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门禁与广告
水淹后的第三天,冯进家里的混乱状况才勉强算是收拾出个眉目。但破坏已经造成:地板多处翘边,无法恢复,墙根处的墙皮大面积起泡、剥落,留下一片片难看的痕迹。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顽固地盘踞在空气里,无论怎么通风都难以彻底驱散,时刻提醒着那一夜的狼狈。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损失,列了个清单,数字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物业那边再没主动来过任何电话或消息,仿佛那场暴雨和随之而来的灾祸,只是业主们集体做的一个噩梦,天亮了,梦醒了,就该自己默默舔伤口。
倒是业主群里,王经理发了个通知,大意是“经物业全体员工日夜奋战、全力抢修与清扫,小区公共区域已基本恢复整洁,感谢各位业主的理解与配合”。下面附了几张角度刻意、明显精心挑选过的小区主干道照片,路面确实被冲洗过,看上去干净整洁,丝毫看不出几天前还是一片汪洋。
“真是会粉饰太平!”冯进冷哼一声,放下手机。他决定出门去买几个大功率的除湿机和新的插线板——家里那个泡了水的,他是绝对不敢再用了。
走到单元门口,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门禁系统。黑色的显示屏是暗的,按键按下去毫无反应,像一块死寂的石头。这扇号称能保障业主安全的防盗门,自从他两年前搬进来,似乎就从来没好用过。报修过无数次,物业的回应永远是“配件难买”、“厂家没货”、“已记录,会统一上报处理”。
他用力推开虚掩着的、沉重的单元门,第一眼就看到对面墙上那一片刺眼的“牛皮癣”。
原本雪白的墙壁,被各种开锁、通下水道、信用贷款、专业防水的小广告覆盖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红色的印章、黑色的喷漆、不干胶贴纸张牙舞爪,覆盖了一层又一层,仿佛一场丑陋而顽固的视觉瘟疫。这面墙几乎每周都会有保洁人员来清理,用铲子刮,用药水擦,但总是清理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贴广告的速度。保洁往往也只是清理最表面一层,下面那些早已干涸牢固的印记,则永远地留在了墙上,成为小区管理失序的永久铭文。
冯进皱紧眉头,这不是他第一次看到,但每次看见,心里都堵得慌。这种毫无管理的随意张贴,让整个楼道都显得破落、廉价,毫无安全和隐私可言。
他叹了口气,朝小区大门口走去。路过布告栏时,他特意停了一下脚步。物业指定的、允许张贴广告的区域本来在这里,但此刻布告栏里空空荡荡,只有几张过期的物业缴费通知和社区通告耷拉着边角,在风中微微晃动。而那些明令禁止张贴的墙壁、单元门、甚至路灯杆上,却是一片“繁荣”景象,各种广告肆无忌惮地覆盖着一切能覆盖的表面。
快到小区门口时,两个陌生男人与他擦肩而过,嘴里叼着烟,大声地用方言讨论着哪家业主给的装修报价高,哪家抠门,完全没留意到冯进这个住户。他们身边没有物业人员陪同,也没有佩戴任何访客证件。
冯进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小区大门旁那个本该有保安值守的岗亭。亭子里坐着的是个六十多岁、穿着明显不合身的灰色保安制服的老人,正捧着一个老旧的半导体收音机,眯着眼,摇头晃脑地听着里面咿咿呀呀的戏曲,对于进出的人员和车辆,他几乎是目不斜视。
冯进出大门时,那老保安甚至没抬一下眼皮,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戏曲世界里。
在附近的五金店买了除湿机和插线板,冯进提着沉重的袋子往回走。刚走进小区,一阵尖锐刺耳的电钻噪音就猛地钻进耳朵,吓了他一跳。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栋楼的二层,一家业主正在装修,窗户大开,灰尘如同浓烟般簌簌地往外飘散。
楼下的人行道上,沙子、水泥、碎砖块等建筑材料随意堆放着,占了半幅路面,迫使行人不得不走到车行道上。几个工人模样的汉子正围在一起说笑抽烟,烟头和空矿泉水瓶就随手扔在还算干净的沙堆上和路边。
现场没有施工围挡,没有安全警示标识,更没有物业人员在场监督和管理。
冯进皱着眉头,小心地绕开那堆建筑材料,心里那股对物业的不满之火又悄悄烧了起来。物业费里明确包含了管理服务费,这就是他们所谓的管理?门禁形同虚设,广告肆意张贴,施工混乱无序,保安形同虚设!
晚上,冯进再次点开业主群。果然,已经有不少业主在吐槽白天的事情。
“3号楼那个装修的,沙子水泥堆路上一天了,没人管吗?晚上散步差点绊倒!”
“大门口那老保安除了听戏还能干嘛?什么人都往里放,发广告的、推销的,都快贴到我家门上了!安全在哪里?”
“单元门禁到底什么时候能修?跟物业说八百遍了!每次都是敷衍!”
“还有绿化带的杂草,长得比人都高了,也没见修剪!”
群里怨声载道,但大多停留在抱怨层面。偶尔有人@物业管家或王经理,得到的回复永远是千篇一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官方说辞:
“您反映的问题已收到,会尽快安排人员处理,感谢您的反馈。”
“门禁系统配件正在采购中,请您耐心等待。”
“装修管理问题我们会加强巡查,感谢您的监督。”
“绿化养护已安排计划,近期处理。”
这些空洞的承诺,冯进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想起白天看到的那面贴满广告的墙,那股无力感再次涌上。他拿起手机,走到楼道,对着那面惨不忍睹的墙壁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群里。
“清理楼道广告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贴广告的速度。根源是门禁形同虚设,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张贴。物业除了回复‘已收到’,有没有切实的、根本性的改进方案?我们的安全和居住环境如何保障?@物业-王经理”
消息发出去后,群里安静了几分钟,仿佛大家都在消化这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和直指核心的质问。
随后,几个同样深受其害的业主开始附和,要求物业给出明确答复。
王经理的头像终于跳了出来,回复依旧是一套熟练的太极拳:
“尊敬的各位业主,楼道广告问题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保洁人员每日都会定时清理。但张贴人员流动性大,打游击战,管理确有难度。我们也多次张贴告示提醒广大业主勿信小广告,并会进一步加强保安巡逻力度,共同维护小区环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又是一套滴水不漏、避重就轻的官话,将管理责任轻轻巧巧地推给了“流动性大”的张贴者和需要“共同维护”的业主。
冯进看着屏幕,忽然感到一阵极度的无力。他仿佛看到电话那头的王经理,正捧着保温杯,吹开表面的茶叶,熟练地敲下这些永远不会兑现的词语。他面对的似乎不是一个需要解决问题、服务业主的物业公司,而是一堵光滑而坚韧的橡皮墙,你所有的愤怒、诉求和道理砸过去,都被悄无声息地、最大限度地弹回来,留不下任何痕迹。
安全、卫生、公共秩序,这些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在这里都成了需要业主不断去争取、甚至乞求的奢侈品。
窗外,不知道哪家的装修垃圾被工人直接从楼上扔到了楼下垃圾桶旁,发出“哐当”一声巨响,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吓醒了不少睡梦中的人。
没有人出来过问。群里短暂地讨论了几句“谁家这么缺德”,很快又恢复了沉寂。
冯进关掉手机屏幕,房间陷入黑暗,只有窗外路灯的光透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勾勒出屋里那些被水泡过的家具扭曲肿胀的轮廓。
空气中的那股霉味,似乎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