恒温’,但山区条件有限,这种‘土方法’更实用。” 他举起手机,屏幕里是广东蔬菜基地的连麦画面,菜农老陈正指挥工人装箱:“李老师!我们按小林的设计,给青菜套了真空袋,还加了层保鲜膜,能多存五天!”
突然,Id “留守儿童小宇” 的连麦申请弹了出来。画面里的男孩坐在破旧的书桌前,身后是贴满奖状的墙:“李老师!我爸妈在广东打工,他们说可以帮着运蔬菜!我爸开货车,能免费把菜送到县城!” 男孩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小时候在山里饿过肚子,不想让弟弟妹妹也挨饿。”
直播间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被 “泪目” 和 “捐款” 刷屏。Id “职场新人小夏” 捐了 2000 元:“给小宇爸爸加运费!不能让好人吃亏!”Id “大学生社团阿哲” 捐了 1500 元:“我们买骑行装备,周末去县城帮着卸菜!”Id “退休教师赵姨” 捐了 3000 元:“给孩子们买鸡蛋,每天一个补营养!”
李伟把镜头转向弹幕,让讨论更有条理:“家人们分三组出主意 —— 运输组、储存组、营养组,每组选个组长,咱们一起解决问题!” 运输组里,“职场新人小夏” 牵头联系冷链公司,争取到 “山区公益价”;储存组里,“农产品设计师小林” 画了青稞储存仓的草图,粉丝 “工程队老王” 承诺免费施工;营养组里,“退休教师赵姨” 制定了周食谱,每天保证 “一荤一素一蛋”。
讨论到一半,Id “公益记者小雅” 连麦进来,她刚从青海老周的青稞田采访回来:“老周的青稞已经开始发霉了!村民们正用竹筐晒青稞,可天快下雨了!” 镜头里,老周蹲在青稞堆旁,用袖子擦着汗,雨水已经滴在麻袋上。
“我有办法!”Id “太阳能工程师老郑” 突然弹出,“用黑色塑料袋装青稞,放在太阳下晒!黑色吸热,两小时就能晒干,比竹筐快三倍!我捐 1000 个黑色塑料袋!”Id “纺织厂刘姐” 立刻跟上:“我捐 500 米纱布!铺在塑料袋上,既能透气又能挡雨!”
李伟立刻让周小雨登记捐赠信息,自己则拿起手机给老周打电话:“老周,按老郑说的做!黑色塑料袋 + 纱布,快!” 电话里传来老周的声音:“谢谢李老师!村民们已经开始装了!”
下午两点,新粉丝的捐赠陆续到位。县城的物流点堆满了泡沫箱、盐巴、黑色塑料袋,小宇爸爸的货车已经装满青菜,正往山区开。直播间里,“大学生社团阿哲” 带着社员在县城卸菜,镜头里,二十多个年轻人穿着统一的 “爱心接力” t 恤,汗流浃背地搬箱子;“退休教师赵姨” 则在社区组织团购,居民们排着队买山区青稞,“以购代捐” 的钱直接转到老周的账户。
突然,Id “海外留学生小雯” 连麦进来,她的背景是国外的超市:“李老师!我组织了留学生‘云助农’活动,在国外卖山区青稞制品,赚的钱全捐给爱心厨房!” 镜头里,几个留学生正给青稞饼干贴标签,包装上印着孩子们的涂鸦,“我们还联系了海外华人超市,下周就能上架!”
傍晚时分,小宇爸爸的货车终于开到向阳小学。孩子们围上来,帮着卸青菜。小宇从车上跳下来,手里拿着个保温桶:“李老师!这是我妈做的红烧肉,给孩子们补营养!” 保温桶打开的瞬间,香气漫满整个厨房,小琴和羊角辫妹妹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
老周的电话突然打过来,声音里满是激动:“李老师!青稞全晒干了!村民们用你们教的方法,装了 500 袋真空包装,还印上了孩子们的画!” 他发来了照片,青稞袋上画着爱心厨房和老枣树,旁边写着 “山海同心”,“我们留了 100 袋给爱心厨房,剩下的 400 袋,按小林说的,卖给粉丝,赚的钱用来买明年的种子!”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定格在 1800 万,新粉丝的捐款突破了 20 万。Id “职场新人小夏” 留言:“我辞职了!准备去山区帮老周做青稞电商,让更多人吃到好青稞!”Id “农产品设计师小林” 留言:“我设计了‘爱心食材包’,里面有青稞、青菜、鸡蛋,下周就能上线, proceeds 全捐!”
李伟看着镜头,手里捧着刚做好的青稞青菜蛋花汤:“家人们,今天的邪修菜叫‘同心汤’—— 青稞来自青海,青菜来自广东,鸡蛋来自社区,每一口都是大家的心意。” 他舀起一勺,递到小琴嘴边,“这汤的甜味,是所有热心人一起熬出来的。”
沈亦舟打开新的 “可持续运营计划”,屏幕上写着:“1. 建立‘农户直供 + 粉丝认购’模式,保证食材长期供应;2. 培训山区青年做电商,销售青稞制品;3. 开设‘爱心食材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利润反哺爱心厨房。”
夜色渐浓,爱心厨房的灯还亮着。孩子们在厨房里写作业,小杨老师在准备明天的早餐,李伟和沈亦舟在整理粉丝的捐赠清单。窗外,老枣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跨越山海的食材接力。新粉丝的留言还在滚动,每一条都带着温暖的力量,像点点星光,照亮了山区孩子的未来。
“明天,我们教孩子们做青稞饼干吧。” 李伟突然说。沈亦舟点头:“好,用小林设计的包装,让孩子们自己装袋,寄给帮助过他们的新粉丝。” 小琴抬起头,笑着说:“我要在饼干上画爱心,谢谢夏姐姐、阿哲哥哥、赵奶奶……”
月光透过厨房的落地窗,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洒在堆积如山的爱心食材上。这场关于食材的接力赛,没有终点,因为每一个新粉丝的加入,都让这缕烟火气,在山海间传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