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药价之痛
青山市古玩市场后巷的惠民大药房门口,排着长队。林远和卜梅穿着便衣,站在队伍末尾。
确定是在这里?卜梅低声问。
林远点点头:王师傅说的。正版抗癌药五万八一盒,这里的印度仿制药两千。
排在前面的中年妇女转过头来:你们也是来买格列宁的?她熟练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要先登记,一次只能买一盒。要是警察来查,就说给自己家人用的,不然老板要坐牢的...
卜梅惊讶地看着这个自称的妇女。她的丈夫是胃癌晚期,正版药一个月两盒,医保报销后还要自付一万六。吃不起啊!李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房子卖了,亲戚借遍了...要不是找到这个渠道,老周早没了...
药房的小窗口开了条缝,一只手伸出来快速收钱递药。整个过程不到十秒,没有任何对话。林远注意到,每个买药的人都会自觉地把药盒藏进衣服最里层,行色匆匆地离开。
为什么不举报?回程车上,卜梅忍不住问。
林远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举报了,这些患者怎么办?等死吗?
车驶过青山市立医院肿瘤科大楼,透过玻璃幕墙能看到里面挤满了患者和家属。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轻人坐在花坛边,盯着手里的药盒发呆——那是种国内刚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一针120万,全自费。
林局,陈璐的电话打破了沉默,我查了孙济民那个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他用的中药方子成本不到五十元,但配合了针灸,确实缓解了疼痛和呼吸困难...现代医学期刊上有类似案例报道。
能算作正规治疗吗?
理论上...不能。陈璐犹豫道,但那个患者跟我说,能多活一天,看到儿子大学毕业,什么都值了
回到警局,林远发现李青云正在等他。道士依旧一袭青衣,站在办公室窗前,阳光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
李道长怎么来了?
为孙师叔的事。李青云转身,手里捧着一本古旧的线装书,这是玄微师父传下来的《道医精要》,里面记载了镇魂针法——就是孙师叔用来缓解癌痛的那套针法。
林远接过书,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穴位和针法,有些地方还有朱笔批注。
师父常说,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李青云的声音平静如水,孙师叔虽无证,却是真正的——他医治的是,而不仅是。
林远苦笑:但法律只看有没有那张纸。
《道德经》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李青云轻轻拂过书页,法律如天网,本当疏而不漏,但若网眼太小,反而会困住那些本不该被困住的...
正说着,卜梅匆匆推门进来:林局!医保局杨科长刚来电话,说省里下了新文件,要开展民间中医特色技术挖掘保护工程!孙老的情况可能符合条件!
林远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走:去卫生局!
卫生局会议室里,周局长正在向省里来的专家组介绍情况。投影仪上是孙济民的资料和部分典型案例。
这位老同志的情况特殊,医术确有独到之处,但现行政策下...周局长的声音在看到林远时戛然而止。
省专家组组长——一位白发老者站起身:这位是?
坊城市公安局林远副局长,负责孙济民非法行医案。林远敬了个礼,直接走到投影仪前,插入自己的U盘,各位领导,我想补充一些资料。
屏幕上出现了张建华家的账本、王师傅的肺癌治疗记录、城中村居民的请愿视频,以及那间简陋的和满墙锦旗的照片。
我不懂医,林远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但我知道,一个八十岁老人,五十年如一日地用几分之一的费用治病救人,资助医学生,自己住十平米的房子...这样的人,我们真的要因为一张证书而治他的罪吗?
白发专家久久凝视着屏幕,最后轻声说:《医师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经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可取得医师资格...
周局长猛地抬头:孙老的情况可以走这个特殊通道!
不仅如此,专家指着屏幕上孙济民的针灸手法,镇魂针法,我在武当山见过残本,没想到这里保存得如此完整...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离开卫生局时,夕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远的手机响了,是陈璐:林局,张建华的神经水肿完全消退了,医院说是马钱子碱中毒引起的,与针灸关系不大...
挂掉电话,林远长舒一口气。他抬头看向天空,一群白鸽正掠过晚霞,飞向远方。
在制度与人性的夹缝中,似乎终于透进了一线光亮。