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给您订好了“豪华阴宅”一日游
内鬼的秘密调查在绝对隐蔽的情况下悄然展开,如同在深水中投入了一颗无声的探测器,试图捕捉那隐藏的暗流。林远表面不动声色,依旧主持着专案组的日常工作,但内心的警惕已提到了最高级别。他知道,在揪出内鬼之前,任何大规模的、针对姚大忠的直接行动都可能重蹈侯三行动的覆辙,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然而,境外拍卖行的压力与日俱增。虽然通过国际刑警渠道的交涉已经发出,但那家拍卖行却以“保护客户隐私”、“需要核实信息”等官方辞令进行拖延,拍卖图录并未撤下,拍卖日期日益临近。时间,成了最奢侈的东西。
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主动出击,但必须换一种方式,一种即使内鬼知晓,也无法破坏,甚至能反过来利用的方式。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林远脑海中逐渐成形——将计就计,一石二鸟。
他再次秘密召见了那三位绝对核心的调查组成员,听取了他们极其初步且谨慎的汇报:内鬼存在的可能性极高,但范围依然很大,短时间内难以锁定。这更坚定了林远实施计划的决心。
在一个只有极少数绝对核心成员(排除了所有可能存在嫌疑的对象)参加的绝密会议上,林远公布了他的计划。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明处(至少部分信息在明处),对手在暗处,而我们内部还可能有一条隐藏的毒蛇。”林远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常规行动已经不安全。所以,我们要换一种打法:不是隐藏我们的意图,而是主动告诉他们我们的‘意图’。”
与会的心腹们屏息凝神。
“姚大忠第一次成功得手,尝到了甜头,境外市场的需求又如此急切,按照犯罪心理,他极有可能选择再次出手,盗掘新的目标。”林远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而我们,就给他提供一个‘完美’的目标。”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第一步:精心制造假情报。由市局协调文保单位的绝对可靠专家,虚构一个位于州青市某处(与朐临龙山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但同属文物密集区)的“新发现”的古墓群信息,夸大其价值和埋藏深度,并将其伪装成一份“刚刚确认、尚未及得上报省厅和国家局进行正式勘探保护”的机密内部简报。这份简报的密级要足够高,但又“恰好”能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内鬼接触到。
第二步:暗中布控。选择一个真实存在的、但已被考古队初步勘探过、确认价值不大且易于监控的地点(由绝对可靠的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秘密选定),作为这个“假情报”中所谓的“新发现古墓群”位置。提前秘密部署最可靠的警力和技术监控设备,张网以待。这次布控完全由林远直接指挥,使用从未在本次案件中动用过的、绝对干净的力量,绕开所有可能被渗透的环节。
第三步:观察与收网。一旦姚大忠团伙被假情报引诱,前往假目标进行盗掘,立即实施抓捕,人赃并获。同时,通过观察假情报的流转和被接触情况,反向追踪内鬼的踪迹。
“这是一个双重陷阱。”林远目光锐利,“对外,引诱姚大忠。对内,测试那只‘鼹鼠’。无论哪一边先上钩,都是我们的胜利!”
计划堪称精妙,但也风险极大。如果内鬼级别不够高,接触不到这份“高密级”情报,计划就无效。如果姚大忠足够谨慎,不上钩,计划同样失败。而且,一旦消息泄露的角度和方式不对,让姚大忠察觉到是陷阱,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是目前形势下,唯一能打破僵局、争取主动的方法。
“干了!”李学明率先表态,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总比现在这样被动强!”
