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融入家庭
五月中旬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赵志余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带许薇回家见父母。
赵家父母早已从儿子近来的状态中察觉到了异样,听闻他遇到了一个不错的姑娘,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这位让儿子重新焕发活力的女孩。赵母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极其丰盛的拿手菜,赵父则早早取出了珍藏多年的景芝白干,心情愉悦。
“爸,妈,这是许薇。”赵志余介绍时,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与爱意。
许薇表现得体大方,微笑着向二老问好,并递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赵母的是一条优雅的手工刺绣丝巾,送给赵父的是一套质地上乘的精品茶具,每一份礼物都恰好投其所好,足见用心。
“哎呀,这孩子,太客气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赵母喜笑颜开,立刻被许薇的细心和周到打动了。
餐桌上,许薇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对赵父母的各种询问应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她不仅能与赵父讨论时事政治,还能与赵母深入探讨养生话题,甚至对坊城本地的传统文化也颇有见解,引得二老连连点头。
赵志余惊讶地发现,许薇似乎对他父母的喜好了如指掌。她恰到好处地称赞赵母的拿手菜“红烧鲤鱼”火候掌握得极佳,知道赵父有每日剪报收藏的习惯,甚至还能就一些罕见的新闻剪报与赵父聊上几句,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小薇啊,听志余说,你是做文化创意这方面的?”赵父难得地对儿子的交往对象表现出如此浓厚的兴趣。
许薇谦虚地回答:“是的,叔叔。我刚回坊城不久,正在筹备一个以风筝文化为核心的工作室。志余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帮助和建议。”
赵母关切地插话问道:“那你父母是做什么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听到这个问题,许薇的表情稍稍黯淡了一些,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哀伤:“我父母……早年就离异了。我跟随母亲在外地长大。母亲去年……因病去世了。”她轻轻叹了口气,随即又振作起精神,努力微笑着说:“所以我才想回到母亲的故乡坊城,在这里重新开始,感觉离她更近一些。”
这番话立刻赢得了赵母深深的同情和怜爱:“好孩子,真是不容易啊。以后啊,这里就是你的家,常来吃饭,千万别客气。”
赵志余在一旁听得心疼,在桌下轻轻握住许薇的手,对她投去鼓励和安慰的目光。许薇回以感激的微笑,眼中似乎有泪光闪烁。
饭后,许薇主动起身帮忙洗碗收拾,与赵母在厨房里边干活边聊天,不时传来阵阵融洽的笑声。赵父看着这一幕,难得地对儿子点头表示赞许:“这个姑娘不错,懂事,有见识,不像现在有些年轻人那么浮躁。”
赵志余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和满足感。这么多年来,这是父亲第一次对他选择的对象表示明确的认可。
告别时,赵母不由分说地塞给许薇一个大红包,算是见面礼。许薇推辞不过,只好红着眼眶收下,声音有些哽咽:“谢谢阿姨,我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样家庭般的温暖了。”
回程的车上,许薇沉默了良久,望着窗外流转的夜色,忽然轻声说:“志余,你的父母真好。真羡慕你……能有这样一个完整又温暖的家。”
赵志余心疼地看着她柔和的侧脸,真诚地说:“以后,这也是你的家。”
许薇转过头来,眼中泪光闪烁,动情地说:“志余,遇到你,真的是我回到坊城后,最大的幸运。”
那一刻,赵志余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女孩,给她一个真正温暖、完整的家,抚平她过去的伤痛。
当晚,赵志余就收到了母亲发来的短信:“儿子,这次眼光真不错!小薇是个好姑娘,懂事又贴心,早点定下来吧,妈等着抱孙子呢!”
赵志余笑着回复:“知道了妈,正在努力中呢!”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许很快,他就能向许薇正式求婚,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生儿育女,过上那种他向往已久的、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此刻,在许薇的公寓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她正冷静地在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赵父母已接受,关系稳固。下一步:深入了解其家庭财务状况,为后续计划做准备。”
写完这些,她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同一片璀璨的星空,眼神却复杂而冰冷,没有丝毫的温度。窗外,一辆黑色的轿车无声地缓缓驶过,车窗摇下,一个模糊的身影向她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车辆便迅速消失在浓重的夜色之中。
许薇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旧相框,照片上是一个与她眉眼有几分相似的中年妇女,笑容温婉。她用手指轻轻抚摸着相框中母亲的脸庞,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就快成功了,妈妈。再给我一点时间……很快,就能为您讨回公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