其他几位核心成员也纷纷表示同意。
计划迅速而隐秘地启动。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被秘密请来,与林远闭门磋商,最终在州青市境内选定了一处符合要求的地点——一片远离村庄、背靠山峦的废弃梯田区域,地下确实有古代文化层,但早已被证实是普通平民墓葬区,并无高价值文物。文保单位内部一份标注着“机密·急”的虚拟文件被精心制作出来,并通过某种“偶然”的方式,放入了内部文件流转系统中一个特定环节,这个环节恰好是之前排查出的、内鬼可能接触到的几个信息节点之一。
林远和他最信任的团队,则如同最高明的导演,开始暗中布置舞台。微型摄像头、震动传感器、热成像仪被巧妙地隐藏在荒草、石块和泥土之下;精锐的抓捕小组化装成当地农民、测绘队员,提前数日分批进入周边区域进行“作业”,熟悉地形,构建埋伏圈;所有通讯使用全新的、一次性的加密频道。整个布控过程,与专案组指挥部完全隔离,如同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与此同时,对姚大忠的监控依旧持续,但重点变成了观察他是否有获取情报以及后续反应的迹象。
等待是煎熬的。一天,两天…那份假情报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动静。姚大忠依旧每天泡茶看店,生活规律得令人绝望。指挥部里(非核心成员所在的外围指挥部)的气氛依旧沉闷,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林远和他核心圈子里的人,心却始终悬着。他们知道,鱼饵已经撒下,就看鱼儿会不会咬钩了。
第三天下午,转机终于出现了。
一直负责监控姚大忠通讯的技侦人员捕捉到一个极其短暂的异常信号——一个未实名登记的号码向姚大忠的手机发送了一条空白短信。随后不到一分钟,姚大忠起身关店门,比平时早了整整两个小时。这个举动立刻引起了监控小组的高度警觉。
“目标提前关门,步行离开店铺,方向是回家,但步伐比平时略快。”监视点的报告传来。
林远精神一振:“继续监视,所有单位提高警惕!”
姚大忠回到家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做饭,而是直接走进了书房,拉上了窗帘(这是他很少做的动作)。技侦部门监测到他家的网络流量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微小的峰值,似乎是在快速浏览什么网页,随后很快恢复正常。
大约一小时后,姚大忠再次出门,这次是开车。他的SUV并没有开往常去的方向,而是在市区绕了几圈后,驶向了通往州青市的国道!
“鱼可能上钩了!”李学明在秘密指挥点(设在州青市郊一辆伪装成通讯工程车的车辆内)压低声音向林远汇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不要跟太近,交替跟踪,绝对不能被察觉!”林远远程下达指令,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布控点准备,目标可能前往预定区域!”
姚大忠的车一路驶向州青,最终在距离那个虚构“古墓群”地点约三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停车场停下。他并没有直接前往目标区域,而是住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小旅馆。随后,陆续又有两辆外地牌照的车辆来到小镇,车上的人入住不同的旅馆,彼此间没有任何明显交流。
这一切,都被秘密监控的警方尽收眼底。姚大忠的谨慎和多疑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显然是在进行前期踩点和观察,确认是否有危险。
“他在试探。”林远在秘密指挥车里,看着传回来的画面,冷声道,“果然狡猾。沉住气,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动!放他进去看!”
接下来的两天,姚大忠和他的几个同伙(身份正在被快速核实)以小旅馆为据点,白天装扮成游客或地质勘探人员,在那片废弃梯田区域附近进行活动,晚上则回到旅馆。他们的行动看似随意,但在专业人士眼中,分明是在进行风水堪舆和地下结构探测!
这一切,都清晰地落在警方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甚至他们使用的新型探针,与之前在朐临现场发现的那枚铜钱探针,在风格和工艺上显示出高度的相似性。
证据链正在一步步闭合。
第二天夜里,天气转为阴天,乌云遮月,正是盗墓活动最喜欢的天气。姚大忠团伙的房间灯光早早熄灭,但秘密监控显示,他们并没有睡觉,而是在整理装备。
深夜十一点左右,小镇万籁俱寂。姚大忠团伙的几个人影如同鬼魅般从各自的旅馆溜出,在镇外一处隐蔽地点汇合,然后借着夜色,徒步向那片废弃梯田摸去。
“各小组注意,目标已出动,正向预定区域移动。重复,目标已出动!”秘密指挥点里,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所有埋伏的干警屏住了呼吸,手指轻轻搭在了武器和抓捕器上。
林远站在指挥屏幕前,看着热成像仪上传来的那几个小心翼翼移动的光点,嘴角终于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鱼儿,终于彻底咬钩了。
他将计就计的谋划,成功了第一步。现在,就看这第二步,收网擒鱼,能否同样圆满!而那个隐藏的内鬼,是否也会在这一连串的动静中,露出他的尾巴?
夜色浓重,陷阱已经布好,猎手的目光冰冷